55岁的杨世元,家住小店区平北一社区。自从3年前由吉县畜牧兽医局局长位置上退居二线后,他并没有像别的老干部那样享受“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而是被邀请到《山西猪业报》担任主编,之后又利用工作之余,以家乡、家庭和个人为题材,写下10万余字的文章,并出版了个人作品集《山恋》。
为山西猪业献余热
2011年,山西省猪业协会要办一份面向全省畜牧单位和养殖户的报纸《山西猪业报》,在畜牧一线上有着突出表现的杨世元被邀请担任《山西猪业报》主编,负责报纸的稿件采集和编辑等工作。怀着对畜牧事业的热爱,杨世元接受了邀请,从老家来到太原。
“报纸刚办的那段时间比较难,需要解决许多实际中面临的问题,”杨世元说:“虽然自己有畜牧方面的经验和文字功底,但是做报纸主编还是头一回,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从担任主编的第一天,杨世元就把编辑部当成了“家”,不是打电话找线索,就是伏案写稿、编稿。在他与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山西猪业报逐渐成长为集新闻性、知识性、典型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猪业宝典”,将畜牧业的政策信息、猪业技能知识和先进养殖户的经验,送到全省养殖户的身边。杨世元从书柜里拿出一摞报纸,是两年里所有发行过的猪业报,按照时间顺序被整齐的装订在一起。“只要养殖户能从报纸上有一点收获,我们的付出就有意义。”杨世元说。
写稿出书寄遥思提起自己出版个人作品集《山恋》一书,杨世元说:“可能过了‘知命之年’,人就容易回忆过去,有时便不由自主地提笔,用文字来缅怀逝去的时光。”杨世元的几篇文章被文友们看到后大加赞赏,提议他以家乡、家庭和个人为题材,撰写一本书集。“一开始我摇头作罢,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无名小卒,不能有‘树碑立传’的嫌疑,但文友们却一直劝我,认为这样一部书集对个人与后人都有纪念价值。”杨世元被说服了。2013年春天,杨世元踏上了有计划的书写之路。而出书最原始的动力还是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几十年光阴的体会与感慨。“进入状态后,我回忆起很多过去的事情,儿时的趣闻轶事,家乡的一草一木,父母亲在世时对儿女的付出,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杨世元将无限的怀念寄托于文字,还原了记忆中珍贵的一幕幕画面。这是一个“呕心沥血”的过程,“提起笔来,想起父亲母亲,想起那些酸甜苦辣,常常心潮难平,有时笑出声来,有时还会泪流满面。”
《山恋》有四部分组成,“家乡父老”“兄妹子孙”“人生足迹”和“趣闻轶事”。在“家乡父老”中,杨世元描绘了自己的家乡——吉县坡扶村,从个人的成长视角向人们展示了这个黄河岸边小村庄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回忆了自己儿时在村庄放羊、戏水、过年等难忘场景,也用很多笔墨描绘了朴实善良的乡亲。“虽然我现在身在繁华的省城,但对家乡人、家乡事却有着无法割舍的眷恋。”杨世元更用多篇文章回忆了父母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父母深切的追思和怀念,文章蕴含着朴实而又浓烈的情感,让人十分动容。在“兄妹子孙”里,他对自己身边的亲人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其中,“‘苦姐’难忘”这篇文章里,他回忆了姐姐为父母、为弟妹和家庭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将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村妇女形象展示给读者,字字句句饱含着他对姐姐的感激和思念。在“人生足迹”这部分里,杨世元回顾了自己从少年读书到毕业工作的人生历程,总结了一路走来的迷茫和信念、悲伤与快乐。而在“趣闻轶事”里,他用活泼幽默的语言描写了充满乐趣、值得回味的生活故事。无论是饱含深情还是充满童趣,无论是平实记叙还是饱满抒情,这些文章都无不体现着真实。
2013年10月,《山恋》的文章全部出炉,“有一种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感觉。”之后的两个月,杨世元投入到校对和修改的过程中,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他都会斟酌再三,直到满意为止。今年1月,《山恋》一书终于得以出版。
曾经有个记者梦在《猪业报》上胜任主编一职,个人作品集得以创作出版,杨世元退休后的这两件大事并不只是“机缘巧合”那么简单。杨世元从小热爱写作,上学时,经常在课余时间阅读报刊读物,对一些优秀文章,常常反复诵读、学习,渐渐地,羡慕变成了追求,他心里种下了一个“记者梦”。而工作之后的经历,更是让杨世元的写作水平一步步提升,也让他一点点接近自己的梦想。
“我工作的第一站是吉县金岗岭山下的沙坪煤矿,在办公室当文书。”杨世元说,在煤矿当文书的5年里,他阅读了《新闻与写作》等大量刊物,以新闻老前辈为师,经常写稿写到深夜一两点,有时还通宵达旦,“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困了,就用冷水冲冲头。”在无数个夜里,在一盏台灯下,杨世元一次次完成了单位的公文写作任务,新闻报道也一发不可收拾。由于业绩突出,杨世元被调到吉县县委宣传部通讯组,“一开始是既兴奋又头大,因为毕竟不是科班出身,担心稿子出错,担心水平不够。”为了让自己的新闻报道更加专业,杨世元订阅了多份新闻刊物,并对报纸上的优秀稿件分类剪贴,虚心地向老同志学习,深入基层体验和采访。1989年,杨世元获得去《山西日报》农村部学习的机会,在那里,杨世元跟着报社的资深记者一起到各地采访,对来稿进行编辑,采写了多篇具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和人物通讯,新闻写作水平得到了更大的提升。此后杨世元在多个工作岗位上调动,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只要闲下来,就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
家庭是生活动力去年,杨世元觉得身体状况有点不如从前,在亲人的劝导下,他才意识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工作之余,杨世元也学着享受生活的轻松和乐趣。“脑子就怕不用,身体就怕不动。”杨世元笑着说,“工作倒是能让脑子动起来,但是身体不动也容易出毛病。”每天吃过晚饭后,他都沿着滨河路步行一个多小时,既可以欣赏城市的夜景,又可以活动筋骨,放松紧绷一天的大脑。
杨世元平日里最大的爱好是唱歌,在职时单位一有活动,他都会被邀请到台上高歌一曲。“就是爱唱,我记得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台家电就是录音机,一回家就放上磁带听歌。”杨世元说,听音乐却能给自己紧张忙碌的生活带来轻松和快乐。现在,他仍然保持着这个爱好,一发现有好听的歌,就从电脑下载到手机上,一边走路一边学唱。
“家有贤妻,两个女儿已成家立业。”杨世元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两个小外孙今年三岁了,都属虎,我叫他俩大虎和小虎。”杨世元说,大虎、小虎聪明伶俐,天真活泼,每次看到这两个小家伙,杨世元打心眼里地感到快乐。“知命之年,也终于了解了什么是‘天伦之乐’。”杨世元说,家庭和亲人的温暖一直都是他进步的动力,“过去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家里,现在更加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
见习记者 樊蓝舒 文/图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