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连续报道引来各界爱心,重燃生命希望的刘丽莉借本报表达感激之情
“同学们自发捐款,鼓励我要坚强;社区干部陪我看病,积极帮我申请救助;民政、慈善部门及时拨付救助金……”今年8月、10月、11月,本报分别以“30名的哥排班接送她看病,10.2公里生命之路不再难走”“82天,18次接送!她写下生命路上的爱心日记”“徜徉在花海里的刘丽莉,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为题,报道了30名的哥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刘丽莉之间的爱心故事。
12月18日,沐浴着社会各界的爱心,重新燃起对生命渴望的刘丽莉致电本报,希望通过本报表达对大家的感激之情。她说:“家祺车队的哥和我的爱心故事,山西晚报接连刊发了3篇报道,每发一篇都会有人来帮助我。社会各界的帮助越来越多,我怕自己有一天走了,连表达感激的机会也没有了!”
1 同学朋友给她温暖和力量
刘丽莉说,家祺车队排班接送她看病的事见报第二天,她的同学们就来到家里看望她,之前,她一直隐瞒病情,不想见大家。同学们说,看了报纸才知道她得了重病,大家凑了4200元钱,虽然不多,但代表大家的一番心意,让她先解燃眉之急。同时,还鼓励她要坚强。“有的同学已经有十多年没见了,看着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听着那些真挚温暖的鼓励,我感觉特别亲切,也更有力量了。我一直告诉自己,别哭,别让眼泪流下来!”
此后,不断有同学、朋友前去探望鼓励她。重新登录长久不上的QQ,和同学、朋友聊聊天;浏览网页,了解国家大事、社会变迁;和哥哥、姐姐的话也多了起来……刘丽莉封闭的心门渐渐打开,开始重拾生活的点滴美好。
2 社区、民政积极帮扶救助
家祺车队的哥们的善举,不仅让刘丽莉重新燃起对生命的渴望,也使得正能量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
由于刘丽莉的自我封闭,其所在的矿机社区,以前只知道她生病的事,也给予过相应的救助,但不清楚具体的困难。看了报道后,社区程翔主任、工作人员李琦、牛五青等,一方面安慰她、鼓励她战胜病魔,一方面积极参照有关规定为她申请救助,尽最大努力帮助她。刘丽莉说,程翔主任一再告诉她,有困难找社区,需要帮助时随时给她们打电话。如果家人有事不能照顾,她们可以上门服务。程翔主任、社区干部李琦就亲自陪她去医院看过几次病呢。
据了解,杏花岭区民政局、慈善会也参照相关政策,给予了刘丽莉相应的大病和困难救助。刘丽莉说,区民政局局长樊永德还详细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和目前的经济情况,表示民政部门会根据相关的政策给予帮助,并叮嘱她安心养病,早日恢复健康!
3 每一份爱心都记在日记里
“刘红艳1000元、张亚文300元……”无论是同学、朋友还是政府,不管给予自己的帮助有多少,刘丽莉都把每一份爱心记在日记里。她说:“非常感谢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的人们,我能做的只有记录,用手中的笔把点滴的爱记录下来。”
如今,刘丽莉的爱心日记里不光记录着的哥的无私奉献,还记录着更多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感受着生命美好的刘丽莉张开双臂拥抱明天,她也尽己之力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她告诉记者:“住院输血时,看到一些新来的病人不清楚看病的程序,我就主动询问、介绍,甚至带路。能像健康人一样帮助别人,真的很快乐!”
本报记者 李莉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