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学霸”少年李剑锋 面对白血病没掉过一滴泪(图)

时间: 2013年12月17日07:58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李剑锋手里捧着许愿瓶,里面装的是同学们给他编的“小星星”


 

“学霸”少年李剑锋不但没有被疾病击垮,反而更加坚强和乐观

他是老师眼里的“学霸”,全年级600多名学生,他排在前20名,班主任只要在学校,总能看到他学习的身影;他是同学心目中的“老好人”,什么时候请教问题都会得到他细心、耐心、真心的解答;他也是爸妈口中的“乖孩子”,不需要催促,不需要提醒,家庭的清贫激励着他努力学习;他也是医生印象里的“上进少年”,积极配合治疗,乐观面对病情。


他是太原市第十五中学学生、17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李剑锋。今年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白血病“袭击”了这个阳光的高二学生,然而,可怕的疾病并没有击垮这个17岁少年,反而让他多了一份坚强和乐观。


李剑锋的家在省城北大街,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12月11日,记者在这里见到了李剑锋。


身体不适仍坚持上学


今年6月的一天,太原市第十五中学高二1207班学生李剑锋觉得自己有些乏困,“上下楼觉得有点吃力”,但他没有和任何人说,依然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我不是那种一下子就能学会的学生,学习用的也都是笨办法,所以对学习是一点都不能放松、不能落下。”李剑锋是班里的好学生,也非常刻苦勤奋。李剑锋的妈妈说,他最晚的时候凌晨两点睡觉,睡不到三个小时,四五点就又起来学习了。


身体的乏困没有引起剑锋的重视,反倒是班主任李红为他着急,“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问他的脸怎么那么白,是不是生病了?但他说,‘老师,我没事,我挺好的!’”李红隐隐觉得李剑锋身上有着说不出的不对劲,“我就催他去看病,结果孩子撵都撵不走,要坚持上课,我说不行,必须去看病!”李剑锋这才答应了。


后来,李剑锋回到家中,和妈妈说了这事。“儿子回家了总说,他现在可发愁爬楼梯了,爬到六楼都得歇好几次!”李剑锋妈妈告诉记者,不仅如此,那几天,剑锋一回到家中就躺在床上,饭熟了,叫都叫不醒。一个周末,她带着儿子去医院检查。


乐观的他为妈妈宽心


李剑锋被查出得了白血病以后,住进了山医大二院血液科,他的爸妈骗儿子说是“贫血”,但这一切并没有瞒住李剑锋,“我妈老是情绪很低落,经常就不由自主流眼泪,一个贫血怎么可能那么难过?”看着妈妈的悲伤,李剑锋没有追问,开始留意一切。“有一次,我拉开抽屉,看见里面的药单,上面有我的病名,‘白血病’三个字,一下就让我蒙了!”


躺在床上,李剑锋没有问医生也没有问爸妈,脑海里闪现出自己多年来刻苦学习的一幕幕,“我就觉得老天怎么这么不公平?我这么努力,怎么会有这样的下场?”悲痛中,他甚至觉得自己得这种病是因为太努力学习透支了体力,“因为这种病的诱因没办法解释,所以我猜是不是因为我用力过度了。”


看着爸爸的消沉、妈妈的悲伤,剑锋觉得自己不应该沉溺在痛苦中,“我知道我妈是接受不了我生病的现实,所以,我觉得我不应该也难过下去。”在医院治疗期间,李剑锋通过手机上网了解自己的病情,“我想知道我的病到底能活多久,查的时候才发现,全国得这种病的人太多了,好在现在医学发达,所以还是有希望的。”有时候,李剑锋主动劝妈妈,“可是好像不太管用。”


从6月中旬得知自己得了白血病,到现在将近半年时间过去了,李剑锋的心情从一开始的感叹命运不公,到后来的泰然处之,现在则是坚强面对。半年时间里,这个17岁少年没有流过一滴泪,“我觉得自己的状态还行吧,算是挺乐观的。”


面对病魔他变得更坚强


在病房里,最常见的就是有人住进来,有人离开了。“我听病房里的阿姨说,隔壁一个也得了白血病的,半夜里悄悄没了。”听到病友这样静静死去的消息,李剑锋想到的是“振作”,“我总觉得我这个病一是看自己,二是看医生,然后看老天,所以,我自己要坚强一些,保护自己不被感染,听医生的话。”采访中,李剑锋说,有人离开,也有人再来,特别是看到那种治疗了几年依然健在,而且控制得不错的病友,他心里由衷地为对方高兴,也暗暗地给自己鼓劲,“人家能活一年、两年、三年,我想,也许我也是幸运的那个,也能活得时间长点儿呢!”


生病以来,李剑锋很少和爸妈谈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给爸妈鼓劲。“我劝他们,他们听不进去,我就自己特别配合医生的治疗,坚决做到全部的要求。”他的行为也确实让爸妈心宽了,李剑锋的爸爸告诉记者说,“我们心理压力确实大,可是看见孩子很坚强,就觉得有心劲儿。”“这个孩子很坚强、上进,也很仔细,很小心、敏感,对生命有强烈的渴望。”这是李剑锋的主治医生对他的评价。“他是‘学霸’,永远都是在学习,中午、课间、晚上,只要是我在学校的时候,都能看到这个孩子在学习。”班主任李红说,“我的班是实验班,他的成绩排在前十名,很厉害。”如今,这一场白血病,让李红对剑锋多了两个字的评价——“坚强”。


○对话


清贫家庭的好儿子


走进李剑锋的家,这个30多平方米的房子显得很拥挤,除了一间卧室和只能摆下一组沙发的客厅,还有一个小餐厅。餐厅里有张窄窄的双人床,床边有一张折叠桌子,大概2平方米的空间,这就是李剑锋学习的地方,墙头贴着一张课程表,上面字迹工整地记着课时安排。推开主卧的门,最先看见的是紧挨着墙摞得很高的书,有课外读物,有参考书,还有报刊。除了柜门掉下来、漆皮脱掉的一个衣柜,就是一个老式电视机,已经坏了好几年。李剑锋坐在床上,为了防止感染,戴着帽子和口罩。


记者:家里收拾得这么干净,不戴帽子和口罩应该不会感染吧?


李剑锋:还是戴着好一些,一旦感染了,治疗费用会更高的。


记者: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


李剑锋:我担心也不管用,只能自己做好。


记者:怎么做好?


李剑锋:我自己这儿首先得做好,积极配合治疗。


记者:感觉你挺坚强的呀!


李剑锋:还行吧,反正我生病以来没有哭过一次。


记者:怎么做到的?


李剑锋:性格吧!


记者:如何能这么坚强、乐观?


李剑锋:这个病让我成长,让我更加坚强。


记者:什么样的成长?


李剑锋:自己有了一颗坚强的心,也更加懂得体谅父母吧!


采访完,记者和李剑锋的父母聊了起来,得知他们早些年就下了岗,一个在当交通协管员,一个到处打零工,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很清贫。如果说这个小家庭里有什么是值得“炫耀”的,那就是儿子李剑锋。“中考的时候考得很好,几个中学都要他,后来孩子自己选了太原十五中,还考进了实验班,我们俩没文化,儿子却又乖又懂事。”


记者表示想看看李剑锋过去的样子,他的妈妈翻了几分钟找了一个小相册,其中一张,记者一眼认出了戴着两道杠的剑锋。“你的眼力真好。”李剑锋妈妈笑了起来。这是几个小时的采访里,她唯一的一次笑。父亲李全铸的脸色则有些微红,餐厅的墙角放着一瓶白酒,7块钱买的,李全铸说,中午觉得冷就喝了一小口。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郝宏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