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九旬老人70多年后再聚首,左为傅毅,右为申太心
“九旬老太想见见老战友”报道连续刊发后,记者几番寻找,终于找到了95岁的革命老人傅毅,并同她一起去看望申太心
“老大姐,我可算见着你了。”12月11日,在运城盐湖区东郭村,本报多次报道的九旬老人申太心,见到了来看望她的原夏县抗日妇救会负责人傅毅。傅毅今年已经95岁,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眼眶湿润,四手相握,从见面到分别的一个多小时中,一直没有舍得分开。
艰难曲折的寻找
申太心,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人,现年91周岁,16岁时参加了抗日牺盟会领导下的夏县妇救会,在中条山中和一群进步青年发动群众参加抗战。1939年,原本和共产党合作抗日的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也称“中条山事变”),夏县中条山中共产党领导下的妇救会等抗日组织被迫转移,申太心和组织失散。70多年来,在中条山上度过的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成为申太心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她也一直希望能够找到当时的革命姐妹。今年9月,其女儿委托本报,希望能够为老人完成这一夙愿。
本报报道刊发后,记者根据相关线索,联系到了与老人当年一起在妇救会工作的邢光华家人,知悉邢光华当年与申太心一样和组织失散,可惜已经于2008年去世。
根据夏县县委宣传部以及档案馆提供的线索,记者又在北京找到了和申太心一起参加妇救会的夏县籍革命老人、著名摄影家、毛主席当年的专职摄影师侯波老人及其家人,可惜因为患病,侯波老人与申太心未能见面。
2012年,侯波老人的孙子徐涛为祖父徐肖冰及祖母侯波设立纪念馆,曾经来到夏县,寻访祖母当年参加革命的资料,夏县政协的工作人员曾经带他在距县城不远的一个村子里,见到一位高寿的革命老人,此人是夏县抗日妇救会时的负责人,徐涛记得老人的名字叫“张洁”。
张洁,正是申太心老人70多年来念念不忘的一个名字。
据夏县宣传部及档案馆提供的资料,张洁,女,1937年参加牺盟会后任县妇救会秘书,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条山“十二月事变”后,奔赴太岳根据地。但是,1942年,张洁在日军围剿根据地时不幸被捕,惨遭杀害,年仅23岁。
记者再次到夏县寻找时,经过宣传部联系,找到了夏县政协退休干部张英明。他说,就是他当时带着徐涛去见的那位革命老人,不过老人名字叫傅毅,现年95周岁,居住在夏县车寺后村。
“对,是叫傅毅,我说错了,因为我奶奶还有傅毅老人一直提张洁的名字,我给弄混了。您去的时候,代我问老人好。”记者再次电话核实时,徐涛说。
傅毅会是申太心的妇救会战友么?
运城革命的“活历史”
车寺后村距离夏县县城4公里不到,记者12月11日上午找到这里时,找人一打听,当即被村里的人带到了傅毅老人家中。“是个老革命,也是我们村最高寿的老人,在村里可有声誉了。”带路的村民介绍说。
走进屋门,坐在炕边的一位白发老人站起来,听说记者的来意后,老人走过来和记者寒暄,行动自如。“我就是傅毅,谢谢大家记得我。张洁是我的同学,我们一起参加牺盟会,后来到了中条山上,我俩被派到妇救会负责。”在听到侯波的名字后,老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侯波当时名字叫阎锋,那时候她年龄小,出门动员群众的时候,我们一天多的时间要走一百多里路,侯波老在我胳膊上挎着。”
傅毅原名傅喜云,夏县南关村人,父亲早亡,靠着母亲做针线活读完了小学、初中,1934年到夏县女子初级学校担任教员。1937年,抗日烽火遍及全国,进步青年纷纷弃笔从戎,当年6月,她离开学校,加入夏县抗日牺盟会。“我们一起参加的有好多女的,我是老师,还有的是学校的学生,约好了一起去的。为了表示坚定革命,都改了名字,我叫傅毅,张洁原名张金蝉,还有申英、李坚、贾勇、吴真,都是当时改的名字。侯波的原名叫阎千金,后来改成了阎锋,到延安才改叫侯波。”傅毅说,“10月份的时候,参加了牺盟干部训练班,我任女班长,指导员叫车范轩。车范轩1927年加入共产党,是夏县的第一批党员,后来经组织上介绍,我们成了夫妻。”
老人拿出保存的书信以及照片,解放后曾经任云南省委书记的孙雨亭、辽宁省委书记的李涛以及诸多在全国各地任职的运城籍革命先辈,都曾经是他们的领导和战友。来往书信中,申英、李坚最多,申英在世的时候,多年坚持给老人汇钱,资助其生活。
1938年5月,麦子正熟,日寇逼近运城,牺盟会的组织从夏县县城转移到中条山,妇救会有十多个人,时任秘书的傅毅带着小姐妹们,每天早上揣着一个馒头,去到附近的村子里进行抗日宣传,唱歌演讲、说快板、演话剧,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动抗日。
1939年12月,中条山事变,因为车范轩在和国民党联合组成的抗日县政府任秘书,组织决定让这对夫妻留守维持,不随大部队转移。车范轩随即被国民党政府派来的军警逮捕,后经当地进步绅士营救保释,和组织失去联系。1941年,日寇扫荡中条山时,夫妻二人渡过黄河进入河南谋生并积极寻找党组织。
在河南期间,车范轩一天恰巧遇到了在一块参加革命工作的薛韬,原本以为这下可以和组织重新联系上,不料薛韬此时因为被叛徒出卖,正在被追捕,车范轩将妻子傅毅的一个金戒指当掉,买了一张火车票,助薛韬脱险,薛韬在新中国建立后曾任陕西省榆林地委书记。运城革命期间的杰出领导者、在解放战争中病逝于河北省的冯彦俊,其与妻子孩子因为追捕失散,也是傅毅夫妻出钱资助并积极设法才使得一家人团聚。
运城解放后,车范轩被运城师范学校邀请,回到家乡任教,后来成为安邑中学的校长,傅毅则进入师范附小当老师。1958年,傅毅给在革命期间资助我党,解放后被当做反革命镇压的一位民主人士鸣不平,被打成右派,被精简回夏县车寺后村务农,车范轩则在文革中遭受迫害致残病亡。
车寺后村村干部介绍,在村里生活的这些年中,傅毅老人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村小学捐款,还出资保护修缮村里的文物建筑。近年中,老人坚持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文章保存下来,虽然已近百岁年龄,依然坚持每天写日记。
张英明说,运城是山西革命史的一个重要区域,而夏县则是当年运城革命的中心,傅毅老人的很多回忆,为党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老人本身就是一部运城革命的‘活历史’”。
两位老人的见面
“您是否记得妇救会中一位叫申太心的姐妹?”在傅毅的叙说中,始终未提到申太心,记者提醒。“我马上想不到。”傅毅说。
见了是否能认得?眼见老人身体硬朗,记者提议去盐湖区东郭村安排两位老人会个面。得知申太心寻找战友的急迫心情,傅毅当即答应了。去的时候,还特地拿了两样当地特产。为了防止老人出现意外,记者一再提醒,如果是当年姐妹,一定要控制情绪,不要激动。
当日下午3时,傅毅在大女儿的陪同下坐车到达东郭,来到申太心老人家。因为提前电话联系过,申太心老人早就在院子里等上了。
然而,见面后的瞬间,没有出现那个需要防止的场面,两位老人都很平静。是原本就不认识,还是70多年的光阴,让她们彼此遗忘?“你不是一直要找组织么?这就是你当年的领导啊。她来看你来了。姨,快坐下来,坐下说。”倒是申太心的女儿动情了,眼中含着泪。“你是张洁?”申太心依然茫然,虽然她年龄稍小,但是思维明显不如傅毅清晰。“我是傅毅。”
坐下来之后,傅毅询问申太心上中条山的日期,终于弄明白了:“我在妇救会工作了一年,后来生孩子休息,张洁接任妇救会秘书。她上山工作的时候,是我生孩子的那段。是张洁带着你们,但是应该见过的啊。”“记得玉梅么?”傅毅问。“记得。”“记得×××么?”“记得,她家是王峪口的。”“我妈妈就是这一年开始糊涂得厉害,傅毅这个名字,她年轻的时候给我们提起过。”申太心的大女儿说。正说话中,申太心想起来什么,双手突然抓住了傅毅的手,说:“老大姐啊,我可算见着你了。”“是我。是我。”
傅毅也抓住了申太心的手,两位老人四手相握,再也没有分开,泪水溢出眼眶,两张饱经沧桑脸面对面,四眼相望,嘴唇在颤动,微风吹过,轻轻拂动她们的白发。
本报记者 胡增春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