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节旅游节年货节……
马云创造了“双十一”神话,一个纯粹的、全民狂欢的购物节;一个月后,越来越多的“马云”希望把购物节、旅游节、年货节等统统合而为一,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年终购物狂欢盛宴——“双十二”。
线上线下营造“双十二”氛围
每年的11月11日被越来越多的电商以及实体店定义为“购物节”,紧随其后的“双十二”(即12月12日)便成了继“双十一”之后的又一个网购盛宴,众商家使出浑身解数来延续“全民疯抢”的神话。
“双十二”临近,又一轮折扣宣传疯狂来袭。以淘宝、京东商城为主的各大线上商家喊出“将推出本年度最大型的网购盛宴”口号。12月11日,记者电话采访了阿里巴巴的一位工作人员,他表示,“双十一”的时候,很多卖家只是一味地拼成交量。“其实,‘双十二’和‘双十一’类似,主要是刺激成交量。”
今年的“双十一”,电商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其中,天猫以350亿元刷新了网络购物的日交易额。京东商城官方微博宣布,“双十一”期间销售额25亿元,订单总量是去年当日的3倍多。
线上火爆,线下也不甘示弱。记者在省城太原走访时了解到,太原市各大实体商场也已经开始了打折促销活动。苏宁、国美等家电卖场推出“爱购节”、品牌“零元购”等活动,巴黎春天、王府井百货等百货商店则加大宣传力度,全场折上返券,为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元旦打折季提前预热。相比网店不同,不少消费者看重的是实体店真实的购物体验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因此,在这一轮的打折促销中也能顺利地分得一杯羹。
旅游业:价格战刺激游客需求
在今年“双十二”的促销大军中,旅游业让这支队伍变得更加庞大而赋有生机。12月11日,记者调查发现,各大旅游网站均在自己的网站主页打出促销广告,携程网甚至发起了史上最大力度的促销活动,意在把“双十二”做成旅游业的“双十一”。究其原因,年底旅游热的到来正是旅游业加入“双十二”行列的主因。
旅游业人士指出,各大旅游网站“双十二”之所以动静如此之大,是因为在“双十一”的促销中尝到了一些甜头。“11月正值旅游淡季,没有任何节假日因素的刺激,但机票、酒店的打折百花齐放,收效甚好。”“双十二”临近岁末年尾,有圣诞节、元旦及春节等节假日,且时间相对比较集中,个别饱受冬日雾霾天气影响的地区考虑出国旅游度假的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还有不少上班族开始“清算”年假,因此整体旅游需求旺盛,此时举办大型的旅游促销,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并参与进来,刺激消费。
携程网官方早在12月初就宣布,从“双十二”开始,将拿出5亿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促销,“120元普陀山2日团队游”“韩国济州岛1200元”“12000元双人意大利7日团队游”等数十个超低价旅游产品,即刻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同程网出资约1000万元主推机票红包来打造“双十二旅游节”;青芒果旅行网从12月12日起,在网站和APP客户端发起为期两个月的促销活动,最大亮点是万家酒店推出1元、5折等不同优惠。作为促销战主角之一的艺龙网也表示,正在紧张筹备关于“双十二”的促销活动,投入的资金量也非常可观。
按照现有惯例,电商的大规模促销都应与供应商们协调好,将资源有效整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但也有个别网站指出,他们属于被动应战,准备得比较仓促,很多景点、酒店等供应商都没有来得及接触。今年的应对战结束之后,他们会专门针对这方面进行整合和改进,明年争取变被动为主动。
年货:“双十二”促销的主角
“双十二”到来,线上线下商家们使出浑身解数,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疯狂宣传。与“双十一”不同的是,“双十二”活动中,年货商品是主要促销对象。
对于实体店,商家更多的用意在于将“双十二”作为即将到来的圣诞、元旦、春节销售旺季的“热身场”。“过了圣诞和新年,现有的货物就会被积压,所以现在的打折促销活动,主要是为应对年关的节日购物。”12月11日,王府井百货购物中心一女装店店员告诉记者,从12月初,店内的服装就已经开始打折促销,同时,伴随“双十二”的来临,顾客人流量会增多,一些消费者也开始购买过年的衣服。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双十二”,消费者在关注商品折扣的同时,其购买目的性也较为明确。11日,记者在省城朝阳街上,看到了很多商家都在积极地做“双十二”促销活动。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部分市民表示:“这次不会随意捡便宜下单了,能买的‘双十一’都买了,现在主要是想置办些外地特产年货,以及一些便宜实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是年底所需的清洁用品。”市民李先生表示,“双十一”买年货时间太早,“双十二”这个时间节点正好,除了买些特惠的日常家用品外,还会给父母、孩子买过年衣服。
相较线下的实体店,线上“双十二”促销活动更为火爆。据了解,淘宝将举办主题为“万能的淘宝”之12·12年终盛典,从11月28日起开始预热,活动商品种类丰富,其中年货商品也在列。记者随意输入“双十二年货商品”几个字后,网页上立即弹出了各种商品的促销界面,旋转拖把、足浴盆、颈背按摩器、南澳野生鮸鱼鱼胶、野生南澳鱿鱼干等年货商品都在积极促销。“现在距离春节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双十二’置办些年货,是一个省钱捡便宜的好机会。”家住双塔北路的市民王女士,是一位网购达人,她表示,在“双十二”促销活动中,提前网购年货,会比较便宜。除了新年服装,零食、炒货等年货也可以成为选购对象。
消费者:购买热度明显降低
“双十一”网络购物狂欢节才过去不到一个月,各大网络购物平台又开始热推“双十二”。12月11日,记者对省城多位网购消费者进行了解发现,相比“双十一”的疯狂,更多的消费者选择了理性消费,对“双十二”的热度明显降低。
太原市的班小姐每年都会参加网上的各种大型促销活动,班小姐称,“双十一”她在网上购买了许多商品,但也因为贪便宜买了不少对自己不实用的东西。对于即将到来的“双十二”,她已经准备好了继续冲击:“像进口的奶粉、尿不湿等,虽然‘双十二’的折扣力度不如‘双十一’,但这些毕竟属于短期消耗品,需要不断地购入。”
另一些消费者由“双十一”的集中消费变为“双十二”的有目的性消费。网购达人黄小姐在“双十一”当天抢购到不少心仪的宝贝,圣诞、春节即将来临,她表示仅会在“双十二”购买一些跟新年和春节有关的物品。另外,还有一些错过“双十一”的消费者打算在“双十二”凑个热闹。采访中,不少网友表示,“双十一”的“全民疯抢”已经让自己的荷包严重透支,“买伤了”、“买够了”、“没兴致”,因此不会考虑参加“双十二”的促销。
从消费者的传统体验方面考虑,很多线下实体店的促销力度加大,一些大的家电,冬季应季产品如电暖设备、空气净化器等,以及年货的选购,很多消费者还是习惯于去实体店购买。
专家:“双十二”只是一个营销手段
“双十一”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商家的关注,进而发展成为“购物狂欢节”,那么,随之而来的“双十二”,是否也能称之为一个节日?对商家和消费者能否产生一定的经济影响呢?12月11日,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郭建宇教授表示,在现今的商品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营销形式层出不穷,节假日营销更是成为商家促销的必选时期。而对于已经到来的“双十二”,只能称之为商家的一个营销手段。
“从经济发展现象来看,商家们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推出的营销形式花样百出,节假日便成为商家不可错过的一个战机。”郭建宇表示,“双十二”并不能称之为一个节日。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的为数不多的节假日已不能满足商家的需要,人造节日、西方节日、非主流节日便随之兴起。“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狂欢节,淘宝创造了节日,也收获了节日的盛宴。仅仅一个月之后的‘双十二’,商家再次大力促销,无论从时间节点还是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来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都不会很大。”
现如今,网络技术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使得快捷高效消费成为消费者的需求。电商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异军突起,网络消费变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钟爱的一种消费方式。正是凭借年轻人这一消费主力军,“光棍节”概念、“双十一”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影响力,但“双十二”从理念角度上来讲,本身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在消费者刚刚经历了一场盛大的网购盛宴后,再在“双十二”这一天购物,看重的不仅是所能享受到的优惠力度,还会结合自身的购买能力来下单。
郭建宇认为,“双十二”本身不会激发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由“双十二”带来的经济收益也会有限。她谈到,“双十一”不断刷新新的网购纪录,是因为“双十一”低价促销手段的成功运作,更重要的是,激发出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使商家扩大了销售,消费者增加了透支。郭建宇说,“‘双十二’更多的是预热圣诞、元旦、春节这些节日消费经济,或是将未来消费支出提前进行了透支。”所以,对消费者、对商家的预期影响力不大,其预期经济收益也不及“双十一”。
本报记者 潘春娟 实习生 季佳 见习记者 李美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