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珠算申遗成功也不必进课堂

“沪七条”效应显现 上海二手房涨幅回落

时间: 2013年12月10日05:29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近日,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直到上世纪90年代,珠算还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一项内容,但在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理由是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被计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学还可减轻学生负担。


五年一役,让珠算终于“申遗”成功,令人欣喜。珠算成功申遗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保留和传承珠算文化,更重要的在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一方面借助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国际平台,有助于珠算文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珠算入遗同样也是对其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肯定,并让世界的维度里有了中国的元素。


显然,申遗的成功又难免让人感叹“墙内开花墙外香”,被世界认可的东西却未能获得很好的传承与保护,诸如端午被韩国人抢了先,才想到要放假保护,比如英语泛滥之下,便产生了汉字危机,自然珠算申遗的成功,也让人对10年前珠算从课堂上被取消,有了足以指责的理由。


不过,“申遗”除了保护其实还有“保存”的功能,既然为遗产,就可能在历史的演变中被淘汰。不可否认珠算的特定功能与历史价值,也不可否认其曾经发挥的独特作用,但在技术进步之下,珠算技术被计算机甚至电脑替代,已无可避免。若是弃高效的工具不用,而选用低效的珠算,显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固然人人有责,但未必就应成为必须参与的“全民行动”,更不应成为“从娃娃抓起”的理由。


比之于珠算,更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知凡几,作为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30项非遗的项目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都应当获得同等层次的保护与传承。事实上在 “保护的名义”下,并不缺“书法进课堂”“京剧进课堂”的创举,不过结果证明,当非物质保护越来越脱离大众需求的情况下,“工具化生存”的状况就难以走大众化之路,众多非物质遗产只能在“专业化”和“局部化”的情况下,去得到最后的保护,而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注定会成为永恒的历史,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以及纪念馆里的藏品。


厘清珠算申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是保护还是普及?是引导还是强制?是面对未来还是停留过去?不管怎么样,属于珠算的辉煌已然过去,进入历史陈列馆恐是迟早之事。即便做“再入课堂”的努力,也难收到理想效果。所谓一花一世界,用过去的维度来要求当下的人们,显然并不现实。


珠算,属于其主角的时代已逝去。从某种意义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没落,其实是“后浪推前浪”的必然。包括知识在内的各种遗产,在不断加速的替代率和更新率之下,很多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当以珠算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作为社会进步的一种基石,更多的是被铭记与怀念,而不是使用与推广。有时候,看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落花随水而去”,也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或许,如何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非物质遗产,其实也是检验社会成熟度的一把标尺,不必纠结于 “珠算从课堂上被取消”,笑看花开花落,才是一种大境界。


堂伟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