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汗水铸就全运会游泳“双冠王”(图)

时间: 2013年12月04日02:57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生活中的曹玥青春可爱


中国黄金杯·2013“感动山西”候选人系列报道之曹玥


11月27日,今年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呼呼的西北风把停在山西体育中心运动员宿舍外的自行车刮倒了几排。


很不巧,这一天山西体育中心的暖气出了故障,游泳馆里没有了正常的闷热,教练夏世超裹着厚厚的羽绒服还能感到一丝冷意。但是,运动员曹玥和她的队友们还是要下水。“没办法,游泳这个项目就是这样,一天不下水都不行。”教练夏世超解释说。


刚脱掉外套,运动员们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们蜷着身子,抱着胳膊,迅速来到池边,扑通扑通蹿进水里。水温虽然不高,可还是比外面暖和多了。


“预备,走!”随着夏世超发令,8名队员以各种泳姿奋力向前游去。返回出发点,他们刚刚伸出头喘了一口气,夏世超的“预备,走”又响了起来……


记者迅速发现了曹玥的与众不同。队友们游泳时,双腿一直在划水,激起成片的水花,而曹玥不仅没有用双腿划水,反而在双腿间紧紧夹着一块划水板。难道是夏世超在为她开小灶?


问过夏世超才知道,这是因为曹玥受伤了。在10月9日的力量训练中,穿着7公斤重沙衣的曹玥在做引体向上时从单杠上掉了下来,导致尾骨骨裂。


按医生的估计,这样的伤需要两个月才能恢复。可仅在家里休息了两天,她就待不住了,和妈妈说想归队,妈妈不同意,让她再休息一天。第三天,她一瘸一拐地回到游泳馆要训练,又被夏世超拦住了。第四天,她开始忍着痛进行力量训练。不到一周,她就下水了,可是腰腿部不能用力,夏世超就让她夹着划水板游。“一开始我也觉得后悔,自己怎么那么傻,不在家里多歇两天。”曹玥说,“可是,看着队友们训练,我心里觉得自己吃亏了,练得少了。”


就是这种怕练得少而吃亏的劲头,铸就了我省第一个全运会游泳“双冠王”。


一开始是兴趣,后来是坚持


2000年,还不到5岁的曹玥开始学习游泳。那时候,父母完全没想过让她成为运动员。谁知,这个小姑娘在游泳池里展露出很高的天分。曹玥小学毕业时,这个家庭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是让她继续上学,还是专心练游泳?


父母把这个问题交给了13岁的曹玥,小姑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游泳。“当时就是为了逃避学习,练游泳时,和那么多小朋友在一起,每天都很高兴。”提起当年的选择,曹玥做了个鬼脸。


很快,她发现在专业队比在学校更累。“每天从上午8点练到11点,下午3点练到6点,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啊游,每周只有星期天上午休息,平均每天要游15000到16000米,最多的时候每天要游20000米。”曹玥说。20000米是什么概念?就是要在50米的标准泳池里游200个来回。


一开始还能咬牙坚持,越到后面就越累,曹玥感觉自己要崩溃了。有时候都不用下水,刚听到教练的训练计划,她的泪水就忍不住了。但是,教练的计划还是要完成,她只能边哭边游。“估计很多大人都没有体会过这种身体到了极限还要坚持的感觉。”曹玥说,自己现在还会因为练得太累而哭,只是现在哭的时候越来越少了。


训练中的苦,曹玥从来都没跟家人提过。“这些苦都是应该吃的,我一直都是报喜不报忧。”但是,细心的母亲却从她的身上发现了端倪。“有一次,看到她的胳膊上有一块块儿的淤青,就问她是怎么回事。一开始她还不愿意说,我和她爸爸一直问,她才说训练太累了,水里连个能扶住歇歇的地方都没有,她就咬自己一口,让自己振作。“胳膊上的淤青经常能看到,我们也见怪不怪了。”提到女儿受过的苦,曹玥的母亲邢彤眼圈红了。


吃了这么多苦,曹玥却没有后悔。她说:“游泳一开始是我的兴趣,后来变成一种坚持,一种理想。我相信,我现在吃的苦以后一定会得到回报。”


夺冠后表面“淡定”,实则是蒙了


曹玥的付出在今年的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得到了回报:她一举斩获女子400米和200米自由泳两枚金牌,成为全运会游泳赛场最大的“黑马”。


比赛前,曹玥压根儿没想过自己能够登上领奖台。“唐奕她们都是世界级名将,很厉害,我根本就没敢把她们当竞争对手。”曹玥说,比赛前几天,她每天都去找教练夏世超谈心,一遍遍地问:“我练这么多够吗?我能行吗?”夏世超一次次给她做工作,帮她树立信心。


其实,夏世超自己心里也没底,400米自由泳决赛时他都没敢进赛场,而是坐在休息室里看直播。惊心动魄的比赛,让他的心始终悬着。


前50米,八人齐头并进;150米,曹玥已经落后到第三;250米,曹玥终于追了上来抢到第一;300米,曹玥又一次落至第三;350米,曹玥终于再次升至第一,并一路冲至终点!


触壁后,曹玥钻出水面,望向大屏幕——她是第一名!退场、颁奖……随后的一系列环节,曹玥既没有开心大笑,也没有流下欢乐的泪水,她因此得到众多记者“淡定”的评价。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是因为太蒙了,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其实,我一点也不淡定,那天晚上我都激动得睡不着觉。”曹玥说。


当时,在休息室里的夏世超,在看台上的山西拉拉队都已泪如雨下。这是山西游泳史上的第一枚全运会金牌,这是山西体育人半个多世纪的梦想!


直到在体育馆的走廊里遇到妈妈,曹玥才清醒了一些。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邢彤不好意思地说:“我当时都恢复平静了。当时她周围有很多记者,我也想学人家曹玥,淡定一点,可是一看见她我就忍不住。不是为了冠军,也不是为了骄傲,是因为心疼孩子,她吃的苦太多了。我啥也不管了,就想把心里的东西都释放出来。”邢彤扑过去,抱着女儿号啕大哭,曹玥也在母亲怀中偷偷掉了几滴眼泪。


两天后,曹玥再一次斩获200米自由泳冠军。那天是9月7日,正逢邢彤44岁生日。曹玥退场时看到了等在运动员通道口处的母亲,马上走到母亲面前,笑着问:“妈妈,我送你的生日礼物好不好?”邢彤的眼泪马上就出来了,哽咽着说:“好,太好了,妈妈从来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生日礼物。”


这两枚弥足珍贵的全运会金牌,算是对曹玥13年坚持的一个回报。但是,她觉得还不够,成为“双冠王”后,她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全运会。“我的新目标是里约奥运会。原来觉得全运会已经很高了,奥运会更是遥不可及。现在看来,奥运会也不算高不可攀,我在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实现这个目标。”所以,曹玥在这次受伤后急着归队,她知道所有的对手都在努力,自己练得少了就会吃亏。


邢彤却不想给女儿太大的压力。“她走得高了再好不过,但我只要她尽力就好,就想让她踏踏实实的,对自己的付出满意就可以了。”


没有唇彩不能留长发,她依旧渴望美丽


为了游泳,曹玥付出的不仅是汗水与泪水,还有同龄女孩最渴望的很多东西。“我跟一般女孩一样,喜欢追韩剧,还喜欢听歌。”曹玥特意的强调反而证明了她的心虚。


她不可以化妆,宿舍里找不到唇彩、眉笔等女孩子都有的东西;她不能留长发,头发还没挨着肩膀就必须剪掉;她不可以留长指甲、涂指甲油……


记者让她换上一套最喜欢的衣服秀一秀,几分钟后她就交工了——她的衣柜里实在没有太多的选择。一件浅蓝色的牛仔衬衫,一条深蓝色的牛仔裤,一双土黄色的“踢死牛”,外加一件黑色的夹克,就是她最炫的“装备”。“我没有裙子,穿上后会觉得超级不习惯;没有高跟鞋,脚太大了穿不上;平时都是运动服,连牛仔裤都只有放假回家时才穿。”曹玥笑着解释,却让人有些心酸。


最让记者觉得她与普通女孩子没什么不同的,是她对脸上痘痘的痛恨。痘痘是全运会前开始起的,作为运动员,她不能胡乱吃药,也不敢胡乱往脸上抹东西,只能眼看着痘痘越来越多,让曹玥“都想把脸撕掉”。“这是我最郁闷的事了,朋友们也为我着急,经常推荐自己用过的面膜什么的。”曹玥还试探地问记者,能不能把照片上的痘痘P掉。


两天后,曹玥就要前往国家队报到,然后去云南参加冬训,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都已经四五年了,习惯了。”曹玥平静地说,眼睛里却有几分遗憾,“我都快忘了过年的感觉了。”


13年来,曹玥已经为游泳付出了很多很多,可她知道,相对于奥运会的目标,自己付出的还不够多。所以,她咬着牙,忍着痛,夹着划水板,一遍一遍地游着,一刻都不敢松懈。


○记者手记


曹玥的减肥战争


今年10月29日,曹玥刚满18岁。记者采访时,她从床底下翻出一个精致的盒子,那是朋友送的生日礼物:最近网上很流行的星空棒棒糖。


棒棒糖排列得整整齐齐,她一个都没吃。“不敢吃。”曹玥指了指写字台前贴着的一张信纸,上面是她与妈妈签的协议,第一条就是:必须严格控制体重,不能上70公斤,超出后必须在发现时半天内减掉超出的体重。(重点!!!)


按曹玥的话说,自己是喝白开水都长肉的体质;按邢彤的说法,女儿是看见什么都香。其结果就是:曹玥一直在减肥。


全运会前,她两个月里减了4公斤。她把钱、银行卡全部交给母亲,身上不留一分钱,怕管不住自己偷偷买零食;她练了一下午后晚上只喝妈妈送来的红豆粥,因为红豆没多少热量却顶饱;她周末都要提前一个小时归队,通过跑步消耗脂肪……


在领奖台的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付出。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身边人眼中的ta


“这孩子太懂事了,让我有点受不了。她承受的很多东西不是她这个年龄该承受的。这些年她一直很辛苦,可她都是自己咬牙挺过来的,从来没跟我们诉过苦。”


——母亲邢彤


“曹玥这孩子能以最大的积极性刻苦训练、顽强拼搏,肯动脑子,而且善于抓住机会,可以说具备了一名优秀运动员的基本素质。我们对她寄予厚望。”


——山西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任凤鸣


“曹玥有作为一名优秀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比赛的临场发挥特别好。而且,她的拼搏精神比一般运动员强很多。我觉得,如果她正常发展下去,里约奥运会能有所表现。”


——教练夏世超


本报记者 张立宇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