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防艾,“同伴教育”团队在行动(图)

时间: 2013年12月03日02:45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艾滋患儿正在看“大学墙”上的照片。(由志愿者提供)


12月1日晚,由山西省卫生厅、太原市卫生局、山西大学等单位主办的“2013年省城世界艾滋病日暨第八届高校防艾宣传活动”报告大会,在山西大学博雅报告厅举办。本次活动以“ 行 动 起 来 向‘零’艾滋迈进”为主题。在活动现场,能容纳500余人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通过师生的精彩表演及讲解,与会者了解到许多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并且懂得了艾滋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对于艾滋病歧视的想法。面对艾滋病,人们不能只是惶恐,而是应该在一起,同心协力,共抗艾滋病。


在这场报告会上,一群默默奉献的防艾志愿者们被人们认识,他们就是以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为主体的“同伴教育”团队。


5次前往艾滋病学校


12月1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举行的“爱青春为i行动”校园公益颁奖典礼上,山西大学2013年防艾活动被授予“最佳活动创意奖”,同台获奖的还有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这次颁奖活动中,共有6所高校从全国高校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了“最佳活动创意奖”和“最佳海报宣传奖”。山西大学学生代表宋宇博表示,山西大学能得“最佳活动创意奖”,不仅是对他们一个阶段工作的认可,更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与鞭策,使他们能有更好的平台与全国的其他高校进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从2005年开始,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们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每年的11月初到12月,志愿者们在省城各大高校广泛宣传艾滋病知识。如今,学生们的志愿活动越做越大,从最初一个学院的单独活动已经发展成为省城各大高校参与的联合活动,并成立了高校“同伴教育”团队。在今年的防艾宣传活动期间,志愿者们除了在学校里散发传单外,还将宣传范围扩大到了社区。2010年,志愿者们更是第一次走入全国唯一一所艾滋病学校——临汾绿色港湾红丝带学校,看望生活在那里的艾滋病患儿。三年来,志愿者们已经5次前往绿色港湾红丝带学校。


承载梦想的“大学墙”


时光定格在今年11月24日下午,在临汾绿色港湾红丝带学校教学楼大厅,一块黑板大小的展板上挂着密密麻麻的照片和明信片。在其中一张照片上,一个青春而有活力的女学生微笑着,她的手中拿着一张白纸,白纸上写着“我是高碧云,我在山西大学等你”。“你们想上大学吗?”“想!!!”


当志愿者询问孩子们是否想上大学时,聚集在一起的艾滋病患儿异口同声地回答。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大三学生贺烽就是其中一名志愿者。他介绍,在今年举行的第八届省城高校防艾宣传活动中,山西大学的防艾志愿者们搜集了全国50多所大学的照片和明信片,做成了一面“大学墙”。照片中,所有的人手里都拿着一张白纸,上面写着“我是×××,我在××大学等你”。“除了照片外,许多学生还寄来他们所在学校的明信片,背面写着对艾滋病患儿的祝福。”贺烽说。“今年的绿色港湾之行,我们减少了很多娱乐性质的活动,多了一些严肃的内容,承载梦想的‘大学墙’就是最大的亮点之一。”贺烽表示,之所以做这面“大学墙”,是根据绿色港湾红丝带学校的政策决定的。记者了解到,绿色港湾红丝带学校的学生几乎全部为十七岁以下的孩子,最大的一个今年才上初中三年级。尽管患有艾滋病,可孩子们同样怀揣着步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为了圆孩子们的“大学梦”,学校决定让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今年的中考。


在当日的绿色港湾之行中,艾滋病患儿们纷纷围在“大学墙”前,睁大眼睛看着“墙”上的照片和明信片,眼里露出了羡慕的眼神。防艾志愿者们给孩子们一个一个介绍着照片和明信片上各个大学的情况。“每个人都有梦想,这些艾滋病患儿同样有梦想。”贺烽说。


携起手传递正能量


提起红丝带学校的那些孩子,山西大学防艾志愿者史慧杰高兴地说:“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爱玩、爱闹,每次去看望他们,他们都会和我们玩成一片。”


史慧杰今年上大三,从大一开始,他就加入了山西大学防艾志愿者的队伍。三年来,他与别的志愿者一起,参与了多次防艾活动,走高校,进社区。他们通过开办讲座、播放电影、发放宣传书册、陈列知识展板等多种形式,向人们普及防艾知识,消除人们对艾滋病的误解。


史慧杰向记者回忆,第一次去红丝带学校的时候,虽然已经对艾滋病知识十分了解,但还是有些忐忑和拘谨,不知道怎样去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但是当你真的与他们接触时,你才发现,他们与别的孩子们一样,天真、活泼、调皮,率真地笑和哭。”史慧杰说。孩子们的纯真让史慧杰意识到,艾滋病患者需要的不是同情和安慰,而是平等的眼神和真诚的关怀。


做志愿者的三年里,史慧杰与同伴一起,致力于防艾宣传,他希望能够消除民众与艾滋病患者之间的隔阂,做他们之间理解的桥梁。


史慧杰告诉记者,在做防艾志愿者过程中,他遇到过许多令他鼓舞的人和事,在红丝带学校任职多年的李军老师就是其中一位。李军大学毕业后就来到红丝带学校,教着特殊的学生,领着微薄的工资,女朋友也因此跟他分手。但他毫无怨言,在红丝带学校扎了根,用心守护着这里的每个孩子。


史慧杰说,正是有了李军老师这样的人不断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防艾宣传。目前,“同伴教育”团队已经有了300多名志愿者,大家希望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人们主动去了解和关心艾滋病患者。


本报记者 冯 霞 见习记者 褚亚勇 实习生 樊蓝舒



相关新闻


世界艾滋病日


临汾红丝带学校迎来500名爱心人士


12月1日,来自省内外500名爱心人士,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了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东里村,其中包括49名从忻州包车赶来的志愿者。


临汾“绿色港湾”红丝带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专为艾滋病患儿建立的学校,这里有16名患儿就读。校长郭小平说,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除了那些早已熟知的老面孔之外,还有很多是‘新朋友’”。


是日,校门外那条并不宽敞的马路上停满了前来参加活动的车辆。几辆货车停靠在教学楼门前,上面装满了爱心人士募捐来的各种物资。其中一辆车上装着120袋面粉以及大米、食用油等物品,据了解这是郭小平的邻居郭青荣通过微信、QQ群等方式募集来的。“真没想到,短短一周就募集到了两万多元的爱心款,而这当中很多人都从未谋面。”在尧都区政府工作的郭青荣表示,自己是第一次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公益活动。他说,善款筹集的消息发布后,短短一周内,160名认识或不认识的网友通过现场捐款、网络电汇等方式,把2万多元善款集中到了郭青荣的手中,“只要电话打过来,我就在微信圈里公布名单和捐款额。”看着教学楼两侧的大红榜,郭青荣说,他要把这些拍下来发到微信圈里去。“尽管大家没来,但我要让大家知道自己的爱心送到了哪里。”


参加这次活动,郭青荣说主要是缘于邻居郭小平的“熏陶”。“聚在一块儿,听他讲得最多地就是红丝带学校的事情,有很多很多的故事,让我感动到流泪。”


在众多爱心人士当中,有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颇为引人注目。他们是忻州市忻府区的志愿者。为了参加这次活动,他们早上5时就往过赶。这群志愿者,带着募集来的图书和各种自制的玩具,向孩子们表达祝福。一位志愿者激动地说,他是第一次来临汾,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些艾滋病患儿。“来之前还有顾虑,看到大家手拉着手做游戏,所有顾虑顿时不翼而飞,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没什么区别。”(郭兆宾 张茹)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