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宝兰(右一)在指挥合唱
黑色的短发,搭配着浅黄的发卡,浮肿的双眼,隐隐可以看见画了黑色的眼线,老人身材较胖,迈着蹒跚的步伐走过来,脖子上的绿色围巾也飘动起来。看得出来,是个爱美的人,她叫魏宝兰,63岁,还没开口说话,便发出爽朗的笑声。“你快来听听,我们合唱团的兄弟姐妹们可有才了,唱得可好了!”老魏是个大嗓门,在她的指挥下,三十多人的团队立马集合,唱了一曲《走向复兴》,老魏则站在最前头,熟练而卖力地指挥。
看老魏的精神头,谁都想不到,她是个失独妈妈。现在,她全心全力组织起太钢群众艺术合唱团,在这个特殊的合唱团里,同样聚集着不少生活不幸的人,他们相聚,唱歌、唠嗑,相互安慰,化解生活中的苦难。11月25日上午,记者听老魏讲了她和她的“欢乐合唱团”的故事。
苦难的生活让老魏越活越有勇气
2004年,魏宝兰惟一的儿子病逝。“孩子不容易,活了27年,和病魔就抗争了25年。”
老魏儿子两岁的时候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种同白血病一样可怕的病,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拖入了巨大的苦难深渊。要想维持儿子的生命,就必须不停输血,老魏夫妻俩将鲜血从自己的身体里注入到儿子身体,就这样坚持了20多年。同时,他们一家也开始漫漫的求“血”之路。
“魏姐的身体走形得厉害,就是常年献血的后遗症。”和魏宝兰熟识的一位团员说。魏宝兰因为献血而营养不良,全身浮肿,除了身体上受到了伤害,老魏一家也为此倾家荡产。但血浓于水,为了维持儿子的生命,魏宝兰咬着牙坚持,在她看来,儿子活着就行,直到2004年。
“儿子在的时候,脸上没有血色,我给他买了一支口红,他每天都抹在嘴唇上,就为了让别人觉得他是一个正常人。”魏宝兰哽咽着说,现在,她只要一想到儿子生前每天挣扎着“化妆”时的情形,那种对生的渴望、对命运的抗争精神,也会觉得充满斗志,“儿子希望我好好活下去。”
老魏说,儿子去世7天以后,她便出门打工。“我得还债啊,我相信,人活得就是个精神,不能倒下!”魏宝兰说,最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自己对于儿子已经倾尽全力,接下来,就要更好地活着,更有勇气地活着。
大家唱起来从苦难中走出去
儿子临走时的场景总是在魏宝兰脑海里浮现,“妈妈,我走了以后你咋办,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老魏说,自己要对儿子这一句话负责,努力活得更好,才是对逝去儿子最大的安慰。事实上,她也做到了,不仅自己活出了精彩,还对生活苦难的他人伸出了援手。
喜欢唱歌的魏宝兰,是个文艺“细胞”比较多的人。2012年10月,一次散步,她无意中看到一位老人在小广场上哭泣。“她哭得很伤心,也勾起了我的心酸。”老魏说,想来想去,觉得歌声可以让人忘记痛苦,便想着组建一个合唱团,把大家伙儿聚集在一起唱起来,忘掉生活中的烦恼。
就这样老魏当起了太钢群众艺术合唱团的团长,仅仅一年多,成员就达到80人,像个大家庭。“去年,魏姐自己在旧挂历纸上手抄了很多歌词,累得她腰都疼了。”团员老张说,夏天,合唱团需要统一的T恤,家庭困难的老魏还给穷姐妹垫钱,买了统一的红半袖。在老魏的带领下,合唱团的成员也分外团结,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的成员都愿意伸出援手。
活着就是幸福人要知足常乐
“我们合唱团里,有好多和我一样的人,还在经历苦难,我们大家都搭把手,帮一帮,是应该的。”老魏介绍说,别看自己的合唱团看起来精神饱满,乐乐呵呵,其实不少成员都是遭遇过家庭变故的人,失独老人也有好几个。
73岁的陈春光,合唱团的“老顽童”,2011年,他的独生女突然因病去世,住院前前后后总共49天,老陈从医院回到家以后,觉得天都塌了。“女儿走的时候才29岁,还没有结婚,好端端的孩子……”老陈眼里闪着泪花。“除了参加合唱团以外,我还有很多爱好,摄影、写作……”老陈说,自己曾经出过车祸,有过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经历,女儿的离世他还是挺过来了。老陈说,活着就是幸福,人要知足常乐,和不幸的命运抗争,走出去就是一片天!“都过去了,活着的人还要好好活。”老陈说,每次和合唱团的大家相聚在一起,唱唱歌,相互倾诉和鼓励,心里就说不出的高兴。
魏宝兰说,失独父母需要精神支柱,需要关爱,“来参加我们的合唱团吧!可以传递这样的正能量。”
创造一个温暖大家庭
“张美英,你来唱一首!”老魏指着一位身着红色棉衣的中年妇女说,她是合唱团里的“好嗓子”,擅长二人台。张美英大大方方来了一曲,坐下来马上开始绣手工十字绣。“美英卖十字绣挣钱,一点儿时间都不敢耽误。”老魏说,自己和张美英是多年的邻居。“她家里情况特殊,穷得厉害,经常捡白菜帮子吃。”老魏向大家介绍着张美英的情况。
原来,今年53岁的张美英是位单亲妈妈,和丈夫早已离婚,儿子因意外双腿冻伤被迫截肢,精神也出了问题。“儿子30岁了,我是他的妈,我得管他啊!”张美英没有文化,四处打工,绣十字绣,唱二人台挣钱,就希望儿子能活下去。
听了张美英的故事,有的成员很是震惊,捐出了手头的零钱。10元、20元、50元、100元,一张张钱塞到了张美英手中。“钱不多,都是我们的心意,妹妹,你要坚强,完了我们到你家看你儿子,给你拿点米面。”一位老人握着张美英的手说道,而张美英已经泣不成声,连忙对大家说着“谢谢”。
老魏说,自己的合唱团充满爱心,也充满欢乐,她希望经历困难的人都能加入进来,她有信心给他们创造一个温暖大家庭,大伙儿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一起战胜生活的苦难!
群体扫描
记者“探访”省城失独父母QQ群
在这里,可以放声哭泣!
“失独”家庭是一个敏感而特殊的群体,近日记者加入了省城一个失独父母QQ群。这里的20多个成员,都是失独父母。记者看到,QQ群里不少老人都会定期发出天气预报,以及一些心灵励志话语,相互激励。“在这里,可以放声哭泣!”群里的公告栏这样写道。
今年62岁的老李是其中的“活跃分子”,3年前,独生女一家三口因车祸去世。“这个家,一下子彻彻底底空了呀!”老李说,自己一夜之间,头发全白,借酒消愁。再也听不到女儿大声地叫自己妈妈,再也看不到小外孙可爱的脸庞,恨不得立马死去,忘记所有的痛苦。从那以后,老李和老伴天天以泪洗面,与世隔离。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加入了失独父母QQ群,认识了同样经历的一批人,他们定期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并和省外的一些失独父母进行交流。在群友的建议下,62岁的老李报了驾校,学会了开车。
“我都一大把年纪了,竟然也挣扎着学会了开车。”老李说,现在,自己开着车去遛弯儿,觉得活着就有希望。“还有很多失独家庭的父母,走不出阴影,像‘行尸走肉’一样活着,希望整个社会都能伸出援手。”老李说道。
本报记者 崔玲玲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