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天龙救援队参加山阴蝴蝶谷救援行动。本报通讯员摄
民间救援队的发展面临资金、保险、法律保障等各种问题的困扰
近年来,由于户外运动蓬勃发展、自然灾难时有发生等因素,民间救援队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然而这些公益特征明显的救援队,却处于孤独被动的境地。救人怎么救?谁来买单?怎么救自己?都是这些民间救援队无法回避的问题。
救援科普培训民间力量在成长
11月8日,虽然有轻微的雾霾可阳光还不错。记者随着太原市户外运动安全救助科普志愿者协会会长陆玫一边上台阶,一边小心地躲开堆放在地上的装修材料。陆玫说,大楼里有很多住户正在装修。当她打开门的一刹那,却是一片黑。这个家没有窗户。打开灯,陆玫开始收拾办公桌上的杂物。她告诉记者,这个办公场所以及里面的办公设备、桌椅板凳都是爱心人士捐赠的。
2010年6月建队,历时3年,前身为山西省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的太原市户外运动安全救助科普志愿者协会于今年1月在太原市民政局正式注册,下设天龙公益户外救援队。这支全省首支民间救援队的队员由退役军人、无线电运动爱好者、户外运动爱好者、医护工作者组成,而且队员全部通过相关专业培训认证。可调配的救援车(越野车)有20辆,还有发电机、卷式担架、无线电通讯短波台等专业的救援工具,救援队员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3年来,天龙救援队先后出动救援十余次,挽救了近百人的生命。今年4月,雅安地震发生后,经壹基金派遣,天龙救援队深入宝兴与芦山两个重灾区进行增援,协助壹基金转运了200余吨救灾物资,包括水、奶粉、衣物、粮食、帐篷、食品等。他们还在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师范学院以及太原市的一些社区普及防灾救灾、户外安全等科学常识。这些救援、培训和科普都是纯粹的公益行为。陆玫说,队里队员的医疗、绳索、通信装备等都是会员们AA制捐款或个人垫付,外出拉练培训以及执行救援任务产生的费用也是分摊。大家有车的出车、有力的出力,早就形成了一套不成文的规矩。
高风险缺保障少资金生存困境重重
11月9日,阴冷的天,可天龙救援队的队员还是早晨6时30分准时出发,前往太原驼峰山—火路坪—架山—中北巡山设路标。如今,在太原周边,喜欢户外活动的朋友,经常会看到天龙救援队的救援电话和指示路标。从去年开始,救援队利用周末时间,考察登山者反映容易迷路的路线,设置了这些标志。而这些依靠的是志愿者的热情和无私奉献。
我国救援的主要力量是以110、119为主的政府应急救援体系,存在于各行业之间的救援组织或是团体虽然不少,但相互联系与调动并不方便,因此具有专业知识的民间救援在危机处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陆玫举例说,太原市尖草坪区镇城村附近的耄仁寺是很多驴友会选择的地方。这里是山区,因为远离城市,派出所的民警也就二三人,如果有人遇险,在深山里寻找驴友不是民警特长,也没有专业的户外设备,很难在那么大的山区里找到人,救援队在此时就能起到作用。专业上的搭配,区域上的互补,数量上的补充,这些是民间救援存在、发展的意义。目前,在青海、山东、上海、北京、广州、河南、河北等地都设有民间山地或户外救援队。
可是,民间救援队的发展面临资金、保险、法律保障等各种问题的困扰。今年8月22日,民间救援组织陕西蓝天救援队在网上发布消息称因经费紧张,暂停公益救援电话,引发关注。对天龙救援队来说,今年他们加入了壹基金的救援联盟,救援的费用可以报销。但是日常的培训,甚至装备的配备都需要志愿者自己掏腰包。同时,保险保障也是民间救援队发展的最大短板。“每一位队员入队的时候都要填写志愿服务免责协议书,同时我们要求队员们都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为每次参与救援的队员购买10万元的意外保险”陆玫说,“虽然签订了免责协议,可是如果出事了,我们能真不管吗?”她沉默了。为了提高安全性,他们只能进行大量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素质训练。
一方面,国家对民间救援队的管理和认证还是空白;另一方面,民间组织参与救援,往往是自发行为,其中难免涉及一些法律问题,如民间救援队能否保证成功救人?如何来保护救援人员权益?救援人员出了意外,有没有机构会出面承担责任等。在这种单向支出式的志愿服务下,民间救援还能走多远?
买服务强自身上下求索解决良方
像天龙救援队这样的民间救援队,很多地方都有,生存模式各不相同。
广东省佛山市在2005年6月便开始给予社会志愿服务力量专项经费。当地采取志愿服务招标的形式,购买志愿组织的服务,经过公开评估的购买费用,主要是支付志愿者们交通费、午餐费、通信费等满足基本工作的花费。因政府购买志愿服务大幅降低了职能部门相关领域运营成本,政府委托人民团体购买公共服务也被关注和推广。
香港民众安全服务队,这个在香港非常著名的民间救援队,是香港保安局下属的辅助应急队伍。核心成员由20多名属于政府公务员的专职队员构成,还有多达3600人的志愿者。另外,香港政府每年会向民众安全队拨款7000万港币。官方与民间联动,救援能力大大提升。
不少西方发达国家也有民间救援队。比如美国的救援协会,办公地点由政府提供;救援协会购置车辆、器材等享受免税;援助工作与军队、警察、保险、医疗等部门密切合作,救援中广泛使用的直升机由军队提供等。
今年“两会”,政协委员、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提交了一份 “关于建立健全全国户外救援体系和引导保险行业介入户外救援”的提案,希望用5年到6年时间初步建立救援体系,由政府主导,整合社会基层救援组织为主体。
民间救援力量应该是官方救援队伍的有力补给,但如何突破自身 “草根”的瓶颈,往更专业、更有组织性的方向发展,如何才能获得社会更深一步的信任与关注?与国际救援组织相比,无论是组织结构、技术装备,都相距甚远,民间救援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仍然任重而道远。而面对庞大的民间力量,如何组织和协调,对政府来说是一个考验。是否将民间救援力量纳入政府应急体系,以及如何管理民间救援组织都需要有一套完善并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
本报记者郭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