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电子设备,只用手拍击就行,玩非洲鼓是真正的“不插电”音乐会。
很多人都担心打鼓打得时间长了手会肿会痛,但程宏亮说非洲鼓是越打越上瘾的,有时打得手上长茧子了、流血了,第二天还是忍不住要去打。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下午,初冬的迎泽公园里落叶纷飞,游人稀疏。但南山小凉亭内却鼓声阵阵,围观者众多。近前一看,十几个人在兴致勃勃地打着非洲鼓,“咚嘟嘟咚嗒、咚嘟嘟咚嗒……”鼓声密集却节奏统一,现场所有人都被这欢快的气氛感染。领队兼指挥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今年30岁,名叫程宏亮。从2012年夏天至今,每个周日的下午,只要他有时间,都会带领自己的团队来这里打鼓。“我们是一支快乐的团队,我们享受每一次酣畅淋漓的合作,也想把这份快乐带给更多的人,希望生活在钢筋水泥下的人们能通过击鼓、跳舞,激发出彼此灵魂深处的那份自由与快乐。所以再难,我们都要坚持。”程宏亮说。
听到非洲鼓乐的那一刻,他的魂儿丢了
在山西乐队圈儿里,程宏亮是个奇才,也是个怪才。早在1999年,他就已经开始组乐队、玩摇滚了,不论什么样的乐器,只要到他手上,摆弄几天就能玩得得心应手。他曾经疯狂地迷恋电声乐器,并带着他的音乐和梦想走过了很多城市。但2004年,他在云南丽江结识了非洲鼓后,便立刻喜新厌旧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聚在一起打鼓唱歌,那种状态真好。和那些重金属的乐器比起来,非洲鼓是最纯粹最原生态的,它的魅力在于演奏者的热情和协作,没有一种乐器能像它这样充满正能量。”
但是初学非洲鼓时,程宏亮也遇到了瓶颈。非洲鼓起源于西非部落,属于土著民族的传统打击乐器。它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500年,发展至今仍保持着最传统、最独特的演奏方式。如果乐理知识如同一张白纸的人,非常容易上手,反倒是程宏亮这种专业架子鼓手出身的行家,总会用固有的五线谱思维模式去感悟节奏,“不习惯,有过一段非常煎熬的过程。”
最终,不服输的个性还是让程宏亮坚持了下来。
2005年,程宏亮学有所成回来了,并在太原最繁华的地段——钟楼街开了一间非洲鼓专卖店。或许是太原人对非洲鼓的认知还远远不够,店铺经营一年,仅靠一些音乐CD和印度精油来维持房租,而货真价实的非洲鼓,没有卖出去一只。
但生意的惨败并没有让程宏亮产生放弃的念头:“我是一个不太善于搞经营的人,但教别人打鼓,我是个好老师。”
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非洲鼓简单易学谁都能打
非洲鼓的魅力其实并不在于表演或演奏本身,而是每个人在集体音乐声中的切身感受。只要有技术娴熟的指挥者带领大家一起打,气氛立刻就能火热起来。近些年来,在国内很多大城市,如上海、广州、成都、北京、沈阳等地,非洲鼓普及得非常好。很多中小学开设了非洲鼓特色课程,让孩子们欢快地感受音乐的凝聚力,很多社区也积极地推广这项活动,让中老年人从心态上变得年轻有朝气。
程宏亮的演奏水平在全国的专业鼓手中都是相当不错的,因此他也经常被请到外地去讲课。但是在太原,发展速度太慢了。他曾经和建设路小学合作,免费培训音乐老师非洲鼓课程,还亲自带领孩子们一起打鼓,虽然课堂效果很好,但他想办的非洲鼓特长班却没开起来;他还编剧并导演了国内首部大型儿童环保互动鼓剧《绿动》,并在山西省歌舞剧院演艺中心成功演出,但出色的演出并没有对非洲鼓的推广带来显著效果。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程宏亮对这话深信不疑,于是他选择了坚守。从去年夏天开始,他带领自己的团队,每周日下午去迎泽公园打鼓。“吸引了一些爱好者,也让很多人了解了非洲鼓,但发展的速度还是不尽如人意。”程宏亮说。“没并系,就当玩了。你玩过就会知道,非洲鼓真是越打越上瘾,有时打得手上长茧子了、流血了,第二天还是忍不住要去打。我坚信,别的城市能发展起来,太原也一定可以。”
希望有一天能在太原看到非洲鼓遍地开花
今天夏天以来,向程宏亮咨询非洲鼓培训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但开班还不成熟。因为其他省市老有人邀请,我必须去代课才能维持生活啊,呵呵!”程宏亮曾经把葫芦丝这门乐器普及到了很多小学,也是很优秀的架子鼓教练,但是自从认定了非洲鼓,他便把主要精力放到了非洲鼓的教学工作中,“和别的乐器不同,非洲鼓不需要任何乐理知识就可以入门。而且成本便宜,不到两千元就能买只鼓,一直敲。它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众人合奏的感觉,太美妙了,只要你打一次就可以体会到,那种感觉足以让你忘掉所有烦恼。希望有一天,非洲鼓在太原也能遍地开花。”
受程宏亮的影响,他爱人也迷上了非洲鼓,并辞掉了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成为他团队中的一员。“她目前的任务不仅是要打好鼓,还要跳好非洲舞,这样我们的演出才会更精彩。”程宏亮说。他明年还有一个大计划,要亲自去趟非洲大草原,跟那里的原住民学习打鼓。
很多知音,专冲他而来
丁口,24岁
24岁的丁口是程宏亮团队的第一个学员。几年前,她去西塘古镇旅游的时候看到有人在演奏非洲鼓,非常喜欢,回到太原她便念念不忘地寻找这方面的老师,经多方打听,最终在2010年的时候找到了程宏亮,自此一直跟随他学鼓,并和老师一起组建了太原缘鼓圆非洲手鼓队。
乌贼,50岁
和程宏亮的经历非常相似,年过五十的乌贼是2010年在云南昆明看到专业鼓队表演后,迷上这乐器的。为了玩非洲鼓,他甚至专门把工作调到了云南,只为每周末有个活动的氛围。但毕竟家在太原,长期漂泊在外也不是个事。后来他辗转跑到离家更近的西安市,听说那里的非洲鼓普及率很高。可是在那边仅仅待了一个月,他发现玩鼓的人是不少,但玩得好的人并不多。后来乌贼听朋友说太原有个小伙子打非洲鼓打得很棒,就开心地回来,加入了程老师的非洲鼓队。
张青凤,60岁
工作的时候,张青凤就爱好文艺,退休后有时间了,就更痴迷这些了。去年偶然在公园看到这帮年轻人在打非洲鼓,她试了试,完全没问题,就买了鼓跟他们一起打。到现在打了将近一年吧,真是受益颇多。首先身体好了。人手上的穴位特别多,平时还提倡我们多按摩手呢,打鼓之后手上的经脉全打开了,精神特别好。其次心情好了。每次和大家合奏时,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都会通过鼓声发泄出来,特别畅快。
记者体验
在程宏亮的简单点拨下,记者学会了一个简单Balakulandjan的鼓点,只反复练习了几遍,就加入了大家的合奏中。虽然时常有打错现象,但在大家的带动下,很快就能纠正过来。一支曲子打下来,双手通红,还微微肿胀、发痒,但心情却格外畅快。第二支曲子本想休息一会儿,但鼓声一响,不由自主地又拍了起来。打鼓时,会时刻处于兴奋状态,这种情绪很容易上瘾,无法停歇。
采写 本报记者 贾丽 摄影 本报记者 武六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