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蔬菜从地头到餐桌身价翻番(图)

时间: 2013年11月20日00:17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在省城河西农副产品市场,工人们正忙着整理大葱。见习记者

席瑞/图

流通环节层层加价推波助澜


一棵蔬菜从田间到餐桌到底要过几道关?每一环节,菜价会有怎样的变化?蔬菜层层加价,利润去了哪里?记者走进田间地头、农村蔬菜集散地、蔬菜批发市场、社区菜市场实地探访,记录了一棵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辗转“进城路”。


地头→一级批发商:


菜价高低批发商说了算


11月18日一大早,清徐县北村的王丽梅就开始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忙碌了。在她的4亩大棚里,分别种植了油菜、生菜、菠菜和筒子白,今天要摘的是生菜。只见她一手挽住生菜的茎叶,一手麻利地用铲子把菜的根部铲断,整齐地码放在身旁的菜筐里。


大约一个小时后,王丽梅已经摘了满满6筐生菜。8时30分,王丽梅用三轮车把采摘的生菜运到村东头的一个小广场,这里,每天会有批发商来收菜。9时许,一辆厢式货车缓缓驶来。菜农不约而同地围上去,打探着今天的菜价。“筒子白4毛5,包头白8毛,油菜4毛,土豆9毛,茴子白7毛,生菜9毛。”从车上下来的一个批发商宣布了今天每500克的收菜价格。“筒子白又跌了5分钱,早知道前两天就卖了,这一下,一亩地亏几百块钱哩。”菜农老刘不停地叹息,更多的菜农却没有言语,将自家小车上的菜一一排队过秤。


王丽梅的6筐生菜共52公斤,总共卖了94元钱。对这个价格,她还是比较满意的。“今年的生菜比去年长势好,产量高,价格也比去年高一点,还算不错。”她告诉记者,村里总共有300多亩蔬菜大棚,一年四季种植不同的蔬菜,以当季蔬菜为主。从买菜籽到上肥料,从打理到收割,全部成本由菜农承担,但出售价格却由不得他们。


记者问及为何村里没有人种西红柿,王丽梅说:“西红柿的生长周期长,需要三四个月才能成熟,而且对大棚的温度、湿度要求很高,稍一不注意就会有较大损失。”


一级批发商→批发市场:


一公斤蔬菜平均加价0.2元


批发商刘军来自太原市小店区,贩菜4年,北村是他的收菜点之一,这趟货共拉了3200公斤蔬菜,品种有油菜、生菜、白菜、茴子白等。


从清徐到太原,一车3200公斤的蔬菜,刘军要投入2700多元的成本。“刚才结算的菜价是2360元,剩下的400元左右,主要是油费、过路费、人工费。”刘军所谓的过路费是空车来清徐时交的,去太原的时候可享受绿色通道的优惠,免交过路费。


载着一车菜的货车出发了,此时,这车菜的“身价”也已经跟着涨了。


“4毛5的筒子白,批发到市场差不多5毛5;生菜、菠菜、油菜的利润基本上在一公斤2毛5到3毛左右。这样下来每公斤蔬菜至少要平均加价2毛。”刘军大概算了一下,这一车菜在进入批发市场之前,已经有1100元左右的利润了。除去400元成本,目前净赚700元左右。


进入批发市场,刘军的货车要缴纳200元的进场费。“我算是一级批发商,主要靠‘走量’赚钱,利润基本不会因为菜价下跌或上涨产生太多的波动。而‘进场费’的收取,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菜价上涨的一个助推环节。”刘军说,冬天是蔬菜批发的淡季,不得已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夏天生意好的时候,他的菜从清徐出发,一天一车,一车四五千公斤,不进市场就卖完了,每天能省下200元。如此一来,刘军这车菜的利润为500多元。


叶子菜多有损耗,清徐是距离太原最近的菜源地,因此,菜的损耗也相对最低。“一般情况下,一车菜的损耗保持在10%左右都算正常。这几天气温还算可以,菜不会被冻坏,基本没有多少损耗。如果到了冬天,一车菜当天卖不完的话,剩下的菜几乎会冻坏一半,那损失就大了。”刘军边说,边指着旁边一辆装载着西红柿、茄子的货车告诉记者,那车货是从山东运来的,至少会产生10%的损耗。


记者上前询问,批发商老李说:“西红柿是从山东运来的,收购价为每公斤3.6元,批发每公斤能加价0.5元—0.8元;路上耗费两天的时间,加上运费、油费和吃饭,花了八九百元;再减去进场费、人工费,一车货也就能赚2000元左右;现在买菜、批菜的人少,一天最多卖2000公斤,一车得卖两三天,每天的利润只剩下不足700元;再加上挤破、发青、品相不好的西红柿,每天得损失几十元。平摊来算,西红柿从山东运到太原,每公斤平均加价七八毛钱批发,才能保本。干蔬菜批发的,利润不大,只能以量取胜。”


批发市场→零售商:


蔬菜零售身价翻倍


一些蔬菜在供货商与经销商间几经转手,价格都会翻倍,其中土豆的市场零售价是批发价的2.5倍。


19日上午,在省城河西农副产品市场内,土豆装袋后批发价格为1元/500g,批发价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而在西吴综合市场内,土豆的零售价格为2.5元/500g。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价格竟然涨了1.5倍。


据了解,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零售商,价格成倍增长现象普遍。批发商梁先生告诉记者,他批发的土豆产自云南,经过长途运输后,来到河西农副产品市场,当初0.6元/500g的土豆加上运输费用、工人分装工费以及市场的相关费用,批发价格就到了1元/500g。梁先生算了一笔账,从菜农手里到装车,要掏装车费,每车的土豆有35吨左右,装卸费每次得近2000元,仅这每500g就得增加2分钱的成本。除此之外,运输成本也增加了,从产地到市场每500g的成本又得涨3-5分钱。再加上运输过程中出现腐烂等因素,土豆的批发成本大大增加。


不仅仅是土豆,其他蔬菜的涨幅也不可小觑。在省城河西农副产品市场内,外省蔬菜和本地蔬菜的比例各占一半,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外地菜比例会逐步上升,到时候,运费对蔬菜价格的影响将更明显。


而在市场内经过分装的蔬菜,再批发给市区内的菜商,虽然全在太原市,但菜商在销售时,会将到市场来回的搬运费及销售点的摊位费,都摊进菜价,让价格进一步上涨。西吴综合市场内的零售商薛女士,每天都要到河西农副产品市场进货,来回路程在20公里,运输费加上工人的搬运费,菜价成本就要增加0.1元到0.3元,再加上市场内摊位费上涨,菜价自然就高了。


地头价上涨推高批发价


11月19日,在太原市河西农副产品市场,一捆捆的大葱被菜农们从货车上卸下来,堆放在3号蔬菜交易区前的空地上。摊主李女士告诉记者,这些大葱是昨天从运城市万荣县拉过来的。


“去年大葱的地头价是0.2元-0.3元/500g,在批发市场上的卖价是 0.5元/500g;可是今年的地头价一下子涨到了0.7元-0.8元/500g,进入批发市场,卖价则成了1.1元-1.3元/500g。”李女士说,地头价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批发价,同时也压缩了利润空间。而对于地头价上涨的原因,李女士表示不清楚。


李女士介绍,大葱是用货车从万荣县拉过来的,每次能拉1万斤左右,拉到太原要10个小时左右,而拉一次的运输费在2000元左右。“除了运输费,还有人工费。每天要雇佣10名左右的工人,来给大葱进行深加工,即把大葱外面已经枯萎的烂叶子剥掉,这得一棵葱一棵葱地剥,经人工加工过的葱的批发价是1.3元,没加工的葱批发价是1.1元。”


记者看到,在李女士的摊位中央,有11名妇女戴着手套,手中不停地忙活着,将大葱外面枯萎的烂叶子剥掉。正在剥葱的50岁的王阿姨告诉记者,她来自河南省周口市,每天在这里剥葱要剥10个多小时,每小时能赚7元钱,一天下来能挣70元钱。


李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扣除运输费、人工费等,每斤大葱她只能赚0.04元,销售情况好的话每斤能赚0.05元。“一天卖一万斤,每天也只能赚500元,总之今年不好干,钱不好挣。”


和李女士有同样感受的还有经营土豆的刘先生。“我的土豆是从吕梁市的岚县拉过来的,今年的地头价是0.9元/500g,而去年的地头价是0.7元/500g。”刘先生认为,土豆的地头价上涨原因是种土豆的人少了,所以价格上去了。


刘先生说,每拉一次土豆的运输费在1200元左右,进入批发市场后的售价是1.1元-1.2元/500g。“一车大概能装1万5千多斤土豆,全卖了也只能挣1000元。”


■为您支招


挑来选去如何买菜更便宜?


菜价居高不下,到哪里可以买到便宜菜?连日来,记者根据市民的经验总结出了三种方法。


方法一:买菜要赶早


“要想买便宜菜,就要赶早。”17日,家住太原市水西关南街的陈女士说,人们上班前一两个小时,通常就是早上7时至8时,小区附近或是临近的街巷路边就会有卖菜的早市,蔬菜售价通常也最便宜。


记者随机采访几位小区居民,他们买菜的时间大多在早上,选择的地方多在早市摊点。“我每天都会早起,晨练时会在身上装个购物袋,之后就会去桃园三巷北一条买菜,特别便宜。”家住桃园北路的市民关大妈告诉记者,每日早上7时左右,早市上就会有很多菜摊,这些菜摊上的菜价要比其他地方便宜。


方法二:收市时分优惠多


赶早市买便宜菜很多市民都知道,下午出动,您也能买到便宜菜。“便宜处理了……”黄昏时分,在一些街巷,很多菜摊主便向过往的市民吆喝生意。11月16日17时,记者来到桃园南路东一巷,刚进入巷口,便听见了摊主们大声的吆喝声。“处理了,豆角两块。”女摊主一边大声吆喝,一边向蹲在摊前的市民递袋子,而豆角在菜市场的价格为3.5元/500克。


“蔬菜不好储藏,隔夜蔬菜会失掉水分,菜叶会发蔫,放到第二天不好卖。因此到黄昏时候,就要加紧卖掉剩余的菜。”一经营摊主告诉记者。


方法三:分站式购买更实惠


“其实,买菜要想便宜,就不能一站式购齐,必须分点购买,即使是在小地摊上,也要价比三家。”家住桃园北路的杜阿姨告诉记者,各个菜摊上蔬菜的定价不会完全一样,所以,某一家菜摊的蔬菜也不会样样都便宜。


按照习惯,杜阿姨通常会去早市地摊买菜。“我的菜也不一定全是从一个早市上买,有时候也去超市。”比如,早市上土豆有时要卖到1.5元/500克,但在一些超市却正好是“一元菜”品种。因此,买土豆的时候,不妨先去超市看看。相对市场价,超市“一元菜”一般都是市场最低价,所以经常留意查看超市的宣传海报。


本报记者 潘春娟 见习记者 席瑞 魏勇 李美华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