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付出明星”芦来柱(图)

时间: 2013年11月08日04:28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芦来柱在临汾领奖现场。


芦来柱背着养父出门看病。


芦来柱在护林。


吉县屯里镇太度村农民芦来柱诚信做人数十年,前不久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在当地再次传为美谈——


近些天,吉县屯里镇太度村农民芦来柱荣获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吉县城乡。让乡亲们没想到的是,总是穿着旧衣裤、土里土气、走路瘸拐的芦来柱,出了这么大的名。近年来,他已两次站在领奖台,一次是去年11月在“临汾市第二届十大道德楷模”表彰会上,一次是今年2月,在太原隆重举行的“第四届山西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仪式上。如今,他又成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规格更高了。这位向家庭付出、向村民付出、向社会付出,被誉为“付出明星”的普通农民芦来柱荣誉背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故事,笔者近期对他进行了专访。


童年坎坷尝过辛酸尝过爱


1958年芦来柱山东老家黄河泛滥,父母一路逃荒到吉县,生下他5个月时,母亲离开人世。父亲无奈将他送给太度村芦国太、芦红英夫妇抚养,当时,芦姓夫妇还未曾生养,他们对这个从天而降的儿子视同己出,给他起名“来柱”,期望他长大成人后能顶门立户。尽管生活贫困,但养父养母总是省吃俭用,有好吃的全给来柱。之后,芦姓夫妇又相继生了几个孩子,有了亲生孩子,这对善良的夫妇对来柱始终如一,倾注了特别的关爱,不让他受一点委屈。


芦来柱8岁那年,亲生父亲不顾来柱的反对,硬把他领回了自己家。生活环境的改变,让来柱吃了不少苦,并身患疾病。3年后他又回到了吉县。养父母当时已经育有3个亲生孩子,家里的经济也十分困难,然而,热情纯朴的芦家父母并未嫌弃这个已经不再健康的大儿子,还是像以往一样真心待他,还送他上了村里的小学。


“在我吉县的家里,养父养母对我极其疼爱。有好吃的、好用的都是先给我,家里再困难也没有让我饿过肚子。全家人都不把我当外人。弟弟妹妹都很尊敬我,在吉县家中,我丝毫没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芦来柱告诉笔者。


后来山东的亲人们多次捎信、发电报、打电话,让来柱回家探亲。1997年,来柱终于再次踏上了老家的土地。山东这边的生活条件比吉县好得多,哥哥姐姐们又给他安排工作,又给他张罗婚事,希望他能幸福地生活在身边。但芦来柱说:“虽然山东的家庭条件样样都比养父母家好,可是,养父母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养育了我,待我和亲生的没啥区别,如今,他们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了,在这时候我为了自己的幸福离开他们,他们该多伤心啊!我心里过意不去,我舍不得离开他们,和他们在一起,我心里踏实,再苦也不觉得。”


就这样,芦来柱离开了山东,回到养父母和弟妹们身边,喂牛、放羊、干农活,呼吸吉县的空气,芦来柱感觉心里特别快活。


尽己所能扛起家庭重担


“我哥对父母比我们还亲。”芦来柱吉县的弟弟坦率承认。的确,弟妹们记得,1998年,父亲因为胃出血生命垂危,弟弟妹妹们慌了神,急得直哭,芦来柱背着父亲到医院,侍奉床前,端水喂饭。父亲大口呕吐,他擦拭干净;父亲要上厕所,他不离左右。那几年,芦家人口多,生活特别困难,当时看病、侍候老人都由他负担;苦活和累活都由他扛着。忙了家里忙地里,来柱几乎没有时间想自己。


男大当婚,父母开始给来柱张罗着说媳妇了,可是,由于一些意外原因,芦来柱放弃了姻缘。大弟弟只小他3岁,弟弟妹妹们一个个紧跟着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这时,作为长兄的芦来柱时时操心着他们的婚事,尽量多挣钱,让父母卸下心理包袱。为此,他不遗余力地挥洒着自己的汗水,把挣来的每分钱都用于这个养育他的家庭,帮助5个弟弟妹妹先后成了家。芦来柱还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几乎不再考虑自己的婚事,一心侍奉父母。


芦来柱对父母的孝顺,村里左邻右舍看得最清,父母心中也有数。在村里人的眼里,芦来柱是一个大孝子。虽然弟妹不少,可是,父母头疼脑热,家里的油盐酱醋尤其是给年近八旬的父亲请医问药等事,都是来柱一手操办。


说起抱养的芦来柱,母亲芦红英忍不住泪水涟涟:我这个儿子真的太好了,从小就特别懂事,没事就干活,家里烧的柴禾我们从来没有操心过。他弟弟们的婚事比我们操心都多。如今,我们老了,他总是什么事情都能想到。只要他在家,几乎天天帮我们干活、拾柴,比我的亲生儿子都贴心,家里啥都不缺,他看到少什么就给我们添什么,外面有什么好吃的就买什么,好多别人没有吃过的稀罕东西我们都吃过。我们的生活就在他心里装着,估摸着家里没啥了他就会及时送来,尤其是药,从来没有推迟过。可是,他对自己总是舍不得。他有大骨节病,他身上很多关键的骨节都有点变形,走路不利索,胳膊也伸不直,给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干活时全身的关节都疼,可他总是舍不得给自己买药。我们也劝他,他总说不怕。我来柱就是这样的人,宁肯苦自己,不愿苦别人,宁肯自己做难,也不让别人受屈。我觉得,四邻八乡都没有这样的好孩子……


芦来柱是大家公认的好人、老实人,他的婚事成了大家的事,很多亲人、邻居、领导、工友对他的事极其上心,每次有人给他介绍对象,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方,大家都会想方设法找专车将芦来柱送去相亲。可是,由于太久没有接触感情的缘故,抑或是因为长年在山里劳作,芦来柱变得十分内向、羞赧,他总是不敢抬头说话,因此错过了很多姻缘。


2004年,芦来柱早已过了不惑之年。妹妹给他介绍和自己在一起打工的同事,希望哥哥头疼脑热时有人照顾,在弟弟妹妹的极力撮合下,芦来柱与本村寡妇刘金枝结婚。妻子的前夫由于重病去世,留下十几岁的儿女,芦来柱对他们视如己出,全心全意地照顾。他在外挣的钱,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几乎全部用来贴补家用。


有好朋友们劝他,好歹给自己留点体己钱,最好再要一个自己的孩子。可是芦来柱不为所动地说:我自己就是领养的,和养父母不是一样亲吗?只要我对孩子们好,孩子们也会对我好,和亲生的没有区别,也可以给我养老。”以一份慈父之爱,芦来柱供女儿上高中上大专,供儿子上职高上电大,如今,儿女们都有了自己的工作。芦来柱说:“看着他们过得好,我才觉得高兴。”


为了让妻儿过上幸福生活,芦来柱用打工赚来的钱,给家里盖了4间平房。在这个不大的小院中,最显眼的是一摞摞摆放整整齐齐的柴禾,够用一年了,可以看出他对这个家的爱。


诚信待人受人拥戴当队长


芦来柱不仅对家人抱诚守信,对乡邻、对工友也实心实意,赤诚相待,无论走到哪里,都被大家称为“靠得住的人”。


为了增加收入,早些年芦来柱就跟别人进当时的公社造林专业队干活。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总是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1990年,芦来柱被大家推选为小队长,手下带领几十人的队伍在山里植树造林,不管在哪里干活,他都和大家一样,甚至比大家干得更多,哪里的坑最难挖,他就挖哪里,哪里的坡最陡,他就上哪里,从不多拿一分钱。同时,作为队长,他还担负着质量检查任务,每次都亲自验工,一丝不苟。


从2000年开始,作为队长,芦来柱领到了林业局发的补助金。这几千元钱对于这些受苦的人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是,这笔钱在芦来柱的口袋里还没有暖热乎,他就都贴到了大伙的伙食中,为了大家有活干,干得好,他用自己的钱给大家买肉买菜补充营养。


他说,我们都是一个村子的,大家跟着我,我不能让他们吃得不好。大家吃得好,干活才更有劲。


从1981年至今,芦来柱的造林工队跑遍了全县所有的乡镇,植树约2200万株,所造的林木,标准高、质量好、成活率最高,在林业局是公认的“放心工队”,不愁揽不下活。就在笔者这次采访他时,芦来柱正在壶口瀑布岸边的山头上栽树。那份认真细致劲,真让人感动。


陈健翔 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