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太原女子权涛旅居非洲四年:我看到一个人与动物的和谐世界(图)

发改委:雾霾天气几乎常态化 通过5-10年改善

时间: 2013年11月15日08:21  来源: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一只海豹跳上了游船。


一点不怕人的样子。


摆个可爱的造型。


游客纷纷拍照。


11月2日,权涛在太原接受记者采访。高桦/图


权涛与大象亲密接触。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权涛提供


11月2日上午,太原市新建路,二十几位摄影爱好者聚集在一家小小的照相机总汇,一位年轻女士在用影像与大家分享其在非洲工作生活的一段经历。投影仪的幕布上,一帧帧图片缤纷呈现,图片上的景物,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自然景观,都是那样的美丽而独特,充满了异域色彩。


权涛,44岁,太原女子,喜欢摄影。2003年通过商务部驻外秘书考试,在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经商处工作4年,2007年回国,现在太原一家对外贸易公司工作。


出国之前,权涛是省城一家贸易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做杂粮杂豆的出口工作。权涛的爱人在太原富士康工作,儿子当时只有4岁。为什么会选择应聘一份驻外工作,背井离乡、与家人分别4年呢?权涛的回答很简单:就是想接受一种全新的挑战,在自己完全陌生的地方和领域一试身手。


在地球南半球生活的这4年,权涛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同时,赞比亚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民情,也让权涛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野猪吻上我的手


去非洲,一定要看野生动物。权涛介绍,赞比亚的野生动物园中,最大的要数卡夫埃国家公园,那里的野生动物种类丰富,最多的是野牛和羚羊,还有河马、长颈鹿、大象、斑马和狒狒等,还有600多种鸟类,狮子和豹也时常出没。园内的卡夫埃河中有多种鱼类,游客可在此进行垂钓。


赞比亚首都卢萨卡郊区,有很多白人经营的小庄园,权涛和在使馆工作的同事周末时就会去那里参观游玩。这些庄园里面会常年展出一些园主收藏的象牙、木雕、木版画等艺术品,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博物馆,游客可以随便进去参观。园主还会带游客去看公园里的动物,有长颈鹿、羚羊、野牛、狒狒、大象、狮子等。狮子体型很大,看上去很凶猛,用网圈着,其他动物都是散养着,自由地在庄园里散步、觅食。羚羊的品种特别多,当地人能根据它们背部和尾巴的不同将每一种羚羊区别开来。长颈鹿在赞比亚比较常见,去哪个动物园都能看到。


在一个稍微小一点的庄园里边,权涛他们还看到了一只小野猪,它就那样自己在庄园里的路上溜达,遇到游客时它会停下来,允许游客用手去摸它。权涛拍摄的照片显示,一位游客在喂这只小野猪吃东西,小野猪的长嘴巴直接就吻上了游客的手。


赞比亚著名的维多利亚瀑布旁边也有一些小型的野生动物园,羚羊、野猪等动物在里面随便跑。权涛给记者看了一张她拍的图片,图片上,奔跑中的野猪尾巴是朝上的。“那里的野猪就是这样,跑步时尾巴朝上直直地翘着,特别有意思。”权涛笑着说。


权涛他们出去玩的时候,经常还会看到乡村的路边有狒狒跑来跑去,一点也不怕人。河马比较胆小,平时浮在水面上,光露着个头,一看见人,就马上沉到水下去了。


赞比亚的野牛特别多。权涛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们的车在路上走,路边卧着几头野牛,车从野牛的身边开过时,野牛一动也不动,他们还以为那是几块大石头呢。


美丽的非洲野生动物的家


赞比亚的许多小型庄园里都可以看到大象,权涛的感觉是大象其实挺温和的。非洲象比亚洲象体型要大,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大象,可以拿食物喂大象,在得到庄园主的允许时,甚至可以骑在大象身上。大象也会用它的长鼻子亲热地触摸游客。


但一次与象群的邂逅让权涛领略到了大象的庄严和威武。那次权涛他们开车在乡间公路上走时,遇到一个由几百头大象组成的象群过马路。领头的大象就站在他们的汽车前面,一直看着所有的大象都过了马路,它才穿过马路离开。“当地人告诉我们,这种时候,人、车和大象至少要保持50米的距离,否则大象就会攻击你。你就得耐心地等,等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期间你不能打扰象群,不能按喇叭。据说喇叭的声音和小象的叫声很相似,如果大象听到喇叭声,他们会以为有小象受到威胁,就会冲过来攻击你。大象发起怒来是非常可怕的,能把汽车踩扁。”权涛说。


权涛介绍,在赞比亚,政府对野生动物控制得非常严格,狩猎活动受到限制。政府每年会发放一定数量的狩猎证,取得狩猎证者可以捕杀一定数量规定品种的动物,如羚羊和野猪。猎杀一头野生动物政府要收费上千美元乃至数千美元。除此之外的狩猎都是非法的,违者必予重罚。因此,当地百姓尽管比较穷苦,但也不会打动物的主意,大多数人习惯同野生动物和平共处,很少有随意捕杀动物的行为,他们也最害怕外人伤害他们的动物“朋友”。“其实,非洲好多国家都是野生动物的乐土,你走在路上,遇到斑马、羚羊、大象等动物,很正常,感觉这里就是它们的家园。”权涛拍摄的照片显示,他们去赞比亚邻国纳米尼亚的海上游玩的时候,一只海豹直接跳上了他们的游船,然后歪着脑袋蹲坐在船舱里,两只圆溜溜的小眼睛顶着船上的游客和游客手中的镜头,一点也不怕人,样子可爱极了。“它甚至允许你摸它。海豹的毛皮摸上去很光滑,手感很好。”权涛笑着说。


自然景观美如画


赞比亚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权涛印象最深刻的是以1708米的宽度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瀑布的维多利亚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中游赞比亚与津巴布韦接壤处,欧洲探险家戴维·利文斯敦1855年在旅途中发现了该瀑布,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为其命名。“咱们平时看到的瀑布,一般都是从高处往下流,要仰面看。维多利亚瀑布不同,它是从平地往谷底走。”权涛拍摄的照片显示,维多利亚瀑布的水流在旱季和雨季有明显的不同。旱季时瀑布水流小,形不成片,有时会断流。雨季时水流大,主瀑布被河间岩岛分割成数股,浪花溅起达300米,远自65公里之外便可见到,非常壮观。景区会为游客提供雨衣雨伞,但根本不管用,游客的衣服和头发都会湿透。每逢新月升起,水雾中映出光彩夺目的月虹,景色十分迷人。瀑布声如雷鸣,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即“霹雳之雾”。因此,维多利亚瀑布也被称为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去赞比亚的游客都会坐船游赞比西河。赞比西河是非洲第四长河,流向从西向东,南岸是津巴布韦,北岸是赞比亚。河面很宽,但水流平缓。“河上的落日特别美。河上河马特别多,但船一过去,害羞的河马就全沉到河底了。”权涛说。


去过非洲的人都见过一种像小山丘一样的土包。这种土包叫蚂蚁包,是非洲特有的一种自然景观,权涛在赞比亚就看到过不少。“蚂蚁包看起来像一个大土堆,实际上不是土,是由蚂蚁的唾液聚集起来的,质地特别坚硬,铲车和挖掘机都挖掘不动,上面却长着草,让人不得不为草顽强的生命力而叹服。”权涛给记者展示了她在赞比亚拍摄的蚂蚁包。有的蚂蚁包又大又高,权涛说也有人将之称为蚂蚁山。


给权涛印象深刻的还有赞比亚的草。“赞比亚的草是非常疯狂的,如果没有人定期管理,草会长得比人都高。”权涛拍摄的照片显示,乡村公路两边没有马路牙子,都是长着草。权涛说,旱季时草是黄的,雨季时草色泛绿,疯长。政府每年都会花钱雇佣人去铲草,不然草就会蔓延到公路上来,对公路的损害很大。


权涛的照片当中还有赞比亚著名的香肠树。据介绍,香肠树株高6米到12米,果实呈香肠状,很重,悬垂于绳索状长柄下。“这个果实好看,但很硬,是不能吃的。”权涛说。


我爱你赞比亚


上世纪60年代之前,赞比亚共和国还被称为“北罗德西亚”,属于英国殖民官员统治的保护地,由英国政府派驻总督进行直接统治。1964年10月24日赞比亚正式宣布独立,但一些英国人觉得赞比亚气候好,环境也宽松,不愿意回英国,选择继续留在赞比亚生活,他们在赞比亚主要是经商,或者经营农场。权涛告诉记者,他们的英文老师就是一位英国女性,嫁给一位赞比亚男性后选择在赞比亚生活。“我们问她为什么不回英国,她说英国的空气不好,城市比较拥挤,住的地方也不如赞比亚。在赞比亚,她拥有独立的院子,院子种植了很多植物,还养了一些小动物。她觉得赞比亚的生活很好。她偶尔也会回英国看望亲人,但长期生活她选择了赞比亚。”权涛说,尤其是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有很多白人在那里工作生活。


而赞比亚的气候确实非常宜人。“赞比亚的夏天是1月份,气温最高三十一二摄氏度,站到太阳底下会感觉有点热,但一站到树阴下,就会感觉很凉快。冬天气温是十五六摄氏度,顶多穿个薄薄的羊毛衫就可以过冬了。”权涛怀念地说。“更难能可贵的是,赞比亚国家的人们心态特别平和,比较安于现状,他们没有说是整天想着怎么赚钱,生活得很快乐。不管贫穷还是富贵,民风淳朴,所有的人都非常友好,见面主动打招呼,互相问好。”权涛说,赞比亚实行的也是义务教育制度,但校服是要收费的,好多人家因为交不起校服的钱,就不让孩子上学了。这是让她比较遗憾的一个地方。


采访接近尾声时,记者问权涛:在赞比亚生活的感觉和国内有什么不同?“你走在街上,遇到当地的小朋友,他们会很友好地跟你打招呼,不管是穿得好还是不好,都特别有礼貌。他们的目光是那么清澈,那么单纯。有时候我们开车走在路上,遇到准备上学去的小孩,他们就会伸手示意拦车,要搭车。这在赞比亚是很正常的事,不是说我不认识你我就不相信你、我要防范你的感觉。我们就会停下来,问他要去哪,顺路的话就把他捎上。这种相互信任的感觉,很美好。”权涛说。


本报记者 高桦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