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痼疾难治,手机实名制何日实至名归?(图)

时间: 2013年10月31日03:00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手机实名制是当前消费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9月1日起,工信部颁布的《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开始执行,各界的看法是“史上力度最大”、“最动真格”。从记者的调查看,实名制确实卡住了入网关,但对于“无名”手机卡如何“转正”、老用户过户难等老问题,运营商还没有足够的解决之法。从买卖双方的关系看,手机号码背后的通信服务是运营商提供的一种商品,理应包含售后(为客户解决实名制问题)。因此,手机实名制成败的关键不单纯是客户的配合与否,而是在困难面前,运营商愿不愿意为之前生产的“不合格产品”提供“售后”。


很容易:“无名”手机卡转正仅需身份证


“这也太容易了吧。”在几分钟的时间里,通过网络找回密码后,太原市民武先生说,现在办理实名制比以前容易多了,但同时有一种不安全感,“手机卡成了唯一的凭证,要是我的手机卡丢了,别人可以轻松地拿身份证办走。”10月28日,在弄清楚办理手机实名制如此简单后,武先生发出了感叹,他这张不记名的手机卡用了十多年,如今一下子就可以变成了实名制。


当天上午,太原移动广场营业厅,武先生拿着用了十几年的手机卡和身份证要求过户。营业员告诉武先生,这张卡是标准神州行卡,是不记名的,武先生只要提供身份证和服务密码就可以过户到他名下。


“不是提供身份证就可以吗?”武先生问。


“由于这张卡是不记名的,我们无法确认你的身份,而且系统只辨认服务密码,没有服务密码,无法进行任何操作。”营业员详细地解释。


由于武先生忘记了服务密码,只好回家找那个写着密码的卡片。回家后,没有找到密码的武先生开始尝试移动公司推出的“密码找回”服务。


输入手机号码后,有一栏显示“忘记密码?”,点击进入后是“密码重置”页面,再次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后,武先生获得了自己的新服务密码。


十几年前,武先生买了2张不记名手机卡,一直用到今天。另外一张神州行手机卡是他在前几年出示身份证和服务密码办理成实名制的。


“不管怎么说,现在这张卡可以办理实名制了。但是,感觉移动公司办理实名制是有漏洞和不严密的,如果别人捡到我的卡可以很容易地过户成别人的。”


就记者多年来对通信行业的了解,虽然运营商出于敏感不愿意说出不记名卡到底占手机用户的比例有多大,但从街边小店都在销售手机卡这一现象完全可以猜测出其巨大的存世量,这一老问题如何解决已经成为手机实名制的“试金石”。


真困难:十多年老用户实名不了


“实话实说,咱也想实名制,但实名不了。”太原市民关女士就没有武先生幸运了,她多次跑移动营业厅,用了多种办法,至今,她用了十几年的手机号还是变不成自己的。


关女士的这个手机号不仅不能过户,而且不能办理流量包一类的增值业务。“我是做业务的,需要经常用手机上网,套餐流量不够又不能办理流量包,拿着智能手机却无法尽情上网。”“客户们都往这个号上打电话,而且用了这么多年,对这个手机号有了感情,实在是不想换号。”


关女士也曾想过找手机卡办理单位,但四处查询,该单位已经不存在。“我的手机号用了十来年了,是当时办理的第一批单向收费的号(打进不收费),当时办理的人很多。”关女士回忆,当时,这张手机卡是在一个代理点办的,户主是一个单位的名字。


最让关女士担心的是丢手机,因为手机卡丢了以后不能补卡,也就意味着手机号码不属于自己了。今年7月,关女士就遇到了丢手机的事情,最后,在她一再央求下,“好心的”小偷将手机卡给她寄了回来。


当时,关女士连包带手机全被偷走了。之后,她尝试给自己的手机发信息:“你把钱和东西拿走吧,我也不要了,但能否把手机卡给我,这张手机卡里的通信录对我有很大的作用……”在好话说尽的情况下,小偷给她回了一条一个字的短信:行。


几天以后,特快专递把关女士的手机卡寄了回来。“万一有个事,连个查询的功能都实现不了。”谈及这件事,关女士说,她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把自己用了十多年的电话号码真正变成自己的。“我也理解移动公司的做法,因为移动公司怕原户主找麻烦。但移动公司能不能出台一些具体的办法,哪怕是让我写一个‘出现一切问题本人负责’的保证都可以。”“以前的老问题没有解决办法,实名制就没有意义。”采访中,关女士对实名制持保留态度。


寻源流:运营商提供了“不合格产品”


“从9月1日开始,没有身份证办不上手机卡了。但在9月1日之前,用别人的身份证或者报一个身份证号码是可以办卡的。”10月29日,大南门一手机卖场内,一个号贩子告诉记者,现在公安在查,没有身份证不能办卡。但市场内不少商家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是一阵风,过了这段时间就会恢复原来的样子。“这种办法不是长久之计。”虽然这次的实名制风暴刮得大,但市场上看淡氛围浓厚。人们之所以认为“这种办法不是长久之计”与非实名制手机卡多年来形成的销售渠道有关。


从历史源流上看,非实名制手机卡是从运营商及其合作伙伴(各级代理商)手中流出来的。从买卖双方的关系上看,代理商只是中介,买卖双方是运营商和客户,运营商在当时提供手机号码时没有给用户提供实名制,某种意义上,运营商提供的是一种“不合格产品”。因此,运营商有义务、有责任为用户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谈到非实名制手机卡,很多人会想到太原市大南门手机卖场大大小小的号贩子,市场上各类非实名制的手机卡很大一部分来自这些地方。“代理商和号贩子以贩号为生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他们在自己赚钱的同时也给运营商拓展了业务,增加了运营商的收入,在某种意义上,非实名制手机卡泛滥也是运营商纵容和默许的结果。”大南门一名手机销售商道出了运营商和各级号贩子之间的关系。


但从实际情况看,各级代理商及号贩子也方便了消费者购买手机卡,不能也无法抛弃。从法理上看,运营商执行实名制也离不开代理商这个中介为当初生产的“不合格产品”提供售后,抛弃代理商,老问题的解决将雪上加霜。但是要解决实名制的问题,对代理商进行严格管控已经迫在眉睫。


想办法:运营商尝试使用权和处置权分离


同样是攒齐6个月的缴费发票,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办理过户手续,有的人不能办理……面对这些老问题,太原移动市场部副经理张弈解释,这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原因。目前,太原移动在进行实名制登记时主要有2种标准流程,一种是非实名制卡,只要提供密码和身份证即可进行实名制登记;另一种是实名制卡,需要客户提供服务密码、过户双方到场及提供双方身份证明、6个月之内的缴费发票。“武先生使用的标准神州行卡,当年发行时就是不记名的,本身就是非实名制卡。因此,只要提供身份证和密码就可以进行实名制登记。另外,关女士不能过户是因为关女士无法提供原户主的身份证明。”“这两种流程是不是最好,也不一定。比如非实名制卡,根据标准流程很容易登记成实名制,但也容易出现法律问题。”在谈到实名制登记的这两种标准流程时,张弈说,在这两种标准流程之外还存在大量特殊案例,就如关女士存在的问题。


张弈以关女士的问题为例,对9月1日后推出的特殊流程作出了解释。方法是关女士提供服务密码、SIM卡实体卡、6个月内的缴费发票(可以不连续,但为不同月份)、本人身份证到移动自营营业厅办理,同时在移动营业厅签署“诚信承诺书”,承诺一旦原机主提出质疑,移动公司将会把手机号码恢复原状。


张弈说,这是一种使用权和处置权分离的办法,是目前较为稳妥的一种办法。


在9月1日实名制执行前,山西联通做出了部署,第一阶段(9月1日——12月31日)是卡住入网关,第二阶段(2014年1月1日起)解决老用户的实名制问题。就存在的类似老问题,太原联通相关负责人说,太原联通也在摸索通过一些特殊的流程解决存在的问题,基本思路也是将这些老用户的使用权和处置权分离。


察后效:提供“售后”是运营商应有之责


记者了解到,目前,山西移动正在改进和研发特殊流程,如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对客户经常拨打的电话号码进行验证,通过“诚信承诺书”形式避免法律风险等。如果这些特殊流程能够标准化,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存在的老问题。


但同时也冒着极大的法律风险。《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执行已近两个月,通信业界的不少人都表达了担忧,不少人认为,虽然该规定要求运营商严格执行手机实名制,但对存在的老问题并无具体的指导意见,如太原移动正在尝试的“诚信承诺书”制度和太原移动、太原联通正在摸索的通过拨打熟悉号码进行验证的办法都有可能引发法律纠纷。一旦发生法律纠纷,违背其他方面的法律法规,谁来负责?对于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并没有规范性的指导意见。如果解决类似的问题得不到法律的支持,运营商就会消极应对,实名制会成为一纸空文。


除了法律风险,运营商面前还有一个巨大的技术性难题,即身份甄别问题。目前,运营商的身份识别系统无法甄别真假身份证,极有可能给一些人利用假身份证办理手机卡以可乘之机。如果运营商的系统能够和公安或银行等系统的身份甄别系统联网,将大大提高身份甄别的效率。但这背后又涉及到相关部门的配合,如何解决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不管困难有多少、法律风险有多大、有没有实名制护航,既然运营商提供了产品(通信服务),自然包含售后(手机号码实名制),为自己的产品提供售后是运营商的应有之责。


本报记者 杜建伟/文 张宝明/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