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

山西民乐在音乐季中扬帆远航(图)

时间: 2013年10月23日04:14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民乐演奏,深深打动了在场观众。


登录手机应用平台免费下载“云拍”,拍摄图片观看视频。


前言


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是民乐路上追逐的梦想者,他们深爱着山西这片土地,用生命奏响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他们敢于创新,朝气蓬勃。在艺术这条道路上,他们不断前进着,努力着,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民乐,让山西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大放异彩。


1 观众赏民乐 演出受追捧


秋风瑟瑟,黄花满地,有些人选择踏着落叶出行旅游,有些人选择和往常一样忙碌地工作,还有些人相约在艺术的殿堂里,享受着视听的音乐盛宴,如同在这世间沉浮中寻找内心的共鸣。


10月20日晚,在太原青年宫演艺中心,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2013音乐季的第九场——“秋之韵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隆重上演,给这个有些寒意的季节带来了犹如盛夏般的激昂、澎湃与生机,受到了数百名观众的热烈欢迎。


音乐会在指挥家张列执棒的民族管弦乐《节日序曲》中拉开序幕,之后,这支山西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以娴熟的技巧和默契的配合,演绎了《月牙泉的故事》;一首《深秋叙》,笛曲悲鸣,低音萦绕四周,观众眼中仿佛看到了满是黄花枯叶的景象,甚至有些人泪水溢满眼眶,似乎也在感慨着生活的过往。


山西籍青年竹笛演奏家奉上的《秦川情》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观众喜爱,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此曲因采用了戏曲音调,其喜剧性更加强烈,具有张力。而节奏激昂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使现场掌声此起彼伏;晏璐婷、芦茗薇等共同演奏的《夜深沉》将现场气氛再次推向高潮;最后,在民族管弦乐曲《风城序曲》高亢的旋律中,音乐会渐近尾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演出结束后,没有一位观众离席,雷鸣般的掌声接连不断,席中不断传来“太精彩了,要加演”的呼声。我们可敬的演奏人员当然义不容辞地为大家即兴加演了两首曲目——《山村节日》和《俄罗斯变奏曲》,一首喜气洋洋,一首别具异国风味,让观众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随着节奏挥舞手臂,最终在一片欢腾中结束了整场精彩的演出。


很多观众不禁赞叹:“乐团的演出太棒了,演奏的每一个音符不仅使我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得到放松,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乐趣。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正领略了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上了一次生动的民族音乐经典赏析课。”


几位演职人员在演出结束后这样说:“为了这场民族音乐会,我们要持续长达一个月的排练,但当听到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时,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观众的掌声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更值得高兴的是,近期随着演奏场次的增加,包括参加在山西大剧院举办的‘长风之夜’惠民演出活动,使喜欢我们的观众越来越多,反响也一次比一次热烈,有很多观众开始主动了解民乐知识,甚至场场必到。这都是在民乐路上一步步积累的进步,之后每一场演出,我们也会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具有山西特色的创新作品。”


2 力推音乐季 吹奏山西情


早在1962年,一支水平整齐、训练有素的民族乐团在山西成立。


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现有成员60余人,重组整合之后的乐团更是充满朝气热情,汇集了省内外一批优秀的民族乐器演奏家,多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先后出访美国、法国、比利时、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所到之处好评如潮,近几年演出的场次也在不断增加,反响更是热烈,从这支山西民乐团的发展,大家也能看到山西文化的整体提升。


据副团长李龙先生介绍说,乐团多年来创作、改编、整理、积累了一批优秀的节目,如唢呐吹奏《三对面》、吹打乐《大得胜》及打击乐《金沙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山西作为“吹打之乡”,是以吹打乐为特色,在世界都是闻名的,吹主要包括竹笛、唢呐、笙和管子,打主要是锣鼓、镲、铙等。


2011年,应台湾新竹青年国乐团邀请,该乐团赴台湾参加“2011竹堑国乐节”,期间演出大型民族交响音诗《关公》和具有浓郁山西特色的民族音乐会《狂吹猛打》。同时,还融合了《喜酒歌》《戏文武韵》《滚核桃》等一大批荣获全国大奖的优秀节目,以铿锵有力的锣鼓与淋漓酣畅的吹奏乐相结合,展示出山西吹打乐的雄浑豪迈。此行增进了两岸艺术家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促进了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今年8月30日,他们推出《春华秋实》民族管弦作品音乐会,在山西大剧院音乐厅公开首演,观众反响热烈。于2013年首次推出的“民族音乐季”也受到了业内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明年还计划推出影视歌曲音乐会、奥斯卡获奖影片音乐作品专场演出等等。“现在民族音乐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我们推出音乐季,也是大胆创新的一步,标志着向职业乐团的跨进。”现任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的刘牧,谈及近几年的变化与发展时说到,音乐季从2013年6月开始至12月新年音乐会结束,这一段时间,我们都是根据节日或者季节安排策划不同的演出,让观众更能够迎合当时的气氛,让音乐会更加动人。


他举例说明,如“古韵音梦——四大名著交响音乐会”,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全新的面貌,就是把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与四大名著文学经典结合起来。这是一项创举和艺术挑战,“古韵音梦”可以说达到了题材创作的一个新高度,也促使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所以,开展音乐季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音乐水平,这也为实现乐团管理程序化、促进艺术进入市场及市场国际化提供了条件,也是提高乐团艺术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从音乐季开幕到现在,观众的热情程度也一次高过一次,受到观众好评的同时亦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刘牧表示,乐团会把音乐季坚持举办下去,并努力越办越好。


在“秋之韵音乐会”开场前,记者采访了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张列先生,他也提到:“音乐季,是一个能让乐团间很好交流学习的平台,每个地方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都有所不同,在曲目创作上也会有自己独有的东西,交流之中自然会学习、欣赏彼此的精华之处,从而更进一步提升自身音乐水准。山西向来以吹打乐为一大特色,在举办音乐季时,能更好地对地方特色文化加以传扬。因为它不单单会促进山西民乐发展的进步,更能推动本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3 民乐惠民心传承有担当


你若盛开,蜂蝶自来。民乐惠民,人心自醉。


若要让大众真正爱上民乐,弘扬中华文化,唯有使其广泛传播开来。因为,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非凡的。“从今年4月10日始,一个打车钱便可买到一张音乐会门票,欣赏民族交响乐或山西民间歌舞。”这就是山西省歌舞剧院主办的“省歌之夜·相约周末”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以20元低票价惠民。按照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原则,让百姓共享文化大餐更多的丰富文化生活,这对于民族乐团来说也扩大了受益范围。


刘牧说:“我们有优秀的音乐作品,有优秀的艺术表演人才,推出的‘省歌之夜·相约周末’演出活动就是要体现文化演出的惠民性、长效性和高质量性,让观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丰富生活,寻求更真切深刻的艺术熏陶与快乐,也更好地传承了民族音乐文化,所以,这样的惠民活动我们也将继续努力办下去。”


为何坚持推行民乐惠民演出?“为了更好地普及优秀民族音乐,让更多人能够听到民乐、了解民乐。演出之后也会有很多观众主动购票来听民乐或是民歌演出,尤其是年轻观众越来越多。其次,通过低票价的演出也能逐步培养观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对于乐团来说,同时能够提高乐团的音乐水平,创作更多新颖的优秀作品。”


民族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民族音乐没有断代,但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和缺憾。刘牧进一步强调:“现在大多数民族乐团都在演绎着历史上的传统作品,但是今天的文艺舞台不仅仅只是以这些传统优秀作品来面对观众,更应该是丰富多彩、多元化的,应该把当代人的审美要求彰显出来。因为,今天的创作也就是百年后的历史和传统,要从这个角度发展民乐、考虑民乐,这样的作品才是时代的主旋律,才能走得更长久。”《黑猫警长》《葫芦娃》《喜羊羊与灰太狼》《花仙子》《天空之城》……今年9月底,动漫音乐会《童年记忆》在山西大剧院音乐厅上演,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创新之处。音乐会上,该乐团演奏家们技艺精湛、亮点频频,不仅为在场的小朋友们带来了欢乐,也为在座的大朋友们重新找回了童年的记忆。曲目既有经典国产动画片的主题音乐,也有国际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代表作品主题音乐。此外,指挥在演奏间还为观众介绍讲解了乐器的相关知识,让观众们看、听、学相结合,在娱乐之时修身养性。“其实很多人都是由于对民族音乐的不了解才慢慢失去兴趣,有数据说,在海外,平均一米就有一个孩子在学习音乐,他们以此为荣。我们需要社会、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引导、宣传,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学习了解艺术的环境。当然,从乐团自身来说,也需要更多迎合市场的优秀作品,需要优秀演奏人才,不断注入新鲜力量,才能让民族音乐推陈出新。”刘牧说,现在欧洲观众对中国民族音乐非常喜爱,再经过几年的努力,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民乐占领国外市场的模式,让中国民乐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民乐。


谈到未来规划时,他告诉记者:“以后每年都会推出音乐季这样的活动,也会推出自己创作的以山西为题材的曲目。从管理模式上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策略,吸收国内外先进剧院的管理模式、市场推广策略,并逐步走上产业化道路。例如借鉴国内金帆乐团的模式,结合山西地方文化特色,形成以小学、初中、高中艺术班形式招收热爱音乐的学生,并组建真正意义上的青少年民族乐团。”


后记


在山西这片承载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土地上,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力量与支持。一场盛大音乐会的背后,背负着太多太多梦想与汗水,也传递着现代社会本土文化的进步与传承。


当然,我们所有的读者有什么对民族音乐的建议与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交流,从而让民族音乐走进每个人的生活里,让每个人享受艺术文化带来的乐趣,更让深厚的山西本土文化扎根至每个人心中,唱响民乐好声音!


本报记者 李尚鸿 实习生王 爽 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