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爱心涌动 帮助失忆老人找亲人(图)

时间: 2013年10月28日07:51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在大同市灵丘县人民医院的一间病房里,住着一位年近6旬的老人。他不吃药也不治疗,身边没有任何亲人陪伴。每天,这里的医护人员会定时来和他聊天,聊他爱聊的话题:“想当年”“家里面”“这些年”,聊天总是在一片笑声中进行,但老人会在某一个时刻突然说起“我想回家,但我不知道家在哪里了……”


2013年9月下旬,灵丘警方在灵丘县的山区里发现了一名老人,他记不起自己是谁,也说不清自己要去哪,老人当时身体虚弱,被警方送到了灵丘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老人是哪里人,为何流落山区,他要寻找的家在何方?


1 失忆老人流落他乡


9月17日下午,灵丘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上寨中队的民警接到报警称,一老人在灵丘县的山区里受伤了。接警后,民警赶往出事地点——大同市灵丘县下关长铁角台村。这是在山西河北边境上的一个偏僻山村,距离灵丘县城约40公里,地广人稀。


“我们到了那里,老人随身带着行李,他的右手手腕有些受伤,基本交流还行,但不能提供自己的姓名、住址等基本信息。”办案民警周警官告诉记者,在老人的随身行李中也没有发现身份证等证件。于是,民警将老人带回,包扎了伤口后,送进了灵丘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经询问,老人自称在山区遭到了抢劫,歹徒用木棍敲击其头部致其晕厥,随身所带的8000元钱不翼而飞。老人随身有一部手机,可惜已被严重损坏,手机卡也不知去向。


对于来灵丘的目的,老人语焉不详。“我现在一回忆以前的事浑身就冒汗,脑袋也疼。”老人断断续续向记者叙述:出事前,老人乘坐大巴来大同,为在大同从事地质勘探的孙子送钱和衣物,途经河北涞源县时,因为堵路老人被迫下车,后打车来到灵丘,至于为何走到了山区,又被何人抢劫,老人也说不清。


老人自称遭抢劫,灵丘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上寨中队抽调专门警力展开调查。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谜团凸显:民警查到了老人手机中仅有的两个电话号码,其中一个是广东省的保险推销员的电话,另一个是河北涞源县一出租车司机的电话,经过跟进对方均称对老人没有印象。老人自称被抢劫头被打晕,但经过医院方面诊断,老人的头部并没有发现有严重的钝器伤。


灵丘县人民医院的张院长告诉记者,老人入院时右手手腕处被割伤,但从伤口形状上并不能判断出是否是刀伤。老人头部伤势很轻,表面几乎看不出,入院后他们马上对老人进行了身体检查,除血糖偏高之外,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入院治疗几天后老人的伤势基本痊愈,但他们在与老人的聊天中发现,老人的记忆常常出现“失忆、断片”的混乱情形,一会能记起孙子工作的单位是某勘探队,一会又说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2 爱心涌动帮助寻亲


出于对老人的同情,医院首先负担了老人的所有费用,还组织医护人员轮流和老人聊天,企图唤起老人的记忆,灵丘警方也积极组织力量查找老人的真实身份。


在确定老人的籍贯时,老人唯独对“沧州”反应强烈,并且还记得沧州的街道和主要地理标志。于是,同病房的热心病友,给自己的沧州籍朋友打了电话,把这位沧州老人的情况及照片发在了沧州贴吧上。


“失忆老人寻亲”的事情在网络上引起了众多爱心人士的关注,河北《燕赵晚报》社的记者于海宁是最早报道此事的记者。“重阳节(10月13日)那天,我电话联系到了在医院的老人,”通过交谈,老人告诉于海宁,他的家确实是在沧州市区,其他事情却一概记不清了,通过口音及对沧州部分地方的回忆,于海宁可以断定老人确是沧州人。


根据老人的回忆,他的孙子在大同某地质勘探队工作,记者随后走访了在大同的山西省地勘局二一七地质队和山西省煤炭地质一一五勘察院。经过多方查找,没有符合条件的人选。


几番寻亲寻不到,但社会各界涌来的爱心不断。10月14日星期一一大早,在大同工作的市民任习国专程从大同坐车来到了灵丘看望老人。“从媒体上看到失忆老人找不到家人,我就想来照顾他,我是个单身汉,没什么事情,帮助别人我也挺快乐的。”任习国告诉记者,他祖籍河北平山县,20多年间一直在大同煤矿打工,今年年初转行当了大同市区一家企业的保安。他一个月的收入有1680元,他说自己愿意拿出一部分来照顾老人,“就陪他回忆、陪他找,真找不到我们还可以做个伴。”


3 失忆背后的亲情困局


10月17日中午,正值午餐时间,在灵丘县人民医院里,老人病床前的桌子上摆着民警、医院和病友送来的许多食物,有凉菜,还有热菜和包子。灵丘县人民医院张院长告诉记者,目前老人的医治和生活费用主要由灵丘县警方和医院方面负担,医院方面已经垫付了3000多元,“不管是从老人的个人意愿,还是从医院方面来说,都希望老人能够寻亲成功,顺利回家。”


为了帮老人找到家人,本报、《燕赵晚报》《大同晚报》多家媒体的记者加入到寻亲报道中来,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来帮助老人寻亲成功。媒体的寻亲信息刊登后,收到了众多热心人士的回馈信息:有读者反映,这位沧州老人和自己邻居很像,原来在沧州开发区赵家坟居住,后来因为做生意到了黄骅,后来又听说搬到了沧州居住。他有一儿一女,儿女都在北京,女儿是体育老师,儿子是一名武术教练,但邻居也说,他了解老人并没有孙子,可能是失忆后记错了,至于他的儿女现在在什么地方,怎么联系,这位邻居没有办法联系到。


记者从灵丘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上寨中队了解到,目前老人的身份已经基本确定,老人名叫王炳起,今年56岁,是河北沧州市人。10多年前曾经在沧州市经营过一家农场,后因经营矛盾退出了农场。随后,警方找到了尚在沧州生活的王炳起弟弟。


王炳起弟弟告诉警方,王炳起离开农场后和家里人联系得就比较少,因为之前发生过纠纷,他们并不打算来接走这个哥哥。在多方努力下,警方又找到了王炳起的前妻。王炳起前妻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说她和王炳起已经离婚多年,确实有两个孩子,但也和王炳起很久没有联系了,至于儿子和女儿,前妻表示也不希望让他们知道目前的情况,她表示不希望王炳起再介入到他们的生活里。


王炳起的家人都不愿意来接他,这让忙了一阵的警方为难了。负责此事的灵丘民警告诉记者,他们目前正在和沧州警方,以及王炳起的家人再次沟通,希望老人能够顺利回家。


照顾老人的大同市民任习国表示:“如果没有亲人来接的话,我还想把他接出医院由我来照顾。”如果条件不允许,他将定期来医院看望老人。


灵丘县人民医院的张院长说,目前他们仍然为老人提供着免费的医疗和吃住,并为王炳起购置了冬衣。“我们很愁现在的情况,但也不能让老人在这里受了苦。”他们希望老人的家人能念及亲情,伸一把手来照顾老人的晚年。他们不忍心将家人拒绝接他的消息告诉尚在病房里的王炳起,王炳起和记者说得最多的话是:“如果女儿能看到报道的话,希望女儿能尽快接我回家!”


本报记者 刘斌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