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希望电台宣传页。
创办“全国首家草根网络电台广播”
“欢迎准时收听全国首家草根网络电台广播,快乐至上——希望电台,大家好,我们是‘玮斐兄妹’……”9月25日,随着闫玮、史晨斐二人话音的落下,全国首家草根网络电台广播——希望电台,开始了新一期节目的录制。
网络电台的主持人,在播音界有一个专属于他们的名称——NJ。与传统电台的主持人一样,他们也是把节目内容以声音的形式传递给听众;但与传统电台相比,网络电台不需要占用卫星频段,只需要互联网作为载体。由于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这对快乐至上的90后表兄妹以脱口秀的形式,把电台从最初的每月一期,发展到如今的每月四期;从刚开始的兄妹二人发展到现在的12人。他们的节目以轻松、幽默著称,所以深受广大年轻人的热捧。
做一件老了以后会笑的事
在自媒体时代,彰显个性的年轻人处处在寻找释放自己梦想的空间和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思考。而草根,顾名思义是一种非主流、非正统、非专业,甚至是纯粹出自民间的群体,有学者把这些非政府组织(另称非官方组织)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而在实名认证的腾讯微博上,希望电台的认证资料便是:非官方民办《希望电台》官方微博。闫玮则是希望电台台长兼主播。
初见闫玮与史晨斐这对表兄妹,确实感觉到他们是再草根不过的年轻人,相貌平平,着装朴素,在他们身上找不出什么过人之处。但是,就是这么两位普通的“小伙伴”却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他们找寻到了专属于他们的追梦空间——自创网络电台,且取名为全国首家草根网络电台广播。
为什么起名为“全国首家草根网络电台广播”呢?闫玮的解释是:“我们是一群没有接受过正规广播电台培训,但却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年轻人。在2008年正式创办希望电台时,还没有在网络中看到关于草根网络电台的信息。于是,我们就这样宣传了起来。”
同为1991年出生的闫玮、史晨斐,是太原土生土长的一对表兄妹,俩人年龄只相差半岁,爱搞笑、爱快乐、爱音乐、爱娱乐是他们共同的爱好。闫玮从小就对广播感兴趣,他觉得广播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单凭声音的力量就可以传递信息,不像电视还需要灯光、镜头等设备及资源的辅助。同时,他对电器类产品的构造几乎了如指掌,没事时就喜欢鼓捣一阵儿。
现如今,很多人已经不用磁带来听音乐,MP3、MP4、CD机、手机等电子产品取而代之,甚至广为使用。但是姥姥家那台比他们年龄还大的录音机带给兄妹二人的童年快乐是永远无法取代的,那种快乐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上小学时,每当放寒暑假,闫玮和史晨斐总喜欢呆在姥姥家。他们一边写作业,一边听音乐。于是,梦想成为电台DJ的闫玮开始模拟电台的工作:“想听什么歌曲?‘老DJ’来给你放。”小晨斐此时也会很配合地开始点播想听的歌曲。从那时候起,他们心目中的家庭电台就有了雏形。
家庭电台成立了,取什么名字好呢?小晨斐说:“我们这么穷,也没好的设备,为了将来,就叫‘希望电台’吧!”就这样,小晨斐随意的一句话,“希望电台”的名字就被确定了下来。在随后的日子里,闫玮经常反复倒带,很忙很累,有时便让妹妹来帮忙。文静耐心的小晨斐很是让人吃惊,经常为找一首歌,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倒带子。她的细致认真也给了哥哥无穷的动力。后经哥哥的“培训”,小晨斐慢慢成长为一名合格的DJ,闫玮便给她取名为“新DJ”。从此,小晨雯就成了希望电台的第二名正式成员。
从小,兄妹俩就这样反复倒腾着,反复录制着自以为满意的节目。虽然他们的普通话不太标准,虽然没有太多优越的条件,但兄妹俩坚持的韧劲、对电台无比的热爱,以及展露出播音主持方面的天赋,终究推动着他们不断前行。
起初,他们只是抱着玩的心态,尝试用录音机把自己的声音录制到磁带上或是用复读机录制,录好后播放给亲朋好友去听。亲朋好友听完后“还真像那么回事”的肯定,给予了兄妹俩前进的莫大动力。
此后的双休日,兄妹俩便经常聚在一起录制节目。有时候,一盘磁带录了洗、洗了录,直到磁带断了,他们才肯罢休。史晨斐说:“刚开始家里人就感觉我们每天折腾磁带、复读机,像是小孩子玩过家家,瞎玩玩而已。”后来史晨斐的父亲看到两个孩子对录制节目很是上心,便对他们说:“你们若是真心喜欢,那就坚持做下去,但有一点,就是别耽误了学习。”
回忆起小时候与妹妹在一起的童年岁月,闫玮颇多感慨:“现在想来真的很难忘,一起模拟录制节目、一起玩耍心爱的玩具、最喜欢去的公园和那些贪吃的零食,都随着岁月的流逝变成了回忆。与现在相比,那时候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多么令人怀念。”
在漫长的追梦过程中,史晨雯曾经有过动摇,到底要不要坚持做下去。但每每想起哥哥说的一句话,“不为出名,不为盈利,做一件老了以后会笑的事”,史晨斐便慢慢被同化了,被触动了,以后再没有动过放弃的念头。
呼呼风声中的异地录制
不知不觉中,兄妹俩的DJ梦一下就做到了2008年。那一年,他们都上了高中二年级,学习也变得紧张起来。夜晚,他们做完作业经常是23时以后,这时才能静下心来录制节目。也是在那一年,《快乐玮斐兄妹》栏目正式上线,希望电台开始步入互联网时代。
电台创办初期,节目缺乏一个合适的播出平台,他们便将节目上传到酷六、土豆等有影响力的音频视频类网站,再将上传的网址链接到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或贴吧。遗憾的是,这样的做法不尽如人意,有时存放不了多久就会被贴吧的管理员将信息删除或直接禁言,这也是希望电台创办初期收听率低的一个原因。“其实,每一期节目都有很多繁琐的工作要做,节目的创意、内容的审核、形式的选择、后期剪辑以及节目的插播歌曲等等,这些工作需要一周或是更长的时间来准备。也就是说,上一期节目刚刚录完,就要赶紧构思下一期节目如何来做。”闫玮介绍,“等主题确定好以后,我们便开始在网上发布消息,与网友进行互动,倾听他们的想法。这是我们素材的主要来源。”
“起初,网友们说什么的都有,有鼓励的,有嘲笑的,有谩骂的。但是我们心态一直很好,认定要做好的事,定会全力以赴。所以,我们一路坚持‘快乐至上’的办台方针,不断改善节目内容,使之不断丰富,好口碑是靠自己赢得的。”史晨斐说道。
2010年,兄妹俩同时考上了大学,闫玮去了苏州,史晨斐留在了太原。在大学里,兄妹俩先后加入了所在学校的广播站,使得他们可以真正接触广播。遗憾的是,相隔两地,希望电台的节目该怎么录制?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通过互联网这一优势,在电脑上通过QQ互联,解决了异地录制这一难题。
异地录制,需要两个人同时出现在网络上,还要保证有良好的音质,因此,找一个安静的场所至关重要。在录制《时尚中国范》那期节目时,正值冬天,闫玮晚上下了自习后回到宿舍,舍友们像往常一样高谈阔论,他看情形是根本无法录制节目。眼看和表妹约定一起上网的时间就要到了,为不影响节目的正常录制,夜里22时,他独自一人跑到校园里一个空旷的小广场,用手机与表妹一同把节目录制完成。
“当时那叫一个冷啊,耳边听到的都是‘呼呼’的风声,我就蹲在一棵大树下把节目录完了,回来听回放还能听到回音。”闫玮幽默地说道,“其实,不光在校园里的小广场录制过节目,深夜我还在无人的教室里录过,现在想想真的挺辛苦。我想这种做法是没有一个电台敢去尝试的。”
如今,兄妹俩都已大学毕业,闫玮继续留在苏州工作,史晨斐还在太原。兄妹俩虽然分隔两地,但是录音环境发生了改变,身边不再有嘈杂的噪音,音质有了更好的保证。
2010年,兄妹俩邀请了与他们有共同爱好的好友邵嘉琦、吕蕾、王冉、邸晓征加入了团队。他们的分工非常细致,运营、创意、宣传企划、人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员的充实为兄妹二人提供了强有力的创作动力,幽默风趣的节目也源源不断地呈现在听众耳中。一同讨论节目形式、内容构思;一同畅想电台未来的发展,他们就像一家人,一起完成着属于他们共同的梦想。
2011年,经过所有成员的努力,希望电台进行了改版,增加和改善了一些节目的内容,使得节目更加多元化。之后,闫玮尝试与“酷我音乐”进行联系,希望可以在“酷我音乐”中加入希望电台。按照网站主页上“联系我们”的邮箱地址,闫玮向他们发去了一封电子邮件。没多久,“酷我音乐”媒体拓展部的管理人员主动联系了闫玮。闫玮看到有些眉目,便将往期录制的一些节目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了过去,对方听完,便很快回复,同意希望电台入驻该网站。
通过同样的途径,闫玮随后又与酷狗音乐、喜马拉雅网、蜻蜓FM等音乐视频类网站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市场的扩大也使得听众的浏览量从最初的个位数增加到如今的十万以上。
源于草根的“希望”已起航
与传统电台的严谨规范不同,希望电台的节目风格轻松、幽默,甚至有些夸张,让听众听得放松,听得开心,节目的收听率也逐步增长。因此,他们始终坚持希望电台一定要接地气,从听众中来,到听众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听众聆听他们的感受。
今年年初,兄妹俩看到山西省内一家知名的广播电台正在征集节目嘉宾,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主动联系了对方。很快,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打动了对方,并于2月和9月两次走进电台播音间。
第一次走进真正的电台播音间,兄妹俩感觉到非常紧张,但一切又是那么熟悉。调试、准备,当音乐声渐渐响起,一开始的紧张和担心都不见了,仿佛又回到了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其实,不管身在何处,只要可以手握着话筒,拥有一颗向往快乐的心,哪里都是我们的舞台。”闫玮自信地说道。
就在上个月,希望电台的成员已增到12人,新加入团队的6人全部是主播。这下,兄妹俩身上的担子轻了不少。兵强马壮之下,他们的节目在10月又进行了第二次改版,新增了《潮游热播》、《影音星空》两档栏目,期数也从每月两期增加到了四期,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希望电台团队人员的增加,影响力的不断攀升,必将涉及到采编费用的问题,而闫玮的回答则是:“希望电台正式成立虽然已有5个年头,但以我们目前的整体状况,还不到考虑盈利的时候。所以,我们几位主创的一致意见都是暂时不考虑商业盈利,先把我们的节目做好,得到广大听众认可后再做打算。”“随着希望电台的发展,网络平台对我们也逐渐重视起来,随之也会对山西的文化市场有所关注。我希望将来有机会可以与本省更多的文化类节目进行合作。我们相信,包括网络电台在内的自媒体,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谈到以后的发展,闫玮说,“网络电台是一个让自己实现梦想,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带到更远的地方,又给他人带去快乐的平台,欢迎喜欢电波的听友们加入我们,让我们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同时,我们打算将希望电台进行注册,我还希望将来可以回家乡发展,也希望节目将来可以实现直播,打造成一个我省知名的网络电台。”
希望电台没有华丽的背景,有的只有快乐,有的只有理想。一切是那样的简单,那样的真实生动,一样的声音,但传递的能量是老百姓愿意接受的。因为,希望是源于草根,希望又是为了草根。
本报记者 郭 鹏 文/图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