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当作弊电波遇到“空中警察”(图)

全国假日办:国庆期间共接投诉电话274个

时间: 2013年10月11日02:55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漫画牛力


 

无线电监测人员如何保障考试安全,记者走访探究竟

银白色的“语音远程中转器”静静地躺在陈列室中央的桌子上,只有普通移动硬盘大小,它的一侧连着一台普普通通的无线电对讲机,另一侧则是一个小小的发射天线,天线旁边是一个SIM卡卡槽。这些,都是无线电监测人员收缴回来的作弊工具。“作弊者”往卡槽里插入手机卡,用手机拨打这个电话,没多久,电话接通了,那台对讲机的屏幕亮了,显示着工作频点。数十米外,“接收者”手持另一台相同频点的对讲机,也有了“响应”,能够清晰地听到里面传来的声音。


与此同时,省无线电管理局的便携式监测测向设备响起了“呜呜”的蜂鸣声,听筒里传来“作弊者”清晰的声音。


高科技设备、无线电对讲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本该是在谍战影视剧中才能见到的神秘场景,如今却发生在我们身边。每逢考试,无论是高考、研考,还是公考,无论是司法考试还是一级建造师考试,总会有一道道“神秘电波”频频发向考场。


9月28日,记者来到山西省无线电管理局,走近这些保护空中电波安全、维护考试公平、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空中警察”,听他们讲述如何拦截“神秘电波”。


1“神秘电波”发向考场


太原市迎新街六十六中附近,负责监测的省无线电监测站工作人员李小鹏坐在车内,目不转睛地盯着便携式监测测向设备的显示屏,不敢有丝毫松懈。


9月14日,15时许,2013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科目考试,已经开考了一个小时。


太原市迎新街六十六中附近,负责监测的省无线电监测站工作人员李小鹏坐在车内,目不转睛地盯着便携式监测测向设备的显示屏,不敢有丝毫松懈。李小鹏所在的移动监测三组负责此次考试迎新街区域的无线电安全保障,涉及的考点包括太原市十一中学及六十六中学。早在开考前,就有人举报,十一中有人将利用无线电装置作弊。


接到举报后,省无线电管理局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布控,重任落在了移动三组身上,然而在14日上午的考试中,十一中并没有出现异常,但距其不远处的六十六中却出现了“神秘电波”。由于临近考试结束,无线电监测人员虽对这一信号采取了技术措施,阻止其继续发送答案,但却没能查找到“神秘电波”的源头。


初战未捷,但接下来的一天半时间里还有3个科目的考试,“神秘电波”是否还会出现?是否会继续传送答案?


14时,另一科目考试刚刚开始,他们就开始了紧张的监测。


15时30分,“神秘电波”再次出现,“除A拒绝要约之外的四项……来了……我以为有人来了……”监测设备里传来了不该有的声音。“转一圈、转一圈,往前走……”李小鹏盯着监测屏幕,手持便携式天线搜寻电波的方向,一边催促司机往前走。车辆匀速前行,设备里女声越来越清晰,“78题,……;79题,……”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神秘电波”的频率竟然与上午监测到的一模一样,都是221.575MHz,根据信号监测测向设备显示,这个信号就在六十六中门口。此时,校门口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究竟传送答案的“神秘人”会隐藏在哪里,监测设备里那个声音仍在不停地往考场内传送答案,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迅速找到这个“神秘人”已是迫在眉睫。


车辆继续前进,李小鹏叮嘱同事帮忙盯着监测屏的内容,自己则尽可能把手持式天线向外伸出,希望能够尽快找到源头。而此时在监测设备中,念答案的女声越来越快。


行驶到六十六中校门口时,监测设备上的场强数值已经达到70多dBμV,“可以确定那个‘神秘人’就在附近。”李小鹏告诉记者,根据监测设备的场强,能够确定对方的距离,数值越高,距离越近,如果达到80—90dBμV,说明已经相距不超过5米。


5米,“神秘人”就在眼前,然而此时,监测设备里的声音却消失了。“是不是被发现了?”工作人员很是担心。


2“神秘人”竟然在奔驰车内


锁定这辆车后,三组的车辆便缓慢地向奔驰车靠了上去,30—40—50—60,监测测向设备上显示的场强数值逐渐增加,蜂鸣声也越来越大,“肯定是这辆奔驰车。”这一下,工作人员确定奔驰车上的人就是那个“神秘人”。


正当工作人员担心是否已经暴露行踪时,停在校门口的一辆黑色奔驰轿车,诡异地驶离了校门口,慢慢地开向对面的洗车行,对比之前的监测记录,三组队员们发现,刚才就是在驶过这辆奔驰车时,信号中断了。“神秘人”是否就在奔驰车内?工作人员决定上前侦察一下,一位队员以打问洗车价格为名,走近了这辆正在冲刷前挡风玻璃的奔驰车,透过黑色的玻璃,工作人员隐约看见一名白衣女子坐在车里,好像正在和什么人交谈。


对方是否已有警觉,目前尚不可知。为避免打草惊蛇,三组更换了一辆车,向前行驶一段后,杀了个回马枪。而那辆黑色奔驰车在简单冲洗车身前部后,又停到了学校门口。


等待,焦急的等待……大约十多分钟后,监测设备里传来了“呜呜”的蜂鸣声,“神秘人”再一次开机,“这说明先前对方只是怀疑有监测人员出现,方才说了一声‘来了’,而实际上并没有发现我们。”李小鹏告诉记者,“关机的这30分钟,可能是在等答案。”一般作弊者会先发一部分答案,然后等待一段时间,最新的答案传过来后会继续发送。


锁定这辆车后,三组的车辆便缓慢地向奔驰车靠了上去,30—40—50—60,监测测向设备上显示的场强数值逐渐增加,蜂鸣声也越来越大,“肯定是这辆奔驰车。”这一下,工作人员确定奔驰车上的人就是那个“神秘人”。


开门,下车,李小鹏和队员们穿过车流,冲向马路对面停放的那辆奔驰车,为了防止对方锁上车门,队员们迅速上前打开车门。后座上坐着一位30多岁的女性,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用“无辜”的眼神盯着队员们,似乎在掩饰什么。


打开后备厢,工作人员找到了接发信息的装置,在这名女子脚底又发现了一部无线电对讲机,对比频段,正是监测到的221.575 MHz,而在该女子的手机上,仍有答案在不断地发过来。“神秘人”就是这名白衣女子。


讯问中,白衣女子表示,自己下午刚过来,为朋友传答案,不是作弊团伙。对于“神秘电波”究竟传往何方,女子不愿讲出,只是一再表示,朋友今年通不过(考试),明年就作废了,怪可惜的。随后“白衣女子”被移交给公安机关。


栗红星,省无线电管理局监督检查处处长,此次保障任务移动三组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拦截“神秘电波”,靠的就是四步并举,即固移结合、远测近打、快速反应、查阻并举。


3考试作弊手段不断翻新


各类考试前,作弊活动的组织者通过各种渠道,向考生兜售答案,并承诺提供作弊器材培训、答案传送等“一条龙服务”。


到考试结束前一小时内,利用无线语音、数据器材,通过一道道无形的“神秘电波”将答案发向考场。


在省无线电管理局的陈列室里,摆放着最近几年查获的各类作弊工具,从传统的手持发射设备到新型的接发装置,从分体式的设备演化到如今的一体式设备。接收装置更是五花八门,有放在兜里、缠在身上,依靠隐形耳机接收的常用语音接收装置;有嵌在橡皮、尺子、书写笔里,伪装度高的新型数字接收设备;还有隐蔽性更高的专用皮带接收装置。考生可以通过此类装置,躲过金属探测仪的检查。


省无线电管理局宣教中心主任张向东表示,各类考试前,作弊活动的组织者通过各种渠道,向考生兜售答案,并承诺提供作弊器材培训、答案传送等“一条龙服务”。考试开始后,考生先是通过微型摄像器材,将试卷扫描并通过无线设备传出场外,接应者立即组织“答题高手”做出整套答案。到考试结束前一小时内,利用无线语音、数据器材,通过一道道无形的“神秘电波”将答案发向考场。


2008年1月,应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请求,省无线电管理局派人参加了当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拉开了全省无线电管理机关保障各类考试的序幕。如今,这些“空中警察”共参与全省各类考试保障工作673场次。


“近年来,为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建立了覆盖全省地级市以上城市的无线电监测网。但由于有市场需求,且获利巨大,不法分子不断变换新手段、新设备,出现了作弊手段集团化、工具现代化、人员隐蔽化,设备无人化等新特点。”张向东告诉记者。


今年1月的考研无线电安全保障,至今已过去了大半年,但张向东仍记忆犹新,“新型一体机,雇人携带设备”,他简单地总结了两个特点。


1月5日8时30分,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开始,张向东和移动监测一组负责位于省城牛站西巷太原市三十九中考点的无线电保障。


开考后,一切正常。


9时29分,移动监测设备出现蜂鸣声,一个奇怪的信号出现了,之前监测发现的信号都比较固定,而这个信号则飘忽不定,像是通过移动工具携带。根据经验,移动一组重点关注隐藏在汽车内的作弊信号,但是三十九中地处闹市,街巷狭窄,信号源头一时难以确定。突然,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一个身穿黑色风衣的小伙子,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他手里提着一个蓝色手提袋,在学校门前来回走动,每当他经过监测车时,监测设备的蜂鸣声明显增强。


工作人员下车叫住小伙子询问,小伙子二话没说,扭头就跑。工作人员立即追上去截住他。随后,他被移送公安机关,经询问得知,他受雇提着袋子在学校附近走动。袋子里面是一个新型作弊工具——一体式无人值守作弊设备。


张向东指出,设备老化,基础设施薄弱,法制不健全,使得无线电保障力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给作弊者留下了很大的活动空间。


栗红星告诉记者,我省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已列入省里的五年规划,起草工作已基本结束,争取明年出台。“有了法规,就有了执法依据,能够加大对作弊者的处罚力度。”


张向东和栗红星都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从源头上着手,“希望有关部门狠抓源头,彻底掐断无线电台生产、销售的黑手,净化无线电市场。”栗红星说。


本报记者 王小强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