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郭珍珍和儿子曹伟伟躺在病房里,等待进行手术
目前移植的肾脏工作正常;郭珍珍感谢本报以及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
秋后的西安,天高云淡,风清气爽,但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隰县“暴走妈妈”郭珍珍无暇关注身边季节的变化,也没有过多心思欣赏迷人的秋色,在家人陪伴下,她表情平静,走向手术室……
9月30日,在经过两年多的漫长等待后,历经坎坷的郭珍珍母子终于顺利完成了换肾手术,郭珍珍的一个肾脏成功植入儿子曹伟伟体内。“手术效果很好,恢复指标也很好。”西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袁建林对记者说,曹伟伟术后17个小时排尿量为5600毫升,“这意味着手术非常成功。”
从9月28日开始,两年来一直持续关注此事的记者赶赴西安全程跟踪采访,见证和记录了郭珍珍母子换肾手术的全过程。
○人物档案
今年49岁的郭珍珍,是隰县黄土镇黄土村一位普通农家妇女。两年前,儿子曹伟伟被检查出患有尿毒症,这位平凡的母亲,为给儿子换肾,减轻手术的难度,听从医生建议,选择了跑步的方式把体重减下来。过去两年内,每天清晨,她坚持跑一个多小时约5000米的路程,直到大汗淋漓才回家。
2011年11月,本报多次对郭珍珍的事迹予以报道,被亲切地称为 “暴走妈妈”,她也因此入选2011年 “感动山西”候选人。
【手术前】母子二人心态轻松
“在得到手术通知后,我们全家都十分高兴,咱盼的不就是这一天吗?”9月29日上午,在西京医院,得知手术时间定在9月30日时,郭珍珍异常兴奋,“儿子换了正常的肾就可以早一点儿恢复健康,不用再受罪了。”此时,一旁的曹伟伟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郭珍珍和28岁的曹伟伟9月21日再次同时住院,进行手术前的各项完全检查和护理。母子二人同住一间病房,立秋后的天气逐渐转凉,为防止感冒发烧影响手术,郭珍珍母子严格遵照医嘱,未经同意决不随便出病区。“人都不想得病,咱得了这个病,就得面对,光愁有什么用?不如开开心心面对。”正在输液的郭珍珍说语中带着轻松,从儿子曹伟伟查出患尿毒症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全家人一直为这事儿奔波着,为了给儿子换肾,郭珍珍更是每天暴走五六公里锻炼身体,“只要儿子能多一分钟在自己身边,做母亲的什么苦也能吃,什么难也能承担。”
不仅如此,细心的郭珍珍还专门买了一本心理辅导书《再苦也要笑一笑》,让儿子没事就看看,希望他能够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困难。
在母亲的影响下,一度思想颓废的曹伟伟也变得乐观了。经过不间断的透析治疗,伟伟的身体状况良好。在病房里,除了看电视和母亲聊天,他大多数时间都在读《再苦也要笑一笑》,边读还边做读书笔记。在笔记里,他写道:“有很多烦恼和痛苦是很容易解决的,有些事情只要你换种角度,就会有另外一种光景……其实,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如何对待完全取决于你的内心,再困难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郭珍珍为儿子换肾的事,在医院早已传开,其间不时有医护人员到病房里叮嘱注意事项。对医护人员的关心,郭珍珍十分感动。
【手术经过】大家苦等6小时娘俩都平安
9月30日 记者来到郭珍珍母子的病房。
7时30分 郭珍珍穿着病号服,正站在病床边梳理头发,“做完手术,头发有好几天
不能梳,干脆扎起来算了,这样还利索。”“都说好事多磨,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梳完头,郭珍珍披了一件外套,等待进手术室的通知,而曹伟伟则在一旁安静地看着母亲。
7时50分 医务人员过来接郭珍珍先进手术室。医生本来准备好了轮椅,要推郭珍
珍去手术室,但郭珍珍坚持自己走,“咱现在是一个正常人,能自己走,没那么娇气。”临出病房时,郭珍珍看着儿子,眼神里充满着无限温情。出病房门后,郭珍珍又返回来嘱咐儿子:“伟伟,不要紧张,千万要放轻松。”
7时57分 郭珍珍被送到手术室。医护人员说,如果手术顺利,4个多小时就能出来。
就在手术前一天,一些亲戚专程从临汾赶到了西安。妈妈进去后,曹伟伟还在病房里等待着。医生告诉他,他会在10点左右进手术室。
曹伟伟的父亲曹红计和家人都去手术室外等郭珍珍,只有小姨一个人陪伴着曹伟伟,病房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曹伟伟躺在床上,眼神不时地向窗外瞅去,随后扭过头对记者说:“我现在很牵挂我妈,我在想手术会不会成功?以后我妈和我的身体能恢复到什么程度?”
9时55分 曹伟伟被送进手术室。进手术室前,曹伟伟交给父亲一个日记本,希望父亲
能先替他保管着。本子上是曹伟伟平时记的一些日记和感想,还记录着他平时的透析治疗花销。
妻子还没出来,儿子又进去了,曹红计在手术室门口来回走着,一会儿揉衣角,一会儿搓搓手,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手术室,还不时透过门缝往里瞅。“都12点多了,还没有任何消息,我心里很着急,也很担心。最亲的两个人一起进去了,我现在就想知道他们到底怎么样了。”亲戚们劝曹红计,拉他坐下,但他刚坐下又站起来走到手术室门口。“我只希望手术成功,他们能快点儿好起来。”曹红计说着,眼角溢出了眼泪。
13时24分 郭珍珍先被推出了手术室,曹红计赶紧跑上去,推着妻子到特护病房。陪同
的医生说,手术进行了全身麻醉,取肾的手术非常成功。为利于病人的恢复,特护病房安排了专门的医护人员护理,不允许家人陪床,曹红计这才又回到手术室门口,等待依旧在手术室里的儿子。
14时20分 曹伟伟被医护人员推出手术室,第一句话就说:“我想尿了。”医生说,
这是好征兆。随后,曹伟伟也被送入特护病房,与母亲住在同一个病房。
母子二人手术顺利成功,这让所有等候的人都松了一口气。尽管特护病房不让家人进去,但一家人并没有离开,依旧在病房楼道里守候着。
曹红计一见医生和护士,便上前询问母子二人的状况,在得到多次“手术很好,很成功”的答复后,曹红计紧绷的神经才算放松下来,脸上露出喜色,话也多了起来。“太好了,真不容易啊!两年多来就盼着这一天,想一想真的太不容易了。”曹红计告诉记者,之前希望进行换肾,但是又怕,心里一直很矛盾,“这下可好,娘俩都平安就放心了。”
【手术后】母子做出胜利手势医生盛赞母爱伟大
记者随后采访了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袁建林教授,他也是郭珍珍母子换肾手术的主治医生。袁建林告诉记者:“郭珍珍是一个伟大的母亲,给了儿子第二次生命。”“手术效果非常好,各种指标都很好。”袁建林教授告诉记者,在曹伟伟接受肾脏移植手术后17个小时内,尿量达到5600毫升,“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换肾手术需考虑各种综合指标,之前的两年时间里,由于郭珍珍的体重指标较高,肥胖对手术质理有影响,对换肾手术不利,导致手术时间一直难以确定。袁建林教授介绍,目前肾移植供体有三种方式:配型相符的近亲属、尸体供肾和脑死亡者的器官捐献。在肾移植的供体之间,以近亲供肾成功率最大,亲体肾移植受体在手术后排斥机会相对较少,身体免疫系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新的肾脏,另外经济压力相对小。从医学上看,一个肾脏完全可以进行有效的生理活动,移植不会造成肾功能的损坏。“一个亲属移植手术,背后就是一段亲情。”对于郭珍珍母子换肾手术,袁建林教授非常重视。“手术非常成功,但是后续的治疗还不能放松,至少半年时间才能相对稳定。”按照医院安排,手术后,曹伟伟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查治疗,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前期是一周一次的检查治疗,一个月后两周一次,检查和治疗费用第一年是6万元左右,之后的治疗费用将会慢慢减少,但是一年仍需要两万多元。
经过医院的允许,记者“全副武装”见到正在静养的郭珍珍母子俩,二人冲着镜头伸出手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郭珍珍专门委托记者感谢本报,并通过本报感谢那些关心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
母亲身体恢复良好儿子转入普通病房
为了给儿子看病,郭珍珍全家可谓费尽了心血,借钱、贷款、卖房……
在西安等待手术的一年时间里,曹红计在西安一天兼四份工,从凌晨四点一直忙到深夜九点,家庭清洁工、保安员、娱乐场检票员、绿化工等工作,一个月算下来能赚两千多元;郭珍珍则做过清洁工,在饭店打过杂……
媒体的报道,社会好心人的帮助,给了这个家庭“重生”的希望,但高额的手术费用依然是他们难过的坎。为了给儿子尽快手术,今年9月,郭珍珍忍痛卖掉了家里的房子。“我想赶紧让身体好起来,希望能早点儿开始做事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全家为了给我看病,已经操了这么多心,我还没能孝敬父母。”术后的曹伟伟告诉记者,由于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他将来打算做个小生意,维持治疗的同时,更好地孝敬家人。
老家房子卖了,这家人无家可回,谈及此事,郭珍珍没有一点儿悔意,“没有房子,不代表没有家,只要人还在,家就在。”郭珍珍说,“那么多的困难都经过了,这点儿困难不算什么。我还考虑过,将来条件好起来,还要回报那些好心人。”
日前,记者电话联系郭珍珍得知,她的身体恢复良好,已经出院了,儿子曹伟伟已经从特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移植的肾脏工作正常。
本报特约记者 张莹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