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红藏人”与红色文化(图)

时间: 2013年09月27日03:40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部分“红藏人”在河北涉县赤岸参观八路军一二九师旧址时留影。


《红色太行》编缉部邀请部分太行老八路子女相聚北京城,共话太行情。


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自2009年12月成立以来,加入协会的人数已达到51人,在保护、挖掘、弘扬上党地区红色文化方面成果斐然——


在上党革命老区长治,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团队:会员有年过花甲的老者,也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以“收藏研究革命文物、弘扬传承太行精神”为宗旨,志同道合地追寻太行精神、守望太行精神、传承太行精神,留下了一串串可圈可点的故事。这个团队就是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自2009年12月成立以来,加入协会的人数已达到51人,在保护、挖掘、弘扬上党地区红色文化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金秋时节,国庆前夕,笔者走进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采访这里那些被称为“红藏人”的会员,感受他们对红色文化的那份尊崇和痴迷。


收藏协会白手起家


长治市红色文化底蕴厚重。8年抗日烽火岁月中,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曾长期驻扎在这里。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徐向前等一大批共和国将帅曾和抗日军民一同并肩战斗,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和珍贵文物,成为一笔难得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这块红色土地上,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应运而生。


历经13载军旅生涯熏陶的会长李志文,对红色收藏研究痴心入迷,不仅多年来热心收藏红色金融、宣传画、书刊、徽章等种类,还善于发挥藏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独特优势,带动团队白手起家,由小到大,展示出一个又一个精彩亮点。无论严冬酷暑,无论困难多大,收藏协会的会员们都以一颗回报感恩的赤子之心,为革命先辈树碑立传,歌功颂德,打造挖掘连接过去通往未来的红色文化资源,默默地坚守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当年的八路军总部王家峪、砖壁、麻田旧址、黄崖洞兵工厂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霞庄旧址、一二九师赤岸旧址、抗大一分校旧址等一个个闪烁着红色记忆的山庄,都留下了他们不懈追寻的身影。横跨太行邯郸行、百团大战纪念阳泉行、寻访“四桥”黎城行、春日沁州行、清明访潞城……一件件藏品,一帧帧图片,一枚枚徽章,一本本书刊,都浓缩凝结着革命先辈为了党的事业,艰难求索,曲折奋进的风雨历程,都承载见证着无数仁人志士毕生的追求和信仰,演绎诠释着一串串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个团队的每一位“红藏人”都坚信,红色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对于人们的视觉冲击力和灵魂的震撼力是任何文字符号所无法比拟的,这些闪烁着太行儿女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铸就太行丰碑的红色文物,是留给后世子孙的一笔极其珍贵的红色文物遗产。


多次组织红色藏品展


在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的团队里,有年过花甲的老者,也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的父辈大多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考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启迪着他们守望太行精神的激情。左权、刘伯承、石志本等革命先辈的后代多次重返太行故地寻访,感念对老区的深情厚意,更让他们领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2011年 “七一”党的生日之际,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成功举办了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红色藏品展”。展览分设党的领袖展风采、珍贵党章耀光华、边区报刊忆峥嵘、七一党报庆诞辰、红色书籍燃激情、红色金融作保障、门券见证党历程、红色太行铸丰碑八大专题。238个展框,2800余幅图片实物,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资深收藏家的好评。长治市市直单位及县区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群众、青少年学生数万人参观了展览,省内外新闻媒体作了宣传报道,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素有“三晋红藏家”之称的《红色太行》主编杨宏伟,20多年来共收藏“红色报刊”300余种。他的收藏事迹被全国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曾荣获2011年山西门券收藏展一等奖的协会副秘书长常金海,精心收藏制作的《征程岁月》《门券上的文化艺术》《开国将帅》《抗战之歌》等专题在门券网上发布,在收藏界引起很大反响。


2012年5月20日,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的“红藏人”成功举办了《纪念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大型文化艺术藏品展》。展品共设展柜56个,展框190个,包含小说、散文、诗歌、剧本、连环画、唱片、电影海报、书画、门券等散发着淡淡油墨芳香、凝结着浓浓感恩之情的各类实物200余种1800余件。由李勇、秦黎、梁开心、李树秀、田野、秦建忠等“红藏人”参展的一本本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书刊;李潞玉多年来痴心收集的 “岁月如歌”“战火记忆”“革命英杰”“烽火少年”“红色印象”等10个板块的连环画;收藏家马贵生收藏的各种广播收音机等藏品,均从不同角度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年代的文化艺术精品。


2012年 “八一”前夕,“红藏人”走进长治市驻军部队的一个又一个营区,举办“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军队文化藏品展”。驻军部队官兵列队组织观看,有的用手机拍下了那些让他们感动一生的画面,有的在宣传画前留影,画内画外,融为一体。驻市海军某部和装甲兵某部分别向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赠送了书有“红色珍宝传万代、革命精神铸军魂”和“收藏革命文物典范、传承太行精神楷模”的锦旗,以表达军民一家的鱼水之情。


今年“七一”党的生日之际,收藏协会承办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暨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收藏展”。展品中有“红藏人”背文珍精心创作的140米剪纸长卷“世界伟人毛泽东”,展现了毛主席从少年到老年一生的光辉形象和卓越功勋,曾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同时,“红藏人”戚行义也将收藏的2800多枚像章,组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颗颗红心向着党等27个展框一并展出。该收藏展还在长子县、长治县等地进行了巡回展出。


创办期刊、报纸、网站


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迅速发展,加入协会的会员已达51位。这些新老藏友为了利用革命文物,宣传太行精神,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创办了 《红色太行》期刊、报纸、网站。刊、报、网设置了太行徽章、太行证件、太行书籍、太行报刊、太行货币、太行文献、风云人物、太行群英、文化名人、革命遗址、历史事件、日伪罪证、伟人风采、收藏故事、协会动态、他山之石等栏目,先后刊出图文并茂的季刊12期、月报43期、刊登稿件2180余篇,达140余万字,网站点击率达700万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有20余位省部级领导和军队将领为《红色太行》题词,表达他们对太行老区的悠悠深情。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还全力协助为73年前牺牲在武乡南关的八路军特务团副营长周得标英烈寻找到亲人,为69年前牺牲在壶关店上村的冀南银行壶长行局审计股长景萍英烈士寻找到亲人,谱写了一曲曲令人回味的感人故事。


今年春夏,收藏协会的 “红藏人”怀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踏上了寻访当年铁道游击队、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革命遗址的旅途……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图展中有一位叫关二如的英烈,正是从太行革命老区走出去的千万个英烈代表之一,也是这支寻访团队中史建伟同志的表兄,他出生于武乡县关家垴村,抗日战争中就是很有名气的民兵杀敌英雄,后来率百余民兵参军参战成为中野三纵十九团副政治指导员。淮海战役中所在连队担任主攻任务,他冲锋在前,光荣牺牲。在英烈遗像前,史建伟眼含热泪深深地连鞠三躬,以了却他多年的寻亲之梦。


收藏路上尽艰辛,收藏背后故事多。“八一”建军节前夕,《红色太行》编缉部邀请部分太行老八路子女,相聚北京城,共话太行情。


平顺县东寺头村曾是太行四分区四地委和八路军太南办事处等党政机关所在地,被称为太行山上的“小延安”。原太行四分区司令员石志本之子石晓光,原太行四地委副书记王谦之女王燕秋都是抗日战争年代出生在这个村子里的。石晓光将父亲当年前往129师司令部开会时,看到太行奶娘给刘伯承司令员儿子刘太行喂奶时抢拍的照片赠送给了协会,以丰富协会的收藏品种。


眼下,“全国红色文化收藏联谊会长治联络处”的牌子挂在了《红色太行》编辑部,大江南北的藏友和太行老战士纷纷来函来电,相互交流,扩大了协会的影响力,充分显示了红色收藏的无穷魅力和巨大力量。


郝英民 张建燕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