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要离开了54岁的李艳芬哭了(图)

时间: 2013年09月26日10:43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谈起卸任,李艳芬强忍泪水


他们的离不开 放不下 忘不了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伴随着社区换届选举,一批老社区干部即将卸任,多年来,他们一直是山西晚报社区记者的朋友,记者和他们一起慰问贫苦、一起清洁环境、一起调解纠纷、一起邻里欢庆。他们热情、泼辣、细致、坚强。他们任劳任怨、尽心竭力、恪守职责、忍辱负重,一直在感染着我们,更感动着居民。


他们以“万事民为先”的责任,怀着最朴素的感情,播洒着温暖,鼓舞着信心,传递着党和政府对万计民生的关爱与呵护。


对他们的熟悉和依恋,就像是隔壁的大妈或是姥姥家的小姨。在他们即将卸任的前一天,我们去问候,居民去感谢,他们哭了,那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表情。也许有感动,也许有难舍,也许还有很多——那些个离不开、放不下、忘不了的人和事。


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关注这批即将卸任的小巷“总理”们,听听他们牵肠挂肚的那些事——让我们,给这份泪水最真诚最热烈的掌声。


9月25日,迎泽区青年路三社区书记、主任,54岁的李艳芬满怀忧虑、不舍,她要离开这个岗位了。在迎泽街办门前,老李长叹口气,把口袋里揣着的一部工作用手机交了,手机跟了她三年……同事安慰式地拍了拍她,李艳芬的眼泪夺眶而出。


李艳芬说,新当选的社区主任和她的其他同事,个顶个的能干,不怕苦、不怕累,她坚信,她们的工作会比自己做得更好。可是,要离开熟悉的工作岗位,她难免也有牵挂的人,放心不下的事。


李艳芬小档案


李艳芬曾在太原某印刷厂工作,2005年下岗后,因为能歌善舞被所在社区工作人员“看中”,加之是党员,机缘巧合接触到了社区,随后经过考试、面试成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3年前,她由青年路三社区副书记当选青年路三社区书记、主任。


她收到了送别礼物,书页里写着社区好主任


当日上午,李艳芬返回了社区办公室,和新主任交接工作:新建办公室还没着落,大院里的旱厕得尽快改水厕,残疾人程一健去了养老院咱得常去看看他。


83岁的王以明老人走进办公室,对她说:“小李,听说你要走了,我来送你本书。”老人递给李艳芬一本《颐年集》,这是老人编纂的30万字的作品。翻开第一页,李主任的泪珠顺脸颊滚落下来,扉页上用毛笔字写着:“青年路三社区好主任李艳芬留念!”


就在前一天,94岁的侯永祥也为李艳芬送来了一本书——《同在屋檐下的夫妻关系》。老人和她开玩笑地说,她今后闲下来后,要和老公处好关系。


77岁的王荷叶老人,一天跑来社区两三趟,帮助李艳芬收集居民变更资料,为新主任尽快上手留下“全民”档案。李艳芬说,老人在她眼前转悠,她知道是舍不得她走。


李艳芬说,这几天,她走在社区大院里,安慰她的人特别多。她的电话也格外多,都是让她变了电话后告一声。她说,其实自己不在乎要离开,舍不得的是大院里的人,牵挂那些至今没做好的事儿。


那些她放心不下的事儿


这3年来,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让青年路三社区提档改造,成为一座五星级的社区。她曾经和驻地单位等协商,但是社区再建选址问题最难,没有新场所,原地翻盖又何尝是一句话能解决的事儿。她琢磨着,今后社区可以尝试租赁办公场所,打造五星级社区,让辖区居民不仅有一站式的便捷办事场所,还能为老年人提供健身、娱乐的活动场地。


邮电大院里一座16蹲位的旱厕也让她不放心,这座公厕距离邮电后街就五六米,也是邮电后街独一处公厕。由于居民乱扔杂物,再加上保洁不及时等多种原因,导致下水管道经常堵塞,居民如厕环境差。今年夏天,老李就和同事一起清扫了两次。为了这座旱厕,她和相关单位没少打过嘴仗,她感觉彻底解决环境脏乱的问题,就是把它改造成水冲厕所。旱厕改造需要费用,需要小区三家产权单位协商解决,可它的改造已迫不及待。


此外,邮电后街道路改造,小区21号楼出现老鼠,她向居民发放了低毒灭鼠药,可是要除根必须整栋楼来统一消杀。


这些居民令她牵挂放不下心


李艳芬长叹一口气。她说,这几天,她常常凌晨就爬起来,睡不着,想起来和她朝夕相处的居民就难受,不忍心离开。


上周二,居民小强(化名)来社区,见到她就说:“主任,我活不了了。”她刚准备接话,小强冲上来,掏出把匕首,顶在她腰间。她也怕,但是马上冷静了下来。她和小强说:“咱们是不是朋友?你对我有不满的地方一定要说出来。”她和小强谈心,原来小强担心的是今后没有生活来源了,逼社区帮他解决未来生计问题。


腰间的匕首弄疼了李艳芬,李艳芬没说,她镇定地告诉他,有困难社区肯定会帮助他。小强最终放下了匕首,说自己喝醉酒犯糊涂了。次日,小强还来社区向她道歉。喝了酒爱激动的小强最令他不放心,也是她最大的牵挂。她希望,社区工作人员能继续用心去感化小强,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越是这种情况的居民,越是得给他关爱。


58岁的重度残疾人、低保户程一健也让她放不下。程一健是先天残疾,又患有脑溢血,离不开人照顾。去年,程一健去了榆次一家养老院。逢年过节她都会打电话问好。


这几天,她还对着通讯录逐一和楼院长、老居民道别。


李艳芬说,最近她总是哭,小巷“总理”从业经历,让她比其他人更加懂得珍惜生活,尊重他人。国庆节后,她要去找个新工作。


本报记者 马继玲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