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两位年轻人的汉服文化坚持(图)

时间: 2013年09月25日01:22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罗春琳在为汉服爱好者化妆。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汉民族传承了4000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文明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饰、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立志传承汉文化


中秋节,中华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山西小伙儿王凯和“汉一代”的朋友们再次穿上汉服,开心地在某饭店聚餐,引来了周围无数关注的目光。“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我们这些人就会穿着汉服聚在一起,弘扬汉文化。”王凯说。


眼前的王凯,戴着眼镜,留着小胡子,1985年出生,却有着超出同龄人的稳重和儒雅,“留胡子是为了穿汉服更有感觉。”


他是山西第一批把汉服当作事业经营的佼佼者之一,从2004年开始接触汉服,2008年创建汉服QQ群、组建汉服社团等,现在,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工作室。


“和我一起传承汉服文化的朋友们,现在大部分已结婚生子,我们会让自己的孩子穿汉服,管他们叫‘汉二代’,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对汉服自然很感兴趣。”我们听过“富二代”“官二代”“商二代”,对“汉二代”却很陌生。确实,汉服文化的复兴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这批对汉服文化饱含热情的年轻人,从自己做起,把汉服文化传承下去。


理工科毕业的王凯说,自己从小就喜欢传统方面的事物,对历史书、历史剧、戏曲及古装剧都很感兴趣,这种与生俱来的民族认同感,使得他义无反顾地坚持把汉服与汉文化推广作为自己的事业。他回忆起小时候:“那时不知道‘汉服’这个词,只知道古装,特别好奇如果现代人把古装穿在大街上会是什么感觉?”


和从小就对汉服文化感兴趣的王凯不同,1988年出生的罗春琳,在网络上看到汉服社的活动图片后决定加入这个行业。文静婉约的她说:“我比较喜欢诗词,诗词中对古人的服饰和妆容常有描绘,那时还一知半解的,只觉得很美。2010年接触之后,就更能准确把握了。”


“有人说汉服是一扇门,进门之后,便会发现中国更为丰富的传统文化。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张网,汉服是其中一个节点,它和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都交叉联系着。我们复兴汉文化,不仅是汉服的复兴,更是礼仪、音乐、舞蹈、建筑以及中医的复兴。”王凯说道。


汉服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系带隐扣。现代人感觉汉服很拖沓,宽袍、长衣、宽袖很不方便。“这其实是人们的误解,”王凯解释道,“汉服的样式一直在变,每个朝代也是不一样的,不仅有窄袖和箭袖的设计,很多汉服是上衣下裳,很方便。战国时的赵武灵王就曾下令‘胡服骑射’,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窄袖短装,皮靴皮带,头戴羽冠。汉服并非只有一个款式,而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作为汉族自古以来的民族服饰,汉服极具实用性,与现在服饰相同,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款式。例如,在正式活动中以穿深衣为宜,日常生活中以穿着襦裙等常服为宜。


汉服款式多样,制作汉服的面料多以棉麻、丝绸为主,不仅原生自然,而且舒适飘逸,在化工原料和化纤制品泛滥的当今社会,穿着汉服是非常舒适健康的选择。我国自古就是纺织大国、丝绸大国,复兴汉服,同时还能振兴纺织业和丝绸业。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系带隐扣,交领右衽可以保护腹部,达到养生的作用,因为交领使得腹部正好有两层重叠,就可以使得腹部不易受凉。而系带隐扣也很环保,汉服是根据人的体型量体裁衣的,并不是对人体的束缚,只要身材前后变化不大,系带隐扣的方式就可以一直穿下去。


说起自己在汉服、汉文化传承之路上的艰辛,王凯突然变得羞涩起来,“我在坚持汉文化的路上遇到最大的艰辛就是别人的不理解。”多年的艰辛,被他淡淡的一句话带过,“2008年的时候,我们经常参加一些和汉服文化相关的公益活动,就是想把汉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对汉文化产生兴趣,我就开办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工作室。可以说,在10年前,身着汉服举行活动,在人们看来就是一场汉服秀,但在今天,通过普及国学、创办学堂等方式,人们对汉服的认同感已经加深了。”


从王凯的话语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对汉文化传承的决心与希冀。


传统汉礼使人“明白”


编钟响起、青丝绕颈、解缨结发、同牢合卺,这就是“周制婚礼”。王凯说:“相比西式婚礼,华夏传统的婚礼神圣、庄严而又不失浪漫,我认为中国人的婚礼就应该是这样,这是同我们自身的民族身份和文化特征相一致的。此外,他也不反对汉服的商业化,相反,他觉得汉服商业化必须与文化结合,不能随意挥霍,更不能为了追求效果而随意更改。


“我们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但现代社会却很少看到‘礼’,汉服并不仅仅是一个服装体系,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认识上,而要把这样视觉的效果延伸到‘礼’文化上。”他如是讲道。


“成人礼和成童礼,都是通过礼仪给孩子留下人生纪念,使其明白人生的另一阶段需要做的事。”王凯说,“成童礼给孩子留下的不应该只是生日蛋糕,更应明白自己已进入人生的另一阶段,应该懂得感恩和孝敬父母。成童礼上,孩子要拜父母,向父母行‘揖礼’……”讲到这里,王凯起身为我们示范起来,双手相搭,男子左手在上,女子右手在上,双手高过额头,掌心朝内,90度鞠躬。


“射艺”是六艺之一,现代的“射箭”也是奥运项目之一,射艺不仅能强身、提高射击者的注意力和专注力,还能令人自省、提升自我修养。王凯说:“《礼记·射义》中有‘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的说法,就是说发射而没有射中,不要埋怨别人,只要找自己的问题就行了。我们提倡射艺,不是单纯为了提升大家的射击水平,而是通过射艺对人的一种提升,要注重过程,懂得自省,这是一种自我修养的体现。”


本报记者 李尚鸿 实习生 张蕊蕊 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