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十项摄影大奖花落各家(图)

时间: 2013年09月22日03:02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大奖获得者杜子(左)


平遥影展颁奖盛典昨日举行


本报9月21日讯(记者 孙轶琼)今夜,平遥古城细雨纷纷;今夜,平遥摄影展大师云集。经过三天的集中展示,2013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颁奖盛典隆重举行,揭晓十项摄影大奖。最终,摄影师杜子因作品《瘢痕》,得到评委会的一致赞赏,获得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大奖。


与以往在露天颁奖不同,此次颁奖典礼专门选定了光影条件一流的“又见平遥”剧场,平遥影展艺术总监张国田开场致词:“一直以来,让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走进殿堂是我们的梦想,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张国田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点燃了在场摄影师的激情和梦想,毕竟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关注,是他们长久以来的希望。富有山西地方特色和韵味的舞蹈《小亲疙蛋》率先登场,美丽的女孩儿们在山西民歌的旋律下翩翩起舞,跳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满足,而观众席上的摄影师们也咔嚓按动快门,记录下这生活中美好的影像。值得一提的是,国内著名男低音歌手赵鹏也来到颁奖现场,带来了《三百六十五里路》,为本台晚会更添艺术气息。


作为摄影技术的“衍生品”,动态影像成为时下年轻人选用的艺术方式,因此微电影展示是本次影展的重头戏,共有11部作品获得各类奖项。此外,为了吸引更多年轻摄影人投入到拍摄微电影的行列中,大展组委会还在颁奖典礼上启动了“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微电影节”活动,从即日起到明年5月,喜欢“摆弄”摄像机的大学生们就可以玩一把了,说不定你制作的影像作品也有可能在平遥展出。


作为本届摄影展的重磅型奖项——“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大奖一直是摄影家们期盼和关注的,当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时,现场异常安静,而台下在座的诸位业内人士早已屏住呼吸,期盼着悬念揭晓。最终,由杜子带来的《瘢痕》从众多展览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届大展的最大赢家,在颁奖现场,杜子颇为感慨:“我和影展有渊源,一年不落地参展,有次参展正赶上我十一结婚,为了大展拖到十一月,第二年开展第二天,儿子诞生,我给取小名大展,我的博客叫做大展宏图。我觉得摄影人该有份责任,我会一直做下去。”此外,本届摄影展中的“致敬奖”,旨在向我国老一辈摄影家致敬,著名摄影家张祖道获得该奖项。本次颁奖晚会还评选出了15个“优秀摄影师奖”,5个“优秀国际摄影师奖”,10个“新锐摄影师奖”,10个“凤凰卫视优秀摄影画册”,2个“资助奖”、3个“优秀策展人奖”。


【影像故事】


一个法国摄影师将去年拍摄的普通平遥人组照拿来参展,并希望将照片送给图中人


平遥家,快来领照片啦!


在柴油机厂展区内,有一处展厅充满了爱的味道。为何这样说?是因为摄影师会为来此观展的“幸运观众”,送上一张照片。如果换个说法的话,这是一个法国摄影师和平遥影展的缘分故事,因为在她参展的影像中,拍摄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平遥人,所以但凡在参展作品中有过“露脸”的老百姓,都能获得摄影家留存的一张照片。这种缘分,是平遥家的“专享”,也成为这个名为《平遥家》的影展的魅力所在。


影展作者名为白美仙,是法国摄影爱好者,去年摄影节期间,她来到平遥,被影展的艺术氛围所感染,于是她拿起手中相机,为平遥街头的老百姓们拍照留影,抓住了他们休闲、聊天、摆摊等等瞬间,以及很多朴实百姓的笑脸。“假如没有平遥摄影节,我恐怕没有这样的机会举办个人展览,所以我很感谢平遥,为我们摄影人提供了机会。”在白美仙看来,平遥就是她的福地,成就了她的梦想,所以她才决定拿拍摄到的平遥百姓这组照片来参展,让影展更加地接地气。


为了感谢平遥,感谢平遥人,白美仙还增加了人性化的“互动”,她请人在影展区域留下字条,上面写着“如果您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照片,请务必来找我,我会送给您一张照片,谢谢!”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白美仙告诉记者,“因为摄影展,平遥老百姓已经习惯了各种各样的镜头,但恐怕他们并没有真正收到过摄影师的礼物,所以我希望能把自己的作品再送给平遥本土的‘模特’们,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本报记者 孙轶琼


故土情、父女情,真挚情感化作一个展览


当你仔细驻足在影展前时,总能被各种各样的影像作品所感动,所以影展中的每幅作品,都是一段感情的抒发。在柴油机厂b7的vip展区内,有一组名为《垣墉》的作品,作者是正在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就读的太原女孩赵琪云,父亲赵玉国则是这个主题展览的策展人。这是平遥摄影大展中的一项重磅展览,因为作品中呈现的是赵琪云为平遥设计的集现代与历史气息为一体的图书馆。


要说这幅设计可是大有来头,它曾经获得了2012年中国环境设计建筑类金奖,颁奖词说,“这是一部大气中不失秀美和灵气,深邃中更显历史和文化的优秀作品,设计师源自儿时对古城的印象与灵感,用心、用爱设计了平遥城图书馆……”观者可以看到,这幅体现在影像作品中的图书馆很有古城厚重的历史“范儿”,外围看上去就似城墙一般,但里面的布局则充满了现代感,给人一种历史与现代超越交融、碰撞的感觉。赵玉国说:“在女儿小时候,我常带她来平遥,她特别喜欢那些古城墙,没想到古城却给长大后从事设计的她带来很多的灵感。在女儿看来,现代建筑缺少了很多的历史内涵,所以她希望把平遥的图书馆,也用古城的形式呈现出来。”


因为赵琪云正在求学阶段,所以无法回国参加影展,但赵玉国为了女儿的这些作品,费尽苦心,从策划到布展,再到迎接观展者,凡事亲力亲为,还用手机拍摄下布展时和人们参观时的每个瞬间,要给女儿发过去留作纪念,他又何尝不是用心和行动诠释着对女儿的爱呢?


此外,当赵琪云接到大展组委会的邀请函时,远在美国的她特意淘了两部老相机,把相机中的每个零件拆了下来,并拍摄了一幅照片,取名为“设影”,或许普通观众认为这样的照片毫无意义,但在专业人士看来,这是摄影的未来,将设计和摄影联系起来,或许未来的平遥影展上能看到更多充满新、奇、特味道的作品,毕竟这方舞台需要传承。


本报记者 孙轶琼


○影展点击


本土摄影师献上《美丽的平遥我的家》


本报9月20日讯(记者 任俊兵 特约记者 王超俊)今天上午,平遥本土摄影师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县衙展区成立“平遥摄影学会”,并推出《美丽的平遥我的家》摄影展。《美丽的平遥我的家》的策展人梁生仁介绍,展览共展出17位平遥本土摄影师的155幅2012—2013年期间新创作的摄影作品,从风光、民俗、建设、大事件等多个主题展示了平遥古城一年来的发展变化。这些平遥本土特色浓郁的作品,受到了众多游客和摄影师的关注,游客从中发现了感兴趣的游览地,摄影师从中找到了新的拍摄点,更有外国游客捧着摄影作品和摄影师合影留念。


9月20日,平遥县委书记卫明喜说,希望平遥本土摄影师们继续用更多的优秀摄影作品,反映平遥的城市发展、历史变迁、风土人情,记录百姓生活变化。卫明喜还希望平遥摄影师们,通过参观、参与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壮大队伍,继而把延伸摄影产业链条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去探索和研究。在今后,平遥摄影师不但要拍出更好的作品,更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扛起举办摄影大展大旗。


平遥警察拿起相机《古城警韵》绘民生警务


本报9月19日讯(记者 任俊兵 特约记者 王超俊)今天上午,随着第1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开幕,平遥古城吉祥寺展区内,以“走向生活的影像,影像中的民生警务”为主题的《古城警韵》民警摄影作品展也拉开帷幕。展览现场,由该局民警李桦创作的公安民警排忧解难为题材的小说《爱的奇迹》,还举行了首发式。《古城警韵》民警摄影作品展,由平遥县公安局警营文化协会筹办,精选了平遥县公安民警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拍摄的优秀摄影作品51幅,其中既有民警向群众宣传、解释法规和政策的《解答》,也有当地民警看望贫困户的《温暖》,还有反映犯罪嫌疑人悔恨当初、安心向上的《忏悔》等。


平遥县公安局政治部主任郝建忠介绍:“近年来,平遥公安围绕服务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高端警队建设为标准,开展了一系列以‘民生警务’为载体的警营文化建设和爱民实践活动。”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举办13年来,平遥县公安民警,首次由大展安全保卫者成为摄影参与者,是警营多元文化和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完美结合,也是摄影大展对平遥古城影响的显现。尽管,这些基层民警拍摄的摄影作品,在技术上或是艺术上略显稚嫩,但是公安民警围绕“民生警务”真实工作和生活的记录,体现了“影像中的民生警务”展览主题,是本届摄影大展主题“走向生活的影像”的极好诠释。


常玉生书法作品展亮相古城


本报9月21日讯(记者 孙轶琼)借PIP大展的强劲东风,第10届平遥书画艺术作品联展在古城内南大街小察院隆重开展。其中,我省书法家常玉生创作的书法首次亮相平遥,62幅书法作品彰显了其深厚的书法造诣,深受观者喜爱。


常玉生退休前曾从事法制与政策研究工作,退休后开始诗词、书法创作,曾任太原市诗词学会会长,现任艺都书画院院长。经过多年学习,常玉生的书法作品大气磅礴、神完气足,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国书画人才艺术成就奖”,1999年被中国文联命名为“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


在此次展览中,常玉生奉上多年来潜心创作的书法作品,并且兼具草、隶、篆、楷、行书等各种书体,让人能欣赏到其不同的书法风格。而且,他将自己历年创作的诗词书写出来,朴雅相映、张弛有度,深含对古典文化的细韵、凝重之情。这些精湛的书法作品,为来平遥的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别样的艺术体验。


7—10版摄影本报记者 刘江 武六红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