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在给小(二)班的学生上美术课
她在特殊教育一线坚守了23年,是我省唯一获得“全国师德标兵”称号的特教老师
9月11日,教师节刚过,位于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忠和里1号的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秋风吹过,红色的橡胶操场上盖了一层落叶。
在教学楼三层的职业班里,一群学生正在上课,他们大多是智障孩子。第一排中间,坐着一个男孩,身穿红白相间的运动服,衣服背面有五个字母“CHINA”。“Helo,How are you——”看见记者进门,小男孩没有像别的同学那样羞涩,竟然向记者秀起了英文。“他叫田志康,今年17岁,是硬地滚球的特奥会世界冠军。”说起自己的“孩子们”,正在辅导作业的老师周倩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她很自然地抱住志康,田志康则会心地朝着周老师笑了笑。
黑色的中式碎花上衣,外套一件苹果绿开衫,爽朗的声音和无时不在的笑容,丝毫看不出眼前这位烫着卷发的女教师已44岁,在特殊教育的一线坚守了23个春秋。
周倩,是杏花岭区特教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今年教师节前,她被中国科教文卫体工会委员会和教育部办公厅授予“全国师德标兵”称号,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特教教师。
1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
上午10时30分,上课铃声打响,刚刚还喧闹的楼道里,顿时静悄悄的。这节课是小(二)班的美术课,周倩疾步走进教室。“小朋友们,开始上课了……”一上讲台,周倩没有急着准备教具,而是柔声细语地和孩子们打了声招呼,听到老师的声音,十几个孩子安静地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地看着周倩,陪读的家长也坐在孩子身边,认真听讲。
周倩转过身去,打开她的“百宝箱”,里面是为低年级学生准备的认图辨色教具,有正方形、圆形,有三角形,还有的剪成了心形,它们被涂上了不同的颜色。随后,她把这些教具给孩子们一一分发下去,耐心地叮嘱每个孩子,不要把教具扯碎了。
等所有孩子们都拿到教具后,周倩开始教孩子们认图辨色,她举起一个蓝色的正方形问孩子们,“这是什么颜色?”一个长相清秀的小女孩盯着周倩一字一句地说:“蓝色,是天空的蓝色。”“巩启帆小朋友,你真棒!”周倩竖起大拇指,给了孩子一个鼓励。看到老师的鼓励,小启帆羞涩地低下了头。
为了让孩子们全都参与到课堂中,周倩还请一个小朋友来到教室前面,她举起一个黄色的三角形,让孩子们辨认这是什么图形。“这是个三角形……”孩子们七嘴八舌。
周倩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刚入学才一年多的低龄班级,大多是智障和自闭症孩子,让他们学习美术,可以锻炼孩子的大脑,启发他们的智力。同时,在教学中,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樊女士是巩启帆的母亲。“从孩子上第一节课开始,周老师就要求我们尽量多陪陪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樊女士翻开女儿的作业夹,里面都是女儿这一年多来的绘画作品,有五色串灯、有花园,“看到孩子的进步,我真的非常高兴……”
2家长渴望的目光让她留了下来
1990年,刚刚从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毕业的周倩,被分配到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说起上第一堂课的情景,周倩至今记忆犹新,“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挨耳光,竟然是自己的学生打的。”“第一次上课,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周倩告诉记者,教室里是一张张呆滞的小脸和一双双空洞无神的眼晴。尽管与自己的预想有很大出入,但教师的责任还是让周倩打起精神,试图和孩子们进行交流。但当她低头问一个小女孩的名字时,意外发生了,小女孩没有说话,却扬起手来给了她一记耳光。周倩一下子懵了,泪水瞬间涌了出来,手中的书和笔全都掉到地上,她哭着向外跑去。
就在她跑到教室门口时,一个声音让她停了下来,“老师、老师,你的书。”一个学生追出来,一边用小手擦掉书上的尘土,一边把书递了过来。在双手接过书的那一刻,她看到了孩子满脸的笑容,这时,班里十几个孩子也围上来,含糊不清地喊着“老——师——好”。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她,而更令她心碎的是,站在教室门口的学生家长,渴求地看着她。“就是家长们那无奈又渴望的眼神打动了我,当时我就下决心要留下,因为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帮助。”
就这样,她和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开始了共同的“新”生活,这一待,就是23个年头。
在特教学校,周倩所带的班级,多动症、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苯丙酮尿症的学生多,自控能力差,周倩既当老师,又当医生,还做妈妈,哪个孩子该喝水了,哪个孩子该吃药了,哪个孩子什么东西不能吃,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周倩都了如指掌。特别是当班主任的7个年头,她付出了比家长更多的艰辛,孩子癫痫发作时,她从容应对;她时时刻刻准备着面巾纸,随时准备擦去孩子们嘴角的口水;她不怕脏累,给孩子们系鞋带,带孩子们上厕所。
“用爱心来教育孩子。”周倩坚信“爱”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世界。”
3发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
周倩坚持从细微处着手,从点滴做起,和家长携起手来,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发掘智障孩子的潜能,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培养他们的特长。
张桐是个患自闭症的孩子,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却从来不和人对视、交流。他说话不清,总是自言自语。他的情绪很不稳定,每天都以自己的方式发泄情绪——暴躁地踢门,用拳头砸玻璃,撕烂自己的衣服,咬同学,大喊大哭。
看看张桐妈妈含泪的眼神,看着孩子情绪波动时留下的伤口,周倩很心疼。为了帮助孩子,周倩翻阅了大量书籍,了解自闭症孩子的特点,摸索缓解的方法,试图走进自闭症孩子的内心世界。她每天拉着张桐的手,进行对视和语言训练,让他回答简单的问题,从几秒到几十秒到几分钟再到十几分钟,渐渐地,张桐开始和她对视,和她说话,也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了,有时还能清晰地朗读一小段文章。
上美术课时,周倩无意中发现张桐对色彩特别有感觉,于是每天利用课间教他画画,给他讲画里的故事。张桐情绪烦躁时,周倩就给他一支画笔鼓励孩子画出内心的世界。渐渐地,张桐的画本上有了蓝天,有了鲜花,他的内心也逐渐有了色彩。2006年,周倩让张桐临摹皮影画,张桐在周老师的指导下,用两天时间画出了《家乡的皮影戏》。在他的画板上,四个形态不同的老太太惟妙惟肖,有贴着窗花的舞台,还有几个小伙伴昂着头聚精会神地观看。这幅画作,获得了第二届全国残疾人绘画比赛二等奖。第二年,张桐的另一幅画作《节庆》,获得了第二届全国孤独症儿童绘画大赛一等奖。“给孩子们一个荣誉,孩子就有了自信心,也就能够懂事了。”
如今,张桐已经毕业走进社会,愿意同家人一同购物、玩耍,还能帮助邻居提菜篮……
4师德标兵是荣誉更是鞭策
翻开周倩的备课本,里面详细地写着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一单元,复习、剪贴、绘画;
分组目标:线条、形状、色彩的认识;
时间安排:……
周倩告诉记者,在教学中要以激励孩子为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要小步子、多重复,加强孩子们的记忆,另外就是结合生活化的内容,教孩子们认日历、认时间,教他们如何使用人民币,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将来能够融入社会,回归社会。
对于家人,周倩满是内疚。因为工作忙,她无暇照顾生病的母亲。2009年10月30日,是她最难忘、最愧疚的日子。当天,她流着泪照顾患病的学生,流着泪忙工作,却没告诉任何人父亲已于当日上午与世长辞;因为孩子们,她无暇关心女儿的学习。“只有等到退休再去补偿家人了。”周倩笑着说。
接近中午时分,刚刚下了课的周老师回到办公室,抓起桌上的水杯,她边喝边回答记者提的问题——
记者:今后的工作中,你有什么打算?
周倩:二十多年能够坚持下来,需要有爱心、耐心,要善待这些孩子们。这份荣誉对我今后工作是一种鞭策,更加要求我多做表率。
记者:师德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而时下却饱受家长和公众的诟病,你怎么看?
周倩:作为教师,应该坚守为人师表的誓言。其实,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够起到表率作用,极个别教师的失德不会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记者:作为我省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特教老师,你怎么看待师德标兵?
周倩:这是一份荣誉。我只是比较幸运,代表全省特殊教育行业的教师获得了这份荣誉。二十多年来,对这份职业,我从适应到喜欢再到热爱,如今是享受,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分每秒,享受为孩子们打开属于他们那一扇门的过程。
本报记者 王小强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