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郭景胜:要让“花花”红遍世界(图)

时间: 2013年09月18日07:49  来源: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郭景胜的剪纸作品


“如今,不少民间艺人打着‘剪窗花’的名号用刀刻花,为什么?剪不出来啊!”说这话的时候,运城临猗人郭景胜手里正握着一把剪刀和一张红纸,右手的剪刀左旋右转,左手托着红纸上下浮动,“刀起刀落”间,纸屑纷飞,细致处纤纸若丝,剪来屏息凝视;粗犷处又如铡刀剁草般随性自然。不出十分钟,一幅“龙凤呈祥”便大功告成,郭景胜捏起展开轻轻铺平,龙雄武、凤柔美,二者头尾相连,相得益彰。“剪纸就是要靠剪,刻出来怎么能服人?”


今年47岁的郭景胜就是靠着这手艺,让长他26岁的中国著名书法家李必达先生在看到他的《龙腾盛世》后,由衷地赞道:“景胜剪纸四海名。”同样,长他25岁的中国著名民俗学家赵书先生也给出了“继承传统,弘扬文明”的极高赞誉。2013年初,郭景胜受邀前往外交部,为各国大使现场表演剪纸。几剪刀下去,一幅正气凛然的关公像完成了,在场的所有大使都竖起了大拇指,不少大使还主动向他“讨”窗花作品。


如今,郭景胜已经不再搞“独创”了,他成立了临猗县剪纸艺术家协会,虽还在起步阶段,但他很有信心。“不久的将来,人们会知道临猗县除了有苹果,还有‘景胜窗花’。”9月初,郭景胜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满地说。


A 一张红纸一把剪立志剪出百米卷


郭景胜剪纸不是得益祖传,是半道出家。出身体育教师的他,带出的体育尖子遍布中国。1994年,因为机缘巧合,他与一位会剪纸的王老师成了邻居,进进出出间,郭景胜发现了剪纸的美。


因为受美的感染,郭景胜从一个仰慕者,变成了一名小学徒。“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那感觉犹如伙夫拄笔,手抖心颤。”回忆起自己初拿剪刀的情景,真是滑稽可笑。他说,他的第一件作品是一只小猪,印着王老师的模子照葫芦画瓢,然后他还别出心裁地在小猪的大腿、肚皮处,设计了几个小小的旋涡。“还可以!”这是王老师的一句点评,凭借这一句话,郭景胜走上了剪纸路。


在晋南农村,传统的剪纸谁都能来,只是剪出的人物往往表情、神态都差不多,看不出个性,也没有精神。郭景胜希望剪刀下的人物形象更生动、细腻,画面层次分明,于是,他开始学书法、国画。“书法、国画讲究力道、神韵,讲究留白、意境,剪纸也一样。”


1999年,又是机缘巧合,郭景胜结识了全国画马名家王宗甲老师,在王宗甲老师的指导下,郭景胜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风格。“将剪纸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结合古老的书法艺术,使其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2000年,郭景胜成功创作了《关公图》。图中,关公跨马持刀,美髯如云,剑眉高耸,二目圆睁,正气凛然,眉宇间尽显义薄云天之气。胯下赤兔马鬃毛劲舞,含辔欲鸣。整个剪纸造型简约大方,细节毕现。郭景胜将其装裱于卷轴之上,图上配书曰: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诗书画印与剪纸相得益彰,作品更显气势雄浑,庄重典雅。这幅作品成为郭景胜的成名作。这幅作品也为他赢得了省市比赛的多份大奖。


剪出点儿名堂的郭景胜,决定走出黄河滩,他要到各地看看别人怎么剪“花花”,如果有幸再遇到书法、绘画大家,他还会登门讨教一番。“龙是中国符号,更是炎黄子孙的文化图腾,我要剪龙。”


十年的积淀,换来灵感的迸发,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10月,郭景胜用了12个月时间,剪出了一幅百米长卷《龙腾盛世》,百龙腾飞,气势恢宏,展示了先秦至今各个朝代龙的图形10组,总计108张剪纸作品。纸剪百龙,形态各异,神采飞扬,伸、曲、腾、扑、咬、吐、争、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龙文化剪纸第一人。”赵书先生看到《龙腾盛世》后,竖起拇指由衷地感叹道。郭景胜告诉记者,全国能剪龙的艺人很多,但能剪出100多张不同神态的龙,可不是易事。“单说这龙纹,我就创作出10种。”创作前期,郭景胜翻阅众多史料,查出的历代龙纹也仅有三四种。创作中,他为配合龙的形态、神情,将龙纹幻化成各种形状。“传承加创新,才能赋予传统文化更深邃、更广博的艺术魅力。”


B 一个公司一人干梦想做成产业链


随着《龙腾盛世》的震撼登场,郭景胜成了不折不扣的民间艺术家。趁热打铁,郭景胜又先后推出了《武圣关公》《中华商祖猗顿》《河东年俗》《老鼠嫁女·娶妻》《二十四孝》《西厢记》《司马光传奇》等系列剪纸作品集。


2011年初,因为创作的需要,圈内人的交流,也为“求图求画”的客户提供便利,郭景胜特意租了间房,置办了文房四宝、茶盏杯具,起名“盛艺轩”。“算是一个文化沙龙,也算一个小公司,联系业务的同时,顺带培训些喜欢剪纸的年轻人。”郭景胜一个人当家,从剪裁工具的采购,到联系业务、创作剪纸,通通只有一个人。


随着业务量的不断提升、知名度的不断增强,2012年,临猗剪纸艺术家协会在郭景胜手中应运而生。揭牌那天,临猗县副县长杨文斌到场祝贺,他握着郭景胜的手激动地说:“这是临猗县未来的文化名片,我们要把它做大做强。”如今,剪纸协会的成员近百人,都是县里或城郊的一些农民,他们经过郭景胜手把手指导后回家制作。目前,郭景胜的剪纸事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链。


他说,临猗剪纸想要异军突起,就必须主打特有的文化牌,他们的剪纸内容从“中华根祖文化”做起,主要围绕忠义、孝悌、龙文化。


如今,临猗县不少酒店老板在装修饭店时,都会用郭景胜的剪纸做装饰。原汁原味的晋南菜品一定要加上古色古香的临猗剪纸,这是一种味道,而且运用剪纸作品,将传统文化中的忠孝品格融入酒店之中,使来就餐的顾客既开阔了眼界,又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教育。


除了以运城关公文化、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为基础的剪纸作品,郭景胜还整理创作了颇具临猗地方特色的风俗图谱,将临猗民间过节办喜事的场景搬上了剪纸。郭景胜还取天地和合的美意,创作了《乡村爱情》系列剪纸,这也成为了颇受大众欢迎的作品,谁家娶亲办喜事,都会向郭景胜预订几套。


前不久,郭景胜碰到了运城市市委书记王茂设,王书记对郭景胜说:“你的剪纸就是运城市典型的文化产品,要做成文化产业,推向全国。”把民俗民风用剪纸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做成图片集送进百姓人家,这是郭景胜的一个美好愿望。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承,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是郭景胜的至高追求。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常变常新,能被大众所喜欢。走向市场,并在市场中寻求艺术与社会的契合之处,则是郭景胜努力的前行方向。


一天,郭景胜接到了从前带过的一个学生的电话,说他在美国留学时,无意间看到了一幅关公剪纸,署名是郭景胜。学生很激动,打电话来问他。郭景胜说,不久的将来,在世界更多地方都能见到他的作品,这不是代表他自己,而是代表中国。


见习记者 王倩/文 何光晖/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