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满意度总体较高四问题制约发展(图)

时间: 2013年09月04日01:05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刘畅边询问市民,边填写调查问卷。


中国人民大学5名大学生暑期调研省城公共自行车运行情况


太原市公共自行车自2012年9月运行以来,受到省城市民的普遍好评,也吸引了刘畅、侯宇澄、周雪薇、刘子萍、丁木桥等5位年轻人的关注。他们是中国人民大学的5名学生,其中3人曾在太原五中就读。今年暑假,由他们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一项针对太原市公共自行车运行情况的调研。山西籍学子理应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从市民的角度评价公共自行车项目,将民意反映给政府相关部门,切实为家乡做点实事,是这5位同学进行此次社会实践的初衷。9月3日,记者见到了他们。


市民给予热情支持


“充分了解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的运行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归纳出影响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我们这次调研的主题。”刘畅说。


他们通过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调研,调查范围为太原市迎泽区。他们对太原市迎泽区所有的公共自行车租车点进行了编号,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个租车点进行调研。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给5位大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广大市民对调研的热情支持。“本以为拒访率会很高,在调研之前,我们也做好了长时间奋战的准备,没想到调研过程非常顺利。”“8月初的太原还很热,有一天,我们在迎泽公园东门处进行问卷调查,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在乘凉,便走过去说明了来意。老大爷听完后很高兴地说‘这是好事啊’,之后戴上老花镜认真地填写我们交给他的问卷,年轻人3分钟可以填完的问卷,他填了近30分钟。有两位旁观的市民还因为对老人填写的部分答案看法不同而与其辩论起来,从填写问卷到结束讨论,一共用了80多分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细节让我们动容:在肯德基快餐店发问卷,即使打扰了就餐者,他们仍很乐意拿起笔来填写问卷表达意见。刚买完菜的大妈,也会放下菜篮和我们聊聊她们的看法,末了还会夸我们两句……这些人与我们素昧平生,但填写调查问卷认真细致、尽心尽力,在他们心中,有一个‘更好’的期许——更好的公共自行车,未来更好的生活。”刘畅说。


侯宇澄告诉记者:“调研数据表明,太原市民对于公共自行车系统这一新生事物的期望比较高(占总调查人数的74.78%),而且在使用过公共自行车后,满意度评价也都维持在较高水平并愿意继续使用(78.26%)。”


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的平均使用率、周转率最高可达每日15次。由此可见,公共自行车在省城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在便民、利民上发挥着积极效应。绝大多数的被访者对于这项“民生工程”持有较高的评价。其次,省城公共自行车的硬件及其配套设施都运行良好,公众评价较高,如:借还程序(满意度为4.39,总分为5.0,下同)以及电子查询系统(满意度为4.07)等。


突出问题:“无车可借、无位可还”


在一片叫好声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每天下班回家,存车成了我最头疼的一件事。”市民李女士说,她家住在千峰路,周围小区比较集中,附近有5个公共自行车存车点,但下班后都是满满的。调研数据表明,省城公共自行车主要存在四大问题:办理手续难、租车点布局不合理、自行车损坏严重、借还难。太原市公共自行车运营近一年以来,使用人数频率过高 (最高日周转率达15次),使公共自行车损坏严重(满意度为3.51);同样因为公共自行车使用人数众多,车辆总体数量偏少,导致公共自行车借还难。同时,自行车道设置不完善、路权等问题缺乏规范,也直接影响到公众对公共自行车的使用。也正因为如此,从居民的角度出发,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行和推广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还不明显(影响度为3.64),对原有交通方式的替代性低 (替代度为3.26)。“无车可借、无位可还”是目前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使用率高加之公共自行车本身借还上具有“潮汐效应”(早晚高峰自行车使用量剧增),使该问题成为影响太原市公共自行车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太原市已通过推广查询软件、加强自行车调度、增设专人值守、在大流量地段增加租车点等措施引导、保证市民合理有序借还的格局,但措施的零散、缺乏制度化使得这些措施收效并不显著。


市民们认为,应在实时动态监控的基础上,将自行车调度制度进一步完善,确定专人值守的站点标准以及增加租车点,通过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多措并举,妥善解决该问题。


减少损坏,加强维修更需公民意识。座椅、车胎、车链、脚踏板等常见故障,为公共自行车的骑行带来了极大不便,甚至会影响骑行安全。目前,太原市采取巡查检修的方式,但效率并不高。市民们建议,可在大型公共自行车站点提供少量自助维修工具,以方便市民解决简单问题,同时将座椅高度固定,减少人为反复调整带来的损耗。对蓄意损坏公共自行车的人要给予相应惩罚。


自行车道的不完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抢道,非机动车路权得不到保障,也是太原市公共自行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骑行安全应当是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的第一要素。“想要从根本上树立起公众对于骑公共自行车出行的认同感,就应当把安全放在提升和改进的首要位置。在日后道路改造的过程中,注重对于自行车道的规划。法律法规上,对非机动车的路权也要确保优先,这些措施对于公共自行车长久运营意义重大,也在无形中对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起到引导作用。”刘畅说。


见习记者高芳芳 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