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暑假结束了。
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大部分孩子的生活很丰富,才艺班、旅游……但忙着核算孩子暑期花费账单的家长,却是百味上心头。近日,不少家长陆续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述说他们自己的心情。本报特别派出数路记者,调查了省城不同收入层次的家庭,采访了部分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比较了一番孩子们的暑期开销“账单”。
从调查可以看出,家长花钱不少,孩子们的假期也挺不轻松。在走访的30个家庭中,不论花费多少,90%的家长会在假期安排孩子补课,40%的家长会安排孩子外出旅游,“穿衣打扮看家当”,不论收入多少,补课所占到的费用均为暑期总花费的60%到70%。而对于不同收入状况家庭的孩子,他所能享受到的假期也大不相同。
孩子们的暑假,其实不仅仅是他们一个人的暑假,其中折射着不同的人生,也寄托着太多成年人的期望。
【暑假故事】
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人生
15岁的晓甜:4万元过一个暑假
家住省城漪汾街的15岁女孩晓甜,是一个初三毕业的女孩,暑假和妈妈去了一趟韩国。“我平时比较喜欢韩国明星,而且经常看一些韩国的电视节目,所以很向往去那里看看。”走之前,晓甜还特地学习了一些韩语。
从韩国回来,晓甜粗粗一算,自己一个人在韩国的花销就接近2万元。随后报名补习班,学费1万块钱。日语的培训费用4000块,小提琴费用是1000元,再加上和同学们聚餐、玩,算下来,晓甜两个月的暑期花去4万元。
晓甜的爸爸经商,家境比较优越,她用“很充实”来评价自己的暑假,长了本事,也长了见识。
13岁的龙龙:补习费就花了9000元
13岁的龙龙家住迎泽区,拿他的话来说,这个暑期“过得有些悲催”。爸爸妈妈没有和往年一样带着他去旅游,也没有报大班,而是帮他找来老师,在家一对一补课,原因就是他要上初二了,初一基础不好必须迎头赶上。
龙龙补课从7月中旬开始,上午8点起,上数学课,补习两个小时,花费150元。下午4点起,上英语课,补习两个小时,同样花费150元。这个暑期,这个家庭最大的支出就是补习费,达到了9000元。再加上其他花费,如游泳等,龙龙两个月的暑期花费超过了一万元。
9岁的乐乐:旅游、才艺班,花费8000元
去旅游、上围棋班、游泳班,迎泽区9岁的乐乐暑期算得上丰富多彩。乐乐的妈妈说,孩子性格开朗,他不喜欢窝在家里、也害怕孤单,报班学习都是孩子自愿参加的,因为那里有小伙伴,所以只要孩子喜欢、合理的支出,他们都会从经济上给予支持。这两个月算下来,孩子花费在8000元左右。
乐乐妈妈说,她的一个好朋友,打小培养孩子学钢琴,上一节课就三五百元,后来孩子大了,开始抵触钢琴,哭闹着不想学了,看着孩子痛苦,家长也就屈服了,现在孩子改学唱歌,人也变得开朗了。乐乐妈妈表示,她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家长要尊重孩子,不要帮他们选择人生,不要给他们过多压力。
11岁的佳佳:整牙花了4000元,是妈妈两个月的收入
杏花岭区北大街的11岁女孩佳佳,父亲去世,和妈妈一起生活,今年升小学6年级。这个暑假,她所有的花销就是整牙的4000元。对于这样一个家庭,400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是妈妈两个多月的全部收入。“我妈妈挣钱不容易,我的牙长得不好,医生说再不整就会影响脸型。”佳佳说,整牙的时候一点都不疼,她以后长大了,会挣钱好好孝顺妈妈。
佳佳的妈妈说:“我是中专学历,小学数学还是能辅导了的。女儿的语文和英语都还可以,不需要专门辅导。整了牙对孩子以后的脸型好,这笔费用花得很值。”
还有半个月就是佳佳生日了,妈妈想给她拍一套写真,佳佳心里最想花的钱是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狂欢谷的广告,特别想和妈妈一起去,但她不敢向妈妈表达这个心愿。
12岁的鑫鑫:放假没有花钱,和妈妈一起做功课
鑫鑫是个阳光开朗的男孩子,12岁,爸爸去世早,妈妈一个人拉扯他,他特别喜欢音乐。今年,在本报“圆百名贫困儿童六一心愿”的活动中,鑫鑫收到了一支全新的萨克斯,妈妈托人找到会吹萨克斯的老师,暑期每天免费教他两个小时。
每天下班后,妈妈辅导鑫鑫的英语和数学,打开录音机放磁带,母子俩一起听英语,一起背课文,有时妈妈先学数学,学懂了就教给鑫鑫,再一起做习题。
鑫鑫有一辆小自行车,是别人送他的二手车,每天他都和院里孩子在土路上骑车玩,这是他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刻。
鑫鑫的心愿是能在专业声乐班、萨克斯班进行系统的学习,这也是鑫鑫妈妈最大的心愿。
【暑假账单】
不同的账单,不同的负担
这是另外4位孩子的暑期账单,我们重点调查了孩子们的暑期消费和父母收入水平的对比。从其中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过暑假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啊。
1
11岁女孩小雨:(27000元)暑假花费占家庭总收入的60%
培训班:12000元(语文、数学精品小班;英语一对一辅导)旅游:11000元(呼伦贝尔、银川、北京)购物:2000元(衣物、书籍)日常开销:2000元
2
14岁男孩小江:(22000元)暑假花费占家庭总收入的110%
培训班:10000元(补习古文、物理、数学、英语)旅游:6000元(上海)购物:3000元(手机、衣物)聚餐等娱乐:2000元日常开销:1000元
3
13岁男孩小峰:(10200元)暑假花费占家庭总收入的100%
培训班:9000元(数学、英语一对一补课)周末游泳四次:200元购物:500元(文具、衣物)娱乐:500元(游泳、食物、养鱼等)
4
9岁男孩当当:(8000元)暑假花费占家庭总收入的40%
培训班:2600元(英语、语文、数学)兴趣班:3000元(围棋、游泳)旅游:2400元(九寨沟、青海湖)
○调查结论
大部分家庭,怎么也要花个六七千:1、暑假两个月总花费占家庭两个月收入40%-60%的居多。2、花费6000-8000元是主流消费水准。3、花费“大头”集中在补习培训、兴趣班、旅游上。4、初中生花费高出小学生约3000-5000元,小学四年级以上孩子的花费高出一二年级3000-5000元。5、初中生暑期补习费用最高,旅游费用最低;三年级以下小学生补习费用最低,旅游费用最高。
○特别档案
12岁的小禾,捡瓶子挣了138块5毛钱
家住杏花岭区小东门街的12岁男孩小禾,开学上初一了。妈妈重病住院,爸爸没有固定工作,靠打零工和低保补贴维持生计。这个假期,小禾基本没有花钱,没有报补习班,也没有出去玩,写完作业就到街上捡饮料瓶。“我一直都有捡瓶子的习惯,这个假期,捡的瓶子一共卖了138块5毛钱,我买了新学期的书包和文具,还给妈妈买了水果。”小禾说道。小禾说,以前暑假,妈妈做饭、洗衣服,但今年做手术住院了,所以这些家务活儿都是他自己干,他学会了做面条、洗衣服。他特别希望妈妈能赶快好起来,希望自己长大后多多挣钱给妈妈买很多好吃的。
小禾的爸爸说,一个假期没给孩子买啥东西,很惭愧。都是一块一块地给儿子钱,让他买雪糕,“孩子在街上捡瓶子,热的,不舍得吃雪糕。”
记者:你挣的钱都攒着呢还是花了?
小禾:我给妈妈买水果花了34块钱,妈妈说那个火龙果一个5块钱,买冤了,她说太贵了。我给自己买了一个很漂亮的书包,现在还有31块钱,是我的零花钱。
记者:如果有钱了,你最想做什么?
小禾:要是有钱了,我最想给妈妈看好病。
记者:1个饮料瓶子能卖多少钱?你一般去哪儿捡?怎么捡?
小禾:有的瓶子一毛钱一个,有的两毛钱一个。每天写完作业,都要走好几条街,把沿途垃圾桶里的塑料瓶子拿出来,装在塑料袋里提回家,有的时候也去饭店门口捡。另外,我还捡废纸。
记者:你学习成绩怎么样?开学有什么打算?
小禾:我在班上成绩中等。我们班同学假期都上补习班,我没有上,开学上课的时候我一定会好好听讲。下个学期我要考到班里前十名!其实我很想开学,因为在教室里捡瓶子很快,很容易。每天,同学们买饮料会扔一堆空瓶子,我一天就能捡回两大袋子。
本期调查,记者特别出了三个问题,分别请同一个家庭里的家长和孩子回答。从中可以看出,家长们大多是望子成龙,尽管其中一些人收入有限,但还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自己吃苦受累,也要咬牙坚持。而不同家庭的孩子,因为所受的“财务理念”不同,所以也隐隐折射出大不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虽然他们还都是未成年人。
【题目】
●你认为哪笔钱花得最值得、哪笔钱花得最冤?
●你认为哪笔钱花得最开心、哪笔钱花得最虐心?
●你最不想花的钱?你最想花的钱?
15岁女孩晓甜 花费40000元
妈妈:孩子初中毕业了,一个暑假都在不停地补课,学习,我带她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放松心情的同时,也让她开了开眼界,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这一趟,挺值得,也能激励她更加好好学习。以后孩子也有动力能好好学习。没有觉得哪笔钱花得不值得,都是花在孩子身上,她将来能有好的发展就更好了。最不想花的钱就是在韩国时,晓甜要买一个太贵的包包,我很不想让她浪费钱,最后换了一个价格便宜一些的。
晓甜:最值得的是我学日语花的钱,还出国游玩了一趟,看到不一样的人和事,满足了我小小的愿望。马上就要开学了,现在,我更加有方向,也有目标了。
11岁女孩小雨 花费27000元
妈妈:这个暑假钱花了不少,都是必花的,也都挺值得,没有什么虐心的。西北一直没有去过,这次到呼伦贝尔、宁夏,全家人玩得很开心。孩子学习也有动力有活力。上补习课的费用高是因为我报的是小班和一对一,价格高,她同班同学有的人三门都是一对一,我家才一门。孩子在班上是中队委,成绩一直不错,补习班主要是拔优,对孩子的学习效果挺明显的。明年她小升初,要进重点中学都是优中选优,没人会和你说课本上有没有,大纲上有没有,就是比成绩。但也不能把孩子箍太紧了,既让她学,也要让她玩,所以这钱就花得海下了。
小雨:这个暑假特别忙,我玩得特别高兴,可学得也够累的,特别紧张,都没有画画的时间。
13岁男孩龙龙 花费11000元
爸爸:只要是学习用钱,我们都会支持,实在是我们辅导不了孩子(尽管花去家长两个月工资总收入)。学习的钱最值得花,只要孩子肯学,那就不白花。再退一步来说,钱白花了成绩还是没有提高,咱也是给他花过了吧,买了个放心。给孩子花钱没有开心的,没有闹心的,只有尽心的。最不想花的钱就是给他买零食。
龙龙:这个暑假天天补课。最开始还有些兴趣,越到后面越感觉有些烦,学校布置的作业我还没有写完呢。仔细想想,我觉得花钱补习数学最值。我在我们班成绩是倒数的,数学经常不及格,这次补课老师教我,我认真听了,老师还说我有潜力,只是学习方法不对劲,鼓励我考重点,我想上了初二,数学应该会好些了吧!花的最冤的是补英语。一对一老师总是让我做题,我不会做,她就批评我,我也耍小性子,不想听了闹过情绪,她说让我今后去上职高。你说,就算你差,也没必要提前判你“死刑”吧。
我觉得花得最开心的钱就是爸爸妈妈带我去过几次水上乐园,那儿的滑梯太过瘾了,门票有些贵,一个人就要50块钱。
我最想花的钱就是让爸爸给我买些网卡,可那是梦想。我觉得补课费太贵了,挺恨自己为啥这么不争气,学习这么差,我想得好好学,不再被人笑话了。
12岁女孩婷婷 花费5000元
妈妈:我感觉孩子花费都挺正常的,都是有需要花,我们才出钱的。没有最不想花的钱。但我有最想花的钱,就是为孩子做了一个脑像图,现在知道孩子右全脑发达,有灵感、逻辑推理能力强,我想鼓励她画画。(婷婷花费1000元,报了一个普通的数学补习班,花费1200元参加一周英语外教夏令营,相对同龄孩子,报班算是很少的,她的妈妈是一名心理学工作者,她是这样认为的。)暑期不应该给孩子报过多的培训班,埋下他们“仇视”书本的种子。而且,学习不是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评价标准,请家长不要向他们施压,让他们错过了一些享受生活的时间。她反复强调:学习是个自然过程,每一个人都有自动学习不会知识的能力。
婷婷:我爱看书,这个暑期新买的历史、地理类书有10本,特别过瘾。又跟妈妈去河北旅游了一趟,去阳曲参加了封闭一周的全外教夏令营,我给自己的暑期打90分。夏令营最值,我不喜欢补习数学。我没有最想花和最不想花的钱。
○特别案例
本报小调查,在天真家被引爆
爸爸妈妈,居然对擂互辩
本报的3道同题问答题目,在10岁女孩天真的家里“开了锅”。爸爸最先提议,家长这一栏应该分出爸爸和妈妈来,“因为我俩观点就不一样。”比如说今年暑期天真钢琴考级通过了八级,妈妈格外高兴,爸爸觉得考个级纯粹是折腾孩子。一个暑期,两口子为孩子没少争过。7月份,天真忙钢琴考级,8月份学游泳、上普普通通的美术、外语、奥数班,相比于同龄孩子来说,她的花费并不算多,两个月总计4000元左右,对于这个月收入8000元的家庭来说,不过占20%的比例。
天真的爸爸妈妈有什么好争的呢?
天真暑期消费表
总计:4000元左右
钢琴考级辅导:1000元左右
游泳班:800元
美术班:400元
外语、奥数补习班:1000元
忻州农村郊游:300元
家庭基本情况、收入:一家三口,家庭月收入在8000元左右花费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20%
各抒己见
爸爸:孩子的天性是玩,现在孩子被逼得快受不了。妈妈:现在孩子吃苦、有压力,将来人生将是璀璨的。天真:不想学,暑期都没有好好玩过,想开开心心地看《七仙女》。
同题问答
1、你认为哪笔钱花得最值,哪笔钱花得最冤?
爸爸:这个暑期我们把孩子折腾得够呛。提起来我就生气。孩子七月份考级,每天弹钢琴两小时,看着孩子连哭带闹的,心疼呀!你说她这么痛苦地过了钢琴八级考试,值吗?谁也说不清楚。最值的就是让孩子游泳,孩子现在都学会自由泳了,锻炼身体多好。
妈妈:孩子钢琴过了八级,这个钱花得最值!我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她以后会尝到甜头的,会明白父母心的。
天真:我喜欢画画。别的不知道,让爸爸妈妈说吧。
2、你认为哪笔钱花得最开心,哪笔钱花得最虐心?
爸爸:最开心是游泳,最虐心是钢琴考级、英语、奥数。
妈妈:最开心是钢琴考级、英语、奥数。
天真:最开心是去画画,最虐心的还没想好。
3、你最不想花的钱?你最想花的钱?
爸爸:最不想让孩子在辅导班上花钱,特别是英语补习,补和没补一个样。最想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妈妈:学习不能落下来,兴趣必须培养,大家都是在这么做的,没有想花不想花的钱,每一项耕耘总会有收获的。
孩子:最不想的没有,最想花的钱是出去游玩。
天真的爸爸曾经多年在国外工作,当年他所在的德国家庭,年轻的妈妈也带着孩子学钢琴,一周上一节钢琴课,而且还是妈妈和孩子同时学。他表示,他不是不赞同孩子学钢琴,而是不要过于逼着她学,不要去和别人攀比。天真爸爸说:“我希望孩子不要有这么大的压力,作为家长的我们,我觉得应该尽量多给他们一个健康发展的空间。”
民生·民声
给孩子心里埋一颗美好的种子
暑假结束了,有句话——“孩子烦我千百遍,我待孩子如初恋”,被三四十岁的家长微信里一转再转。
这个暑假,在自己的“小时代”里,孩子们或在补课,不论成绩好坏;孩子或出门旅游,不论国内国外。
补课是为了成绩更高,旅游是为了孩子见到外面的世界,既合情又入理。可还是有隐隐的担心,这样的假期,越来越雷同,千人一面,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究其原因,不外乎家长“成功”价值观的趋同,还有越来越深的未来焦虑。
当然也有例外,小禾的故事就深深地打动了我。脑海里不由一再闪现,一个瘦弱娇小的身影,拎着大大的塑料袋,顶着火一样的日头,打开一个个垃圾桶。想着他病床上的妈妈,收到儿子用捡瓶子卖的钱买来的水果,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动与难过。这个小男孩,在贫寒的家境中,没有抱怨只有感恩,是为什么?
仍然进行中的李某某的庭审、网上穷爸爸富爸爸没玩没了的争论,我们不由不思考:孩子的成功,是由多才多艺高分高能决定的吗?
所以,不论穷暑假富暑假,我们关心暑期孩子们的消费方向,更是想知道孩子的态度和成长的脚步。希望家长更重视孩子内心的成长,在孩子心里埋下一粒种子,能够让它生成一颗既储备丰富知识、又有高尚品质情怀的果实。这些,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也是真正让我们关注和思考的。认识到这些,一样在花钱,一样在付出,可能,收获却不一样。
赵晋燕
除署名外,28、29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马继玲 崔玲玲 实习生 张姝妹采写
(为尊重被调查对象隐私,文中涉及均为化名)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