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80后农民变“变脸王子”(图)

时间: 2013年08月30日04:29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张林峰在表演“变脸”。


张林峰每天都要练习吹唢呐的基本功。


张林峰在演奏葫芦丝。


吉县土生土长的农民张林峰,不仅熟练掌握了唢呐、竹笛等多种乐器的表演技艺,而且潜心学成了“变脸”,眼下,他又要进军魔术世界——


初秋时节仍是酷热难当。在吉县的一次消暑文艺汇演活动中,一位80后小伙子身穿黑色戏服,肩披红色披风,伴随着川剧变脸乐曲,在转身挥手间,六色脸谱熟练变换,赢得了观众的连声称赞。能让吉县父老乡亲们亲眼看到这样精彩的国粹变脸表演,还真得感谢这位农民出身的吉县第一“变脸王子”张林峰。


张林峰本是1988年出生的土生土长的吉县农民,因为身怀 “绝技”,经常参加演出,被录用为吉县文联特岗人员。最近,这位吉县“变脸王子”很忙,除了在吉县文联工作外,他还全力以赴地参加了当地的多场消夏文艺汇演的节目表演,同时,也受到临汾大宁县、乡宁县、隰县等县的邀请,去参加各县消夏文艺汇演。从玩世不恭、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到成为熟练掌握唢呐、竹笛等各种乐器的草根艺人,继而成为了吉县的“变脸王子”,张林峰对艺术如痴如醉的态度,造就了他不平凡的艺术人生,也激发着身边的青少年为梦想而战的勇气。为此,笔者在一次演出之后采访了张林峰。


唢呐吹出一片天


张林峰是吉县壶口镇下市人,他的爷爷是唱戏的老艺人,爸爸是位民间吹唢呐的好手,经常受邀服务婚丧嫁娶各类场合,赚钱养家糊口。2002年,张林峰还是个13岁的孩子,在初中班级里他是一个典型的“顽皮分子”,整天不喜欢学习,只知道玩。有一天,父亲带着跟他学习唢呐的一个孩子忙完庆典活动,给了那孩子20元钱报酬。这一幕恰巧被放学回家的张林峰看见了,对唢呐还完全没有概念的他当时只觉得原来吹唢呐也是可以赚钱的。于是,他便向爸爸提出要求,开始跟着爸爸学习吹唢呐。


2003年初中毕业后,他进入运城稷山安福艺术学校,开始正式学习唢呐。等到毕业的时候,他的艺术成绩在学校里排名第一,还学会了竹笛、葫芦丝、笙、巴乌、陶笛等多种民族乐器。从开始上学到中专毕业,他只在这一次绽放出了从未有过的光芒。当时,学校保送他去山西省职业艺术学院继续深造,但是家境贫寒的他,考虑到昂贵的学费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


虽然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但是他却没有放弃他的唢呐梦。自知学艺不精的他,辗转联系到人称“晋南唢呐王”的李铁山老师拜师学艺。当时,李铁山老师在临汾办班教学,一星期只上一节课,当了解到张林峰的家庭情况,老师特意对这个深爱唢呐的孩子给予了照顾,别人一节课学费是100元,而张林峰只需50元。可是这一星期50元的学费对张林峰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负担,他心里明白这学费是爸爸妈妈勒紧了裤腰带为他节省出来的,便更加努力地练习唢呐。为了省下每个星期上课时的来回车费,张林峰干脆租了个便宜的房子住在了临汾。在不上课的时候,他每天都在滨河路锣鼓桥下练习吹唢呐,早上从5点到10点,下午从4点到7点。那几年,这样的练习从没间断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林峰终于拿着唢呐吹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从2007年开始,他参加了中央电视台 “梦想剧场”“五一七天乐”、山西省第六届文化艺术节暨中央电视“激情广场”、上海世博会、北京农博会等各种活动与演出。曾与乡宁人称“小阿宝”的左明科先生参加山西卫视 “越唱越红”栏目获当期擂主,还获得了山西省迎奥运 “大昌丰田杯”三等奖,山西省民歌、民舞、民乐调演大赛铜奖等奖项。


唢呐让张林峰与艺术这条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艺术人生从此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涉足“变脸”


在唢呐界小有名气的张林峰,并没有安于现状。2011年,他把自己的目标放在了学习“变脸”这个神秘国粹上。


很早以前,张林峰就在电视上看过别人表演的“变脸”节目。他觉得好看、有意思,当时他就有了要一探究竟的想法,但是一直全力学习唢呐,所以就搁置了,后来慢慢就淡忘了。2011年,他的一次表演结束后,吉县文化局的强朝晖局长对他说,有没有可能再学习一种吉县没有的艺术,丰富一下吉县的文化艺术形式。这下,他才突然回忆起了曾经的那个想法,于是,便开始涉足“变脸”这门艺术。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别说吉县找不到一个精通“变脸”的老师,就是要找一个会“变脸”的人都难。无从下手的张林峰,便开始在网上搜索关于“变脸”的视频,反复摸索,一个短短的视频,他能坐在电脑前看上几个小时。播放、暂停、从头再来……这样的动作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慢慢地他对“变脸”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接下来便是找老师了,他同样是靠着网络搜索,不断寻找、决策,最终将目标指向了临汾蒲剧院的川剧变脸大师杨辉老师。跟老师用电话联系了之后,杨辉老师答应教他学习“变脸”,但是只教一节课,而且要先交5000块钱的定金,用来为他定做 “变脸”所需要的演出服和脸谱,等到所有的东西都做好了之后,再联系他去临汾学习,补交5000块钱的学费。当时张林峰没有任何怀疑地就给杨老师汇过去了5000块钱,然后便是坐等消息。那一段时间他真的是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怕这个在网络上找到的老师万一是假的,5000块钱便打了水漂;兴奋的是,如果这个人真的是杨辉老师,那在不久就可以圆了他的 “变脸”梦了。带着这样的心情,张林峰又一头扎进了“变脸”视频里,甚至开始学着样子练习“变脸”动作。


不久,杨辉老师便联系他去学习。当穿上为自己定做的演出服时,张林峰异常兴奋。他带着“装备”一转身一挥手给老师露了一手——竟然成功变了一张脸。杨辉老师看到后惊讶不已,连连赞叹张林峰是个有天赋的孩子。于是,便更加用心地教授他“变脸”的技巧。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变脸”这门艺术需要自己去探索,很多东西老师不教,只有自己慢慢体会。首先“变脸”是需要有功底的,对踢腿、把杆等基本功要求较高,而且想要练好“变脸”是要有个好身体的,脸谱上只露两只眼睛,功底不好的人会感觉憋气,甚至窒息。于是从老师那里学习归来后,张林峰每天早上都在吉县文化广场练身段、步法等基本功。同时由于“变脸”是国家认定的二级保密技艺,他每天还要等天黑以后在家里穿上演出服,偷偷练习“变脸”的具体步骤。日复一日,他能坚持变化脸的张数越来越多,终于变成了一个颇有功底的“变脸”人。


首次演出,可能是每个表演者终生难忘的。张林峰第一次表演“变脸”,是2012年年初吉县文联举办的新年茶话会上。虽然他有很丰富的唢呐舞台经验,但是表演“变脸”却是第一次。看着台下县里的领导和其他观众,他有些慌,但又有股非要演好的韧劲。当主持人报出有位吉县小伙子要表演“变脸”时,台下观众发出惊叹的声音,个个睁大了眼睛,屏住呼吸等待张林峰出场。张林峰披着红色披风、操着步法出场后,流畅地变了3张脸,迎来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可到了第4张脸的时候,他一个失误,只把半张脸变走了,而另一半还留在脸上,他赶紧狼狈地用手掀开了袍子去掉了脸谱。这一个失误并没有让观众喝倒彩,反而像是鼓励他一样,台下响起了更加响亮的掌声。张林峰边感动着,边完成了剩下的表演。当他在结束时向观众鞠躬的时候,台下观众掌声不断,这是对他表演的肯定。


虽然那次表演的收入很微薄,但是已经让张林峰的“变脸”表演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这两年来,张林峰频频登上各种舞台,技术越来越精湛,邀请他表演的人也越来越多。


进军魔术世界


眼下,在不断提高自己“变脸”技艺的同时,张林峰计划进军魔术世界。


张林峰开玩笑地说:“到现在为止,吉县好多人都不知道我就是那个表演‘变脸’的人。我得学个能让自己‘露脸’的艺术。”哈哈大笑完,他又严肃地说:“学文艺技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学什么都要想好,是否适合自己,并不是强求的。之所以选择魔术,是我自己觉得特别神秘,很喜欢,而且县里没有,想要让自己成为那个突破的人。”


张林峰以前比较自卑,自从走了文艺这条路,他慢慢开始变得外向了。他希望自己变得更好,自身表演能力越来越好,学到更多具有“神秘感”的艺术,把自己打造成艺界全才,能有个属于自己的“大舞台”。


陈健翔 窦晨丹 贾妮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