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关注“老年节”系列报道之五:谁来为老年人药箱解开那把“烦心”锁

时间: 2013年10月15日00:28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省城柳溪街有家“仁和大药房”连锁药店,虽然门脸不大,但知名度很高。“它可是我们老年人的大福音,不是说那里的药有多全,关键给你免费送。”一个遛弯的大妈指着药店门口的 “免费送药热线”,颇为感慨地说,“前半年,做了个大手术,出不了门,子女都不在身边,我需要啥药都是人家药店小姑娘给送的。”


除了这家小药店,周边还有五六家其他连锁药店,但提供免费送药服务的仅此一处。“这片的小区有3个,都是老居民区,小区居民也以老年人为主。也许是看到了商机,也许是看到老年人生活的难题,但仁和大药房这件事做的真的很实在。”“好是好,但有些问题还是不能解决,比如过期药品的处理、治疗慢性病的低价药难买等等。”问起关于老年人家庭药箱的意见,坐在街边晒太阳的老人们纷纷说。


低价药、常用药去了哪儿?


“就以我为例,30年前,我患了高血压。那会儿,医生给我开了地巴唑片、罗布麻片,病是慢性病,药得常年吃,但几元钱一瓶的药,咱吃得起。可如今,市场上的降压药品种类越来越多,有国产的、有进口的,效果怎么样不知道,价格是越来越高。再找便宜的地巴唑片、罗布麻片,难呐!”一位姓王的老人先开口说道,他今年已年近八旬,除了高血压,没有其他毛病,吃药几十年,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便宜药变成了稀罕药,现在他吃的这两种降压药,都是儿子托医药公司的朋友帮忙买的。像他身边的很多老伙伴都或多或少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常年用药,但琳琅满目的药名、日益增长的药价,着实让不少老年人跟不上“节奏”。


记者随便走进一家药店,除1元多钱的维C银翘片还摆在柜台角落外,如维脑路通片、氯霉素眼药水、红霉素针剂等曾红极一时的特效廉价药,在药店已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往往是成分相同、规格相同却价格昂贵的药物。“经典廉价药市场难觅,主要原因在于这类药品利润过低。”太原市中心医院药房的一位药剂师介绍,廉价药绝大多数是使用多年、技术成熟的普通药、基本药,由政府定价,药价一旦核准很难调整。但近年来,原材料、人工、物流等成本不断上升,药品的生产成本也逐年提升,企业不得不减产或停产,转而生产其他同类不同名的药物。


过期药、假冒药谁来帮鉴别?


老年人出门不便,子女又不在身边,为防不时之需,子女会在老人家里备些急用药。可岁数大了,老眼昏花、记性又差,很多药品过期了也不知道,还会继续吃。“上周末,我女儿回来又帮我买回一堆感冒胶囊、牛黄解毒片等常用药,我说你买这么多药干嘛,以前的还没吃完呢。她说,以前的药都过期了,不能再吃了。我倒是听说药店有回收过期药的活动,但定期举行,我也记不住时间,而且我行动不便,走不了远路。”80岁的刘奶奶子女都不在身边,常年独居,生活还算能够自理,但人岁数大了,很多事情都力不从心。刘奶奶的女儿在外地的医院工作,难得回来一次,回家的第一要务就是帮老母亲检查家里物品的生产日期。这不查不知道,家里一小半的东西都已过期,另外,还有些假冒伪劣的保健品也被束之高阁。“那些保健品都是一些小公司在小区忽悠老年人买的,没疗效还算好,有些甚至会对人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刘奶奶的女儿告诉记者,她常会打电话告诉母亲不要买那些保健品,可是人岁数大了,戒备心反而小了。“如果药店、社区或食药监局等部门,能关注一些我们老年人的用药问题,安排些有益的健康讲座,或组织上门送药、上门回收过期药的活动,我们举双手赞成。”老人们提议道。


见习记者王倩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