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红楼梦》中蕴含着五大冤案?(图)

时间: 2013年08月20日03:44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张志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运城一学者为《红楼梦》做120回历史年代划分表


学研究博大精深,研究者不乏其人。我省运城市就有一位执著的研究者,十余年,持之以恒解开了她所理解的《红楼梦》中隐藏的五大冤案。并为《红楼梦》做了120回的历史年代划分表。


这位研究者叫张志坚,是一位水利工程师,运城市红楼梦研究会会长。“《红楼梦》创作的主要意图是撰写五大冤案——长生殿冤案、桃花扇冤案、曹寅冤案、魏廷珍冤案和孔圣人后裔冤案,补充明末清初的历史。书中开篇说的‘女娲补天’,其实补的正是清史中不敢写的历史。它是借小说之体,返清初历史之真魂。”张志坚说。


张志坚简介:


张志坚,山西翼城人,高级工程师。出版有《另说红楼》《红楼梦真相揭秘》、诗集《感动黄河》等。现为中国红楼梦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黄委会作协会员、运城市红楼梦研究会会长。


《红楼梦》第一大冤是《长生殿》文字狱冤案?


记者: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孙子,这是胡适考证出来的。目前,红学研究中也只有曹寅冤案一说,并无其他几种冤案的说法,你是如何得出《红楼梦》冤案说的?


张志坚:那是因为没有人很好地研究甲戌本,甲戌本的目的就是指出康熙朝早期《长生殿》《桃花扇》和曹寅三大冤案,再依据后四十回中的元妃去世日就可以推算出雍正乾隆朝的魏廷珍冤案和孔圣人后裔冤案。


我从甲戌本《凡例》中得出:《风月宝鉴》的点睛内容是“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由此确定第九回至第十二回为《风月宝鉴》的具体内容。二是,在《风月宝鉴》这四回内容中的第十一回发现,凤姐在贾敬过寿时所点戏剧《弹词》为《长生殿》剧中的第三十八出。三是,在《长生殿》剧本《例言》中得知“棠村(梁清标)相国”。四是,在甲戌本第一回批语中得知“棠村为《风月宝鉴》作序”。五是,在《正定县志》中得知《(棠村)梁清标墓志铭》,并读到“棠村,康熙三十年八月病逝”。六是,在《长生殿》作者《洪升年谱》和其师尊《渔洋山人自撰年谱》中得知:长生殿康熙二十七年出台由棠村梁清标相国主持上演,并于康熙二十八年八月遭祸文字狱。由此推得:《风月宝鉴》书产生于康熙二十八年八月至康熙三十年八月之间。


记者:为《风月宝鉴》作序的棠村是何许人?他对红学研究有何价值?


张志坚:《风月宝鉴》故事乃《红楼梦》雏形,作序人为清康熙年间相国梁清标,也就是棠村。


说来真是机缘巧合。一次我看到一本老版《长生殿》剧本,书前面《例言》中写道“棠村(梁清标)相国则称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红楼梦》书第十一回、第十七回两次点《长生殿》,而这本《长生殿》开头就写出“棠村”,料定此人与《红楼梦》有关。


研究发现:梁清标,字玉立,号苍岩,又号棠村,直隶正定人,康熙二十七年相国,著有《棠村词》《棠村乐府》《棠村随笔》。我非常高兴,《长生殿》正是康熙二十七年。我查阅《赵秋谷年谱》《洪升年谱》《宋荦(漫堂)年谱》和《王渔洋事迹征略》证实了这一点。再后来我到梁清标故里,得到《梁氏族谱》,《墓志铭》中有“棠村梁清标”康熙三十年八月病故字样。其为《风月宝鉴》作序,应在去世之前,所以甲戌本等于间接给了《风月宝鉴》一个精准时间。


贾雨村身上有清朝军机大臣魏廷珍的影子,此人是《红楼梦》撰写者之一?


记者:你是如何得出贾雨村就是历史人物魏廷珍的?


张志坚:红学界许多人议论要删去《红楼梦》后四十回,说是文字水平相差很远。这倒让我满心好奇,发现从八十二回以后反复地写贾雨村。梳理查证的结果是:九十五回“甲寅十二月十九日”元妃去世前,进入贾府报告消息的“军机贾雨村”正是五十三回“腊月升为大司马”的魏廷珍。


为此,我做了详细比对,从考取探花、江南为官盐政、年龄大小、湖北巡抚任职、雍正十二年腊月任兵部尚书、乾隆初罢官革职等方面,我肯定魏廷珍就是贾雨村的原型。且《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一百二十回是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这其实就是说: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记者:你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这个魏廷珍吗?这显然与周汝昌的研究有所背离?


张志坚: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就是魏廷珍归结红楼梦。“曹雪芹”只是魏廷珍的笔名,也是一个群体作者的综合笔名。这在《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借贾雨村之口有交代,我只能说曹雪芹不是唯一的作者。还有吴玉峰、孔梅溪、棠村等参与。《红楼梦》第一回也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回目,分出章程,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第二十二回还批语:“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可知,一个归结者,虽然作了大量的工作,但这部书还不能算是一个人写的。


魏廷珍是河北景州县人,康熙五十二年的探花,才学超人。他留下的《课忠堂诗抄》共十八卷,是一部变相的魏廷珍年谱,这部书现存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细研其作,有关于“雍正甲寅年”的记载,这与《红楼梦》九十五回的元妃去世日相对应;在《使豫集》中听到与黛玉“花魂鸟魂”一样的《花魂》《鸟梦》姊妹声;读《燕南集》红楼味更浓,“独向秋霜舒傲骨,不随春雨放花枝。”“众芳乘令夸朱紫,傲骨应须发较迟。‘犹如黛玉’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等等。总的说,看完《课忠堂诗抄》,我们会毫不含糊地得出一个如《红楼梦》中的结论:魏廷珍风尘怀闺秀,魏廷珍归结红楼梦。


《红楼梦》楔子中“东鲁孔梅溪”就是《桃花扇》作者孔尚任?


记者:你是如何确定《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就是“东鲁孔梅溪”的?


张志坚:在研究《长生殿》的同时,我在清金埴《巾箱说》《不下带编》和王应奎《柳南随笔·续笔》中已经反复读到《长生殿》与《桃花扇》为姊妹篇、两位作者有“南洪北孔”称号的记载。知道继康熙二十八年《长生殿》文字狱后于康熙三十九年又发生了《桃花扇》冤案。


孔尚任罢官后的第五年即康熙四十三年六月,洪升自曹寅织造府演出《长生殿》返回时落水身亡,他深怀兔死狐悲之感,不断思考自己的冤案。康熙四十四年他随衍圣公孔毓圻见到第五次南巡路过曲阜的皇帝,受到冷遇后,知冤案将石沉大海。康熙四十五年秋天,他走到棠村梁清标故里,这时的正定(古称真定)知府刘中柱是他在户部时的上司。在正定他得到棠村作序的《红楼梦十二支》原稿底本,并改题为《风月宝鉴》。他在《长留集》中留诗《借书在真定作》云:“依刘成底事?高卧郡楼前。冷馆秋添雨,疎槐晚断蝉。病深嫌酒气,愁极废诗篇。赖有书堪借,钩帘对古贤。”这就是告诉后人,《长生殿》冤案涉及五十一人,有棠村梁清标相国作序传后人知晓,如今《桃花扇》冤案我一人,只能“赖有书堪借,钩帘对古贤。”


于是,他改写《红楼梦十二支》原稿为《风月宝鉴》,就是借《长生殿》文字狱事件之魂,叙述《桃花扇》剧与自己的悲惨遭遇;同时借棠村相国临死前为该书作序的伟人之名,流传自己这位圣人后裔的无人诉说的千古冤情。


记者:孔尚任是圣人的六十四代后裔,为什么又有一个孔继辈后裔冤案?


张志坚:《红楼梦》中原本有四大冤案,在该书将印刷时,乾隆朝后期又发生了孔继汾、孔继涑两件直接由乾隆皇帝拍板的冤案。孔继汾撰写《孔氏家仪》受到状告,说是对清王朝不敬被罢官后离家客死江南。孔继涑说是遮住了代表皇帝的“紫微星”光泽,被抄家,软禁“玉虹楼”12年,临摹历朝名家书法。老年后离开曲阜,客死他乡。最后棺椁回家时,下旨用锁链加固,不准入孔林被葬在距孔林3公里的一棵大柳树下。


第五十三回宝琴所看匾额落款原本是:特晋爵太傅前翰林掌院事王希献书。但是这个落款的涂改,不是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高鹗活字印刷后涂改的,而是之前就涂改的。因为庚辰本、戚廖生序石头记本均是“衍圣公孔继宗书”。


记者:就凭这几个字,就可以确定出这两大冤案吗?


张志坚:这同样符合胡适先生确定曹寅冤案的“绝版历史信息法”。因为孔继辈衍圣公是雍正十三年九月乾隆皇帝登基前补增的,有圣旨为证。


记者:到目前为止,你出版了《另说红楼》《红楼梦真相揭秘》两本书,是你研究红楼的成果的展现。但据我所知,有不少人认为你的一些推论不太符合逻辑,结论有些牵强。你对此怎么看?


张志坚:我经过艰苦的探索与研究,求得一系列全新的成果,这在红学界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由衷地希望与红学专家、红学爱好者交流探讨。


记者:你是搞水利工程的,怎么会想到要研究《红楼梦》?


张志坚:从小家里有一对青瓷蓝花瓶,上面画着一胖一瘦两位美女,大姐说是《红楼梦》故事中的人物,从此就烙下了印记。算是一种情结吧。


记者手记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用考据的方法来考证《红楼梦》一书的真谛,而不同于“旧红学”的“索隐”——“附会”和“猜笨谜”。1953年,胡适弟子周汝昌所著《红楼梦新证》出版,更是红学的一大高峰。在央视《百家讲坛》推波助澜下,红学又恰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重新变得“木茂林森”,且有“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势。热爱红学的人越来越多,而张志坚就是其中一个执著的研究者。她用十多年的时间求证一个假设,并将其研究成果呈现给大家,其中难免有不被认可之处,有待求证之处。中国红学会常委二月河在谈到张志坚的研究时,这样评价,“这些资料很有价值,需要专业红学研究者参与进来,深入地讨论研究。”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红学家和红学爱好者发表高见,展开论战。因为,学术争论才是打开谜团的最佳途径。


本报记者 周俊芳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