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游泳等级达标的山西唯一指定基地,除了星期天平时光顾者寥寥——
新闻背景
全省首座拆装式露天泳池在太原开放,是全民健身中心在夏季的一个最大亮点,它弥补了省城没有室外泳池的空白,也为“投身自然,休闲健身”的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然而,从去年泳池开放后到今年暑期,尽管又为孩子们增加了“水上乐园”,但是,这座被国家授予全民游泳等级达标的山西唯一指定的基地,除了星期天,平时却光顾者寥寥。
是游泳的费用高吗?这里的价位太原最低。是水质有问题吗?这里采用了最先进的循环系统,水质完全达国家标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室外泳池受冷落呢?
1 室外活动意识差电脑屏前孩子多
按说,夏季学校放假,暑期酷热,正是孩子们游泳健身的好时机。从省全民健身中心露天泳池统计的情况来看,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并不多。这些孩子假期干吗呢?一项社会调查说明了问题:一多半的孩子不喜欢室外活动,窝在家中上电脑、QQ聊天……即便出门,也是有车坐、有空调吹……
省游泳协会多位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去学校组织的集体游泳没有了,系统组织的学生达标活动减少了。现在考试虽然增加了体育分,但很多学校和家长只是应付,并没有真正重视体育,假期补习文体课的情况仍然为数不少,使孩子们建立不起室外活动意识,不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学生们身体素质普遍下降。
对此现状,社会各界忧心忡忡:现在的学生体形越来越胖,近视眼、高血压等日趋增多;征兵体检,青少年的合格率呈低落走势,一旦祖国需要,这怎么能保家卫国?怎么能适应我国周边越来越激烈的海上竞争?
意识决定行动,谁来培养孩子们走出家门,投身室外活动的意识呢?
2 自我保护意识差 野游溺水事故多
每年暑期都要传来因野游溺水身亡的悲剧。2011年,一名大学生在省城汾河公园溺亡;2012年,一名男子在太原晋阳湖野游身亡……
野游每年要死多少人,没有看到统计数据,但溺水身亡的都是鲜活的生命,大多是孩子,都是喜欢游泳的人。痛心疾首之时,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年年野游夺人命,年年野游人却在增多?
“喜爱水是人的天性,游泳是一项令人向往的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是夏季消暑解热最好的方式,但人们在只顾痛快时,却忘记了自我保护,忽视了河水的无情,没有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曾经有过省游泳队主力队员经历、现在已创建起山西晋众游泳培训机构的牛江华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心情特别沉重。他告诉记者,自己经常去汾河公园散步,每次都能看到野游的成人与孩子,看到后,他就诚恳地向人们讲野游的危害,可是过几天去,看到还有人野游。
“是城市游泳资源不足,特别是缺乏室外游泳场馆。”基于这样的认识,并出于社会责任感,牛江华下决心在省全民健身中心建起室外游泳池,向人们传授救护知识和各种游泳技能。虽然他为此已投入了100多万元,每年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但他却认为值得。他的目的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野游的危害,只有拥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才是游泳健身的完整概念。
据调查,近两年来,省全民健身中心室外游泳池已组织起了20多人的教练队伍,个个都有国家资格证书,已向数百人传授了自我救护和游泳的技能。但这与野游的人群相比,只占很小的比例。对此,许多教练发出深深的感叹:野游只能省几个钱,但与珍贵的生命相比,哪个重要?这只能说明,我们社会宣传的力度还不够,还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没有使人们真正树立起“远离野游,珍惜生命”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室外游泳发展差 需要政策扶持多
事实证明,游泳运动要全面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并付出艰辛的努力。
游泳运动在体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竞技体育中是除田径以外的第二大项,公开水域被列入奥运会也加重了室外游泳的分量。因此,它在群众中的普及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这些年,我省经过努力,在跳水和游泳项目上培养出了像亮晶晶组合、赵瑾、薛瑞鹏等在全运会、世界杯夺冠和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创造了山西游泳运动的奇迹。但在今年的巴塞罗纳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却无一山西选手参加,这反映出了我省游泳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的现状。因此,我省开展这项运动,更需要全方位调动社会的积极性,并为其发展提供多个支点。
从我国游泳先进省市的发展之路和经验来看,当地政府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对于游泳运动的普及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上海市采取了“政府贴一点、场馆让一点、市民出一点”的办法,鼓励建设游泳场地,使更多的人走进游泳池。杭州市出台了每建一个游泳池补助15万元的政策,鼓励全民游泳健身。无怪乎浙江省能接连出现罗雪娟、孙杨这样优秀的世界级选手。
山西是一个缺水的省份,没有南方省市水多湖广的自然条件,而且还易受到自然气候的限制,这就更需要用优惠的政策去呵护扶持游泳场馆的发展。像牛江华这样有思路、有责任心的体育产业投资者,政府就应该保护他的积极性,对他想为省全民健身中心打造游泳品牌的举动给予更多的支持。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投资者站出来,创造出布局更加合理的游泳场馆,创造更易于大众接受的消费环境和良好氛围。若此,省全民健身中心室外游泳池所遇到的尴尬还会存在吗?
本报记者 李春耕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