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14岁少年考上清华(图)

时间: 2013年08月16日05:38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课余时间爱读书、练书法、打篮球的范书恺。


手捧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范书恺(中)与父母在一起。


 5周岁直接入学上四年级;不足8周岁小学毕业;未满14周岁就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并被清华大学录取……河曲县少年学子范书恺的经历这几天在当地被人们广为传诵——


自古英才出少年,河曲学子写传奇。今年高考成绩揭晓,河曲中学少年学子范书恺以601分的好成绩名列全县第一,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其后借助国家面向贫困县实施的专项生政策机遇,他又幸运地被清华大学录取,一下子轰动本县及周边地区。他不足8周岁小学毕业、未满14周岁高中毕业、又圆梦清华的传奇经历,一度被人们广为传诵。许多家长、老师和学生都希望能了解一些范书恺成长的经历,以及他的学习方法等。于是,带着探询的心理,笔者在范书恺即将开学走进清华大学之前,登门走访了范书恺和他的家人。


父母是其早教老师


这是一个温馨幸福的三口之家,父亲是河曲县公安局干部,母亲是县实验初中教师。范书恺生于1999年12月,当下还不满14周岁。他中等身材,剑眉短发,戴一副低度近视眼镜,乍看上去就是一个初中生的模样,但又明显成熟。我们二次见面已不拘谨,他依旧快人快语,思路清晰,话语流畅,眉宇间神采飞扬,谈起读书学习等话题颇有见地,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书恺有一对负责任、肯牺牲的优秀父母,他们给了孩子良好的早期教育和成长环境。书恺的母亲深有感触地说:“孩子可塑性强,全在于大人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小时候惯下赖毛病,大了就不好纠正了。”


书恺的母亲在他一周岁左右,能呀呀学语时,便有意教他认说汉字,和他一起看图画书、故事书,边讲故事边指认字。母亲还经常将一些字和词语用彩笔写在本子上,让他刻意认读。再就是随时随地教他认字,墙壁上的、广告牌上的、物品上的等等。父亲则经常利用一些玩具、扑克牌、象棋等和他做数字游戏,在快乐的游戏中教他认识数字,练习简单的运算。渐渐地,书恺在两周岁左右就能认上千个字,能口算10以内的加减乘法了。


在他两周岁那年,父母亲渐渐发现他记忆力和领悟力特别好,为了进一步培养他,就专门买了教学挂图,借了五年制小学一至十册课本教他,从拼音、字母、加法学起,同时练习书写。语文学习按课本字、词、句、段、篇(课文),进行听、说、读、写、记,该背诵的背诵,能理解多少理解多少;数学学习则根据学科特点系统整合教材,视孩子接受能力找规律逐步加深各种运算和应用题教学,如学习加法,学了一位数、两位数后,接着就学进位加;英语教学主要选择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新概念英语》,还买了整套光盘练习听力;其他如思想品德、自然、科学、社会等课程亦都学习。其间,父母亲还自制了小黑板,购买了小桌凳,只要得空,就在房间里、院子里专门教他读书学习,做“课课练”。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几乎每天都教,在家一切围绕孩子转。”


5周岁入学四年级


范书恺5周岁时即已学完小学的主要课程,而且还探到了初中的一部分内容,如数学认识了负数,语文能背诵二三百首(篇)古诗文,英语学完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一半内容,听力已经达到了正常初中生的水平,初中英语课本内容也能较流利地读下来。


5周岁那年,父母亲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征得学校同意后,直接把书恺送进四年级学习,老师担心这么小的孩子上四年级会很困难,试着让他做了一份数学题,没想到一会儿就做出来了,而且全对,现场的老师们都很惊讶。实际上在此之前,小书恺把小学以前的毕业试卷都做过了。而他这样小的年龄就上四年级,在河曲教育史上也是破天荒的头一个。


刚开始,因为实在太小,书恺有过几天不太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不太会学习,但后来就逐渐适应了。入学后第一次考试,他居然考了年级第一,老师和同学们对他更是另眼相看。不满8周岁那年,书恺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学毕业升入县实验初中,中考以604分的较高分,圆满完成初中学业。高中他就近在河曲中学就读。这3年,书恺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勤学态势,各科学习均衡,成绩稳定。


范书恺在学习上从来都不取巧,总是一步一个脚印,他做的题比别的同学都多。从小学四年级一直到高三年级,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在学校就都做完了,放学回到家里另外找题做。上学期间他基本不看电视,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仅看看央视科教频道《我爱发明》等栏目,从不看电视剧。上高中前主要是父母帮他买习题、学习用书、一些名著和期刊杂志,到高中时他就自己买。除父母亲外,字典、词典、辅导书、课外书、网络等等,都是他在家里学习的好老师和好帮手。他偶尔也玩玩电脑游戏,但高三年级除了学习之外,他一年几乎没玩过电脑。高考结束多日了,在他家一间卧室的床上,还放着他做过的一摞二尺多高的习题卷。他始终如一的自觉自励和特别能坚持的好品质,很大程度上缘于早期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说:“孩子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主要就是坚持得好,学习上从没松懈过。”


“孩子的学习要求必须严格,不能打一点折扣。”书恺的母亲如是说。上学8年,书恺的作息时间一直很有规律:早晨5点40多分起床,洗漱、吃饭之余,还要学习一阵;中午小睡一会儿;小学期间晚上10点前入睡,初、高中则经常要学到10点以后。高三一年每天晚上更是学到12点半,从不例外。尤其在高中假期,书恺每门功课至少要做30多套题,寒假则平均每天两套。他还经常在家借助电脑网络学习。而只要他在家学习,父母亲从来不看电视,而且不管多晚,只要有空就始终陪在他身边,三个人每人一本书,各看各的。


阳光少年兴趣广泛


严格的家庭教育和多年的勤奋学习,范书恺并没变成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知埋头死读书的 “小书虫”,相反他是一个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阳光少年。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小书恺的父母也深谙这一规律。小时候在家学习之余,也适当地让书恺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和他做游戏、听音乐、看动画片、读课外书……家里买了《猫和老鼠》《蓝猫淘气三千问》、电视剧《西游记》等整套的光盘供他观看,还买了适合儿童阅读的一系列童话故事书让他阅读。


读书是范书恺的最大爱好。好多书籍他在入小学四年级前就已经读过了。父母亲为了他看书方便,曾专门在县图书馆给他办了借书证,经常带他去看书借书。从小到大,父母都全力支持他多读书,读好书。粗略估计,10余年来父母仅在为他买课外书上的投资就高达一万多元。在书恺的书房书柜里,摆满了许多种书。家里的藏书,他大都看过,许多书还不止看了一遍。高中学习紧,多数课外书他都是在初三以前就看过的。他既看“正书”,也看“闲书”,可以说涉猎广泛。


打篮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跑步等是他爱好的体育运动,在篮球场上的爽朗笑声和带球、上步、投篮的灵活身姿,让他活泼好动的少年天性显露无遗。他还喜欢听音乐、练书法、看网络小说、电影、动画片、动漫等。学习之余,他也喜欢玩玩电脑游戏,但很有节制。在得知自己被清华大学录取后,他没有沾沾自喜,每天依旧平静地生活,坚持读书,还坚持练字,他想继续充实自己。他的理想是将来朝着科研的方向努力。


政策助力圆梦清华


河曲县今年的高考考生是“专项生”政策的首批受益者。高考结束范书恺估了605分,分数出来是601分,差距很小,一个令人可喜的成绩。通过多方了解得知,清华大学在山西有专项生指标的情况下,父母亲和学校老师都支持他填报了清华大学,没想到还真就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录取了。


书恺从来没有参加过什么补课班、特长班,他的成功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面对成功,范书恺说:“从来没有当自己是什么 ‘神童’,自己其实也没什么特殊,主要就是在家父母帮助检点、培养、引导,坚持学习;在学校紧跟老师的步调来,与老师配合,认真听讲、思考、做题、讨论。”而他的父母亲对人说得最多的是:“这孩子资质好,品质好,习惯好,有毅力,能持之以恒。”


范书恺书桌的玻璃板下有好几张字条,是父母在不同阶段写给他的鼓励的话,最近的一张是在知道他的高考成绩后写的:“你人生的画卷正徐展待书,学海宽广正待你云帆直挂。在你前进的旅途中,爸妈将一如既往为你铺路搭桥。奉献给你的或许是一缕抚慰的清风,或许是一碗解暑的茗茶,或许是一个深情的注视,或许是一声热情的呐喊助威。学海驰骋中,爸妈将与你全程陪伴,祝你鲲鹏展翅,击水三千。拳拳爱心、无限祝福尽在字里行间。”


8月21日,是书恺去清华大学入学报到的日子。在此之前,他还从来没有去过北京。他的父母说要一起送儿子去,并提前走几天,熟悉熟悉那里的环境,顺便看看首都的名胜古迹。相信有这样尽心力的父母,范书恺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赵维新 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