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宝贝女儿,你在哪里?(图)

时间: 2013年08月12日01:42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可爱的小婧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5年骨肉分离,跑遍11个省市,求助880多家救助站福利院


“爸爸妈妈想不要自己的眼睛,因为它们再也看不到你那灿烂的笑容;想不要自己的耳朵,因为它们再也听不到你爽朗的读书声;想不要自己的双手,因为它们再也不能抚摸你稚嫩的脸颊,再也不能在你受委屈时拍肩膀安慰你了。可是现在,我们还得留着它们,我们得依靠它们找到你——宝贝女儿。”这是太原市一对丢失孩子的父母在网上的留言。


“宝贝儿,你在哪里?”随着一声声呼唤,这个家的天塌了。近日,都市家庭情感大片《宝贝儿回家》正在各大电视台上映,“虐心”的剧情深深地吸引着观众——一位丢失孩子的母亲,为寻找亲生骨肉付出艰辛的努力,展现了伟大的母爱。而荧屏之外,现实之中,同样上演着这一幕。五年前,家住太原市三墙路的李永飞王美荣夫妇的女儿李婧溦从家中失踪,至今杳无音信;五年来,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孩子,因为他们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找到。


黑色星期四,女儿家中失踪


2001年4月25日,一个女婴呱呱坠地,李永飞夫妇喜极而泣,后为孩子取名为李婧溦。小婧溦在爸爸妈妈的关心呵护下茁壮成长,直到2008年7月31日,那个黑色星期四的出现,终结了这个家庭的欢声笑语。“这幅画画的是送给她妈妈的生日蛋糕,这幅画画的是送给我的眼镜……”翻着一张张涂鸦的画纸,李永飞叹息着。最后一幅画,时间定格在2008年。那一年,那幅动物涂鸦,获得了太原市第九届师生美术摄影书法展一等奖。但是,女儿却至今不知。“宝贝儿,你在哪里呀?”2008年7月31日,在省城杏花岭区马道坡街长欣源小区,李永飞夫妇发疯似地找遍小区每一个角落,可始终看不到孩子的踪影。


那天早晨7时15分,与往常一样,王美荣到楼下自家开的小超市工作,李永飞则去东山热电厂上班。即将上小学二年级的小婧溦刚刚放暑假,夫妻俩想让孩子睡个懒觉。谁承想,夫妇俩的这次出门,竟是与宝贝女儿的长久分别。“按照正常情况,我爱人应该是8:30把超市的门关了回家看看孩子,给她洗涮一下,吃点饭,然后带到超市写作业、玩耍。可偏偏那天超市里来了个关系不错的老乡,多聊了一会儿。”李永飞一边说,一边低头拿抹布不停地擦拭着茶几,“等我爱人9:20回到家,发现门被反锁,而孩子不在家,家中用来交超市房租的一万三千元现金和工资本也不翼而飞。”


起初,李永飞夫妇并不相信孩子被人抱走了,以为孩子睡醒后看到爸妈不在,去一楼小伙伴家玩耍去了。但当他们去楼下打听后发现,孩子并不在那里。这下,夫妇俩着了慌,发疯似地在小区每个角落寻找小婧溦,但始终没能找到。


无奈之下,李永飞报了警。杨家峪派出所的民警很快到家中进行了勘查,但没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心急如焚的李永飞很快联系了远在忻州的亲戚,租了四辆汽车,以小区为中心,兵分四路一边贴寻人启事一边寻找失踪女儿。但是,半个月过去了,仍然没有小婧溦的任何消息。


8月3日,李永飞夫妇将辛辛苦苦投资了十多万元张罗起来的超市以4万元的低价转让出去,李永飞还向单位请假一年,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寻女之路。


一个月的时间里,李永飞跑遍了太原市各个角落,大街小巷贴满了寻找孩子的启事,但是线索寥寥无几。9月中旬,李永飞在“宝贝回家寻子网”等几家影响力较大的寻人网站上也发布了寻人帖子。


三个月后,李永飞从邻居那里打听到一条重要线索。事发当天,邻居8:40出门去上班,发现在李永飞的单元楼下停着一辆白色面包车,车内有三个人,有两个人下车进入了李永飞所住的单元楼把孩子抱了下来。孩子出现时,身上裹着一块床单,嘴里还塞着毛巾。后来,据门房回忆,当天确实有一辆白色面包车驶入小区,由于进门没进行登记,出门时还与他们交涉了几句。


当时看到孩子不是与父母在一起,邻居为什么不通知孩子的父母呢?“邻居说以为孩子当时得了麻疹,怕见生人,所以就没有理会。”李永飞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找到相关证据,如此重要的一条线索也没了下文。“以前一直是我爱人和孩子睡一个卧室,孩子失踪后,像往常一样,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爱人都要把孩子的被子铺开,第二天起床,再把孩子的被子叠好。孩子的卧室一直都保持原样,不曾改变过。我爱人整日以泪洗面,每日需要靠药物才能入睡。”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了将近一年,李永飞担心妻子身体会出问题,无奈之下,他们于2009年5月把长欣源小区的房子低价租了出去,然后搬家。同年10月,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我之所以不卖房子,就是希望孩子如果有一天回来了还能找到家。”


为一丁点线索,不惜一切代价


在外人看来,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的线索,对李永飞夫妇来说也像一根救命稻草,他们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信念——自己的女儿一定能找到。


李永飞在请假的一年时间里,跑遍全国11个省、市去寻找小婧溦。当时他们的想法就是:像婧溦这么大的孩子,一定是被别人控制起来去乞讨赚钱。所以,他到每一个城市必到的地方就是救助站和福利院,并在当地火车站、汽车站、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去寻找。除此之外,他还从网上查询到全国880多家救助站及福利院的地址,寄去寻人启事及求助信,希望可以得到有价值的线索。但这一切如大海捞针。


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李永飞也曾有过痛苦的经历,也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即使被骗被坑,他都没有半句怨言,还是那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永不放弃。


2008年9月,河北省魏县一名16岁的少年给李永飞提供了一条线索,说他的女儿被这里的几个小混混控制了起来。“起初,他要300元的通讯费,我二话没说就汇了过去。之后,又要500元说要请小混混们吃饭,我又打了过去。再后来说已经和小混混们说好了,给他们3000元,他们把孩子放在一个地方,我过去接就行了。我又给他打了款。最后,他又说要5000元。这时,我觉察到其中有问题,便与派出所的民警一起赶赴魏县。这个16岁的男孩承认是为了有钱上网才骗我的。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离婚了,跟着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爷爷是残疾人,奶奶也瘫痪在床。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放弃了追究这名孩子的责任。”李永飞说道。


2009年3月,与小婧溦在一起学画画的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告诉李永飞,她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姓孙,此人知道孩子的一些线索,可以帮忙寻找。


孙某自称认识一个刚刑满释放的人,此人以前便是以贩卖孩子为生,他自称知道孩子的下落。病急乱投医的李永飞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答应对方如果帮他找到女儿,定会给其一定的经济报酬。


刚开始,孙某说已经在陕西延川县帮他把孩子找到了,但是现在已经被一户人家收养,想要接回孩子,需要给这户人家三万元作为补偿。见女心切的李永飞立刻给孙某汇去三万元。之后,孙某又以各种理由向李永飞要走六万余元。为了早日见到孩子,李永飞夫妇还在寒冬腊月去了临汾市大宁县接孩子,这一住就是45天。发现苗头不对的李永飞最终意识到自己又被骗了,之后,他报警。李永飞说:“孙某向警方供述,自己在这段时间内从未离开过太原,为了制造假象,孙某办了四张外地的手机卡,一直变换着卡与我联系。最后,孙某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


2009年5月,李永飞又辗转到郑州寻找女儿。在二七广场,他发现,一到晚上,就会有很多小孩子在那里卖鲜花或小装饰灯。他开始跟踪这些孩子,但孩子们对他的追问闭口不答。无奈之下,在晚上11时许,李永飞买了些零食悄悄把那些孩子留了下来。原来,这些孩子都是被一个40多岁的人教唆来这里卖东西的,但是没打听到该男子的具体下落。当问及有没有见过自己的女儿时,有个孩子答非所问:“在广场附近有一个封闭的玻璃天桥,他们晚上就在那里睡觉。”李永飞去寻找,但还是没发现自己的女儿。


寻女公益两不误坚持到底不放弃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永飞夫妇的思女之情非但没有丝毫减退,反而与日俱增。如今,李永飞一边工作,一边寻找女儿。为了寻找女儿,李永飞不断在全国各地奔走。为此,他结识了一群与之有同样遭遇的家长。闲暇时,他们就结伴外出寻找丢失的孩子。


“有一次,我与妻子在柳巷找女儿,走到贵都十字路口时,看到一个七八岁的男孩跪在那里乞讨。出于同情,我与爱人买了零食送给小男孩。这时,我爱人又想起了女儿,她想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在某个地方遭遇这样的命运,心情顿时变得异常低落。她一边给小男孩放零食,一边开始哭。”说着,李永飞也控制不住自己,低头哽咽了。


三年前的一天,李永飞途经太原火车站,发现有两个孩子在那里卖鲜花。他买来鸡蛋灌饼、火腿肠、茶蛋送给他们。他与他们交谈,希望找一些线索,但是孩子们死活不开口。当天夜里,李永飞与寻亲志愿者在柳巷搞活动时,又遇到了那两个孩子,他与志愿者报了警。柳巷派出所的民警在旅馆安顿了这两个孩子,担心孩子偷跑,志愿者陪着两个孩子;担心孩子饿着,志愿者买汉堡给他们吃。


经过志愿者的努力,第二天,终于找到了孩子们的父母。询问之后方知,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紧张,孩子的父母是自愿让孩子们出来卖花的。出门时,家长给孩子们带了小灵通,但孩子始终没接到家长的电话。“遇到这样的家长真是可气,都一晚上了,也不给孩子打个电话。”从李永飞这样的话中,感受到他对那些不疼爱孩子的父母的抱怨,因为他深知因为父母的疏忽会带来怎样的无法挽回的悲痛。


“虽然已经五年了,但我会继续行走在寻找女儿与做公益的路上。孩子现在也该有12岁了,我不会放弃寻找,同时也能帮助更多孩子找到家,实现他们回家的梦想,让‘家’这个词不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遗憾。”李永飞再三请求记者,希望记者能提醒家长们,现在正值暑期,一定要监护好孩子,否则追悔莫及。


采访中,李永飞一直有意识地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不愿让人看到一个男人的眼泪。而记者也在小心翼翼地交谈着,有意识地不去触痛他的伤疤。就这样,整个采访被他们的伤痛揪心着,被他们的真情触动着,也被他们的坚强毅力感染着。因为一时疏忽,酿成了骨肉分离;因为坚定信念,他们一直在坚持。这样的父母,我们发自肺腑地祝福他们,一定能找回他们的宝贝女儿。恳请读者,如果遇到与照片中相似的孩子可以与本报联系(0351-4281380)或直 接 拨 打 李 永 飞 的 电 话(15934042377)。或许您的一个举动,一个电话,就能保全一个完整的家庭,保护一个儿童的幸福人生。


本报记者 郭 鹏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