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一个新右玉正在崛起(图)

时间: 2013年08月01日04:27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育苗大户刘玉才站在成片的樟子松前说:“今年市场行情不错,还首次销到了内蒙古。”


不光要美还要富起来


【前言】


7月30日,第四届西口风情文化旅游节在右玉县落下帷幕,为期4天的“践行群众路线 弘扬右玉精神”新闻媒体采风活动亦顺利结束。


记得采风第一天,中央及省级新闻媒体记者一行乘车,前往杀虎口景区,途经生态走廊,几个转弯处,众人皆惊叹:“漂亮!真有点儿北欧风光的感觉!”大家纷纷按下相机快门。记者望着那满山遍野的碧绿,唯有感动与激动,不禁热泪盈眶。那背后无形的力量,会让你浑身产生一种催人奋进的精气神!


过去,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曾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张荣怀、庞汉杰、常禄、袁浩基、靳瑞林、赵向东……60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19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建设美好家园,森林覆盖率从最初的0.3%发展到了当今的53%,让右玉成了有名的宜居生态县。


功成不必在我任,一张蓝图绘到底。右玉县秉承着右玉精神的政绩理念,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到“十二五”末期,右玉地区总产值要达到100亿元,县财政收入要达到16亿元。


也许用不了多久,一个开放创新、民富县强的新右玉,就会屹立于世人面前。


中国“北欧”在右玉 夏日田园好风光


苍头河,是右玉县最大的一条河流。“这座在苍头河下游主干新建的海子湾水库,最大坝高10米,库容980万立方米,能拦住全县86%的水。”右玉县水利局副局长贾旺向记者介绍道,该水库于2010年建设,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对当地的工业、农业、生活用水都有极大帮助。他说,因山坡植被好,降雨产生的径流量明显减少,绿化对右玉的保水固土起到了积极作用。


经过几段浮桥,记者步入水库中央的日月岛,只见三五游人在凉亭里休憩。远处是古老的烽火台、翠绿的山林,近处是悦目的金叶榆、鲜艳的五色花,蝴蝶在花丛中翩飞,满眼湖光山色如碧,一派静谧祥和的景象。


在凉亭旁,记者偶遇47岁的周女士,她14岁离开家乡右玉,到大同生活。“刚刚跟着亲戚们到小南山森林公园逛了一圈,景色挺好!从小就见祖辈们一个劲儿种树,上小学时每到春季,我们都要参加义务植树,每人舀一碗松树籽。那时的树,可没现在这么多!你看,如今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包括从北京过来的!”她还发现,与自己所在的大同市相比,这里很少能见到乱扔垃圾的现象,小县城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右玉人本性特别善良!从小就学会了珍惜、爱护环境,懂得如何善待来之不易的绿色。”她感慨道。


想必,右玉人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净化了他们的心灵,两者相辅相成,早已融为一体。


右玉的绿色,已成为塞北一道独特景观,塞上绿洲、西口风情、右玉精神,该县打响“三张牌”,大力发展生态体验游、边塞文化游、户外运动游、休闲避暑游,生态旅游业正快速发展,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极。加上右玉频频举办的各种节会,每年夏季游人如织。


许多来此观光的人评价道,右玉是中国的“北欧”,是最具唯美自然风情的“阿尔卑斯”。当然,最大的震撼,还是在恶劣环境中创造“生态奇迹”的右玉精神。


奶牛养殖上规模 成立协会齐管理


这些年来,在右玉县农村,专业的种植园区和标准的养殖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呈遍地开花、不断扩张之势。其一系列鼓励性、导向性政策的出台,亦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生产向集约化、标准化、效益化的方向发展。


截至2012年底,该县已建立起专业的种植业、养殖业园区近200家,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50多个,建成各类蔬菜花卉苗木大棚5000余座。


一个细雨绵绵的早晨,记者走访了县里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专业村——新城镇梁家店村,看到一头头壮硕的奶牛正咀嚼着它们最爱吃的紫花苜蓿。


该村现有奶牛养殖户30余家,奶牛300余头,奶牛养殖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实行的是人畜分离的集中式小区化养殖,养殖户们则成立了“奶牛协会”,实行统一饲料,统一管理及销售。


奶协会长杨喜今年55岁,略微黝黑的脸庞透着红润的光泽,“咱不缺牛奶喝,体质好啊!”他笑着讲道,“现在一头牛能收入七八千元,外边的人都争着来我们村打工呢。”“我们必须向规模经营要效益,那样才能满足乳业发展的更高要求,求得更高效益和长远发展。”杨喜介绍说,1996年全村3户人家合伙买回6头小奶牛,请来畜牧专家培训,“如今,我自己就拥有30多头牛,房子从两间增加到6间,小汽车、农用车都开回来了,年收入25万多元,纯收入15万多元。”


育苗也能赚大钱一举两得是好事


现在的右玉,林业和绿化已不仅仅是生态效益或社会效益,它已成为一种经济效益。


他们正大力发展以种、养业为主的林下经济模式,如林药、林菌及林下养鸡、养鸭等。他们在扩大生态林建设的基础上,大力选育速生林木良种和经济林树种。


经过右卫镇高墙框村活动中心时,记者注意到一则醒目的标语——富美和谐精致宜居。


该村村民、60岁的刘玉才作为全县育苗大户,起步较早,规模颇大。“原有20亩地,2003年又承包50亩种上油松,2008年把苗子处理完赚了9万元,然后投资20多万元种下近16万棵的樟子松。”带领记者来到不远处的苗木基地,他指着那些“身高”约一米四五的树苗,露出了灿烂笑容。


“每到开春是最忙的,除草、浇树、剪枝。这种苗木成材快,四年以上就可以卖了,去年拿回40多万元,今年是60多万元,现在还剩三分之一,等把这些苗子全部出售了,能挣300多万元,到时重新开地,再种其他好苗子。”他乐呵呵地说,今年市场行情不错,除了山西左云,还首次销到了内蒙古,“樟子松适合荒山野外绿化,成活率高,外地需求量很大。”


他给两个儿子在城里买了房,成为全村人羡慕的对象,“我们村学种树的人越来越多,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种。”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片树苗。他说:“那是珍珠梅,适合城市美化。”


刘玉才回想起小时候,右玉气候十分恶劣,一刮就是黄沙,白天也得点灯,甚至第二天连门都推不开。他还记得,自己从小就栽树,但那时,年幼的他并不能完全理解为啥要不停地种啊种。


“过去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现在因为走对路子,票子挣上了也绿化啦,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他表示,今年还要再扩10亩,哪里有地就去哪里栽。


劣势而今变优势科技转型大跨越


利用得当,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


右玉风大、低温、高寒,这都是劣势,若辩证地看,也是优势。冬季高寒,可打造冰雪经济,修建滑雪场;风大阳光强烈,正好能利用国家发展新能源的契机,开发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


2007年,当地投资建设了大型风力发电厂,在全省第一家并网发电。同时引进国电山西新能源集团公司,利用右玉高原强烈的太阳能,建设了光伏发电厂,这是全省建设投产的第一家光伏发电厂。右玉将会建设成全省最大的可再生绿色能源基地。


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右玉致力于改变县域经济“因树而兴、因煤而困”的现状,走出煤炭企业资源依赖的困局。其煤炭企业亦积极探索“一矿一企”转型机制,大力发展地上产业和非煤经济。


例如,总投资50亿元,集生产、研发、应用为一体的永昌科技LED绿色照明及芯片制造项目正如期推进。该项目便是由一家当地知名煤炭企业——山西教场坪能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


采风活动中,记者走进绿意盎然的梁威工业园区,首先参观了山西永昌科技产业园的LED生产过程。负责宣传讲解的工作人员刘丽丽是当地人,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美丽的家乡右玉,她介绍说:“项目分三期建设LED照明应用产品、LED封装与LED芯片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并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同时在北京、深圳拥有销售分公司,今年6月开始大批量生产,明年进行第二期建设,可提供3500个岗位。这种LED产品可回收利用,且寿命长,能代替所有光源,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产品将销往国内外,主打欧洲与非洲市场。”


参观完毕,站在产业园外,沐浴着清新的空气,教场坪能源产业集团董事长张来栓这样讲道:“煤炭企业要为全县‘科技转型、绿色转型、低碳转型’承担更多的民企责任,实现多元化发展。我要把在右玉挣的钱全部回报给右玉人!”


在他的眼里,右玉精神是什么?“2003年我从繁峙来到这里,发现右玉不仅自然环境好,政府的服务配套好,而且百姓勤奋踏实,与我的性格很合拍。”但他话锋一转:“右玉变漂亮了,但还不富,引入绿色照明低碳产业,就是希望为当地人造福,下一步我们要盖研发中心,未来形成集办公、展馆、公寓、体育场馆及购物中心等于一体的科技园区,让人才真正留下来,研发生产出弥补国内空白的新兴产品。”他还成立了一家苗木公司,用于周边煤矿的矿山绿化。这时,他深有感触地说,右玉精神就是为后人造福的愚公精神。


政府“保姆式”服务 快马加鞭促发展


右玉人有一句话:小步走不行,慢步跑也不行,必须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迎头赶上才行!


联想到本届西口风情文化旅游节——“玉龙杯”中国速度赛马巡回赛(右玉站)上,众多选手精彩扬鞭的壮观景象,记者突然意识到,两者不恰好存在共通之处吗?右玉就像一匹优雅、高贵的“汗血宝马”,在奋力奔跑、腾越!如今,右玉县委、县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打出的王牌之一就是根据该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培育四大产业,包括扶持壮大汇源沙棘、中大亚麻油、臣丰苦荞、六味斋食品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主要农副产品大部分实现了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正如当地一位县领导说过的,右玉县对企业和投资者的服务是“保姆式”服务,凡进入右玉的企业家和投资者,都会受到细致周到的服务,他们的招商局和经贸局每天都是围着企业转,追着问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而且除了帮助解决问题,不允许以任何借口进入企业吃拿卡要。


正是带头人这种低调务实的工作作风,右玉才有了这样优质高效的服务和环境,到此投资的企业才越来越多。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富而美”的新右玉建设步伐正不断加快,今后的接力还会更加精彩。


本报记者 李尚鸿 文/图


【后记】


曾经,在右玉种树,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深深地被其战天斗地的辉煌业绩所折服。


右玉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变化和强大的魅力?我们在参观、采访过程中,找到了其背后蕴藏的巨大精神力量。执著、奉献、团结……右玉精神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