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高鹏飞:母病无钱治 学费没着落(图)

时间: 2013年08月01日04:16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还没有筹措到学费,高鹏飞和父亲愁眉不展


“2013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系列报道之二


7月25日,暴雨刚刚造访了隰县这个山区小城。


通往高鹏飞家的路,因下雨更加难行。他家租住在城南半山腰上,屋前是黄土山,屋后也是黄土山。记者到来时,不巧遇上了小型山体坍塌,唯一的一条上山路被一米高的泥土掩埋。高鹏飞和父亲高计民拿着铁锹一铲一铲地开出了一条细长的小路,仅能容一人通过。49岁的高计民站在小路前,浑身泥巴,精瘦精瘦的,他朝记者们腼腆地笑着:“真不好意思,下雨把路弄坏了。”


高鹏飞的上学之路,同样不是十分顺畅。2012年452分,不达二本线。复读一年后,他考了493分。这个成绩虽为隰县文科状元,但仍不达一本线。最终,高鹏飞被中北大学录取,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生。


高鹏飞的母亲马春平,患结肠癌一年多,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困顿的家庭陷入绝境。


高鹏飞的大学之梦,仍被学费困扰着。


去年高考结束才知母亲患癌4个月


“你咋不告诉我?”“你考好了没?”


这是2012年6月9日上午9点,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病房内,高鹏飞和他的母亲见面时与对方说的第一句话。母亲关心儿子高考的情况,儿子埋怨母亲隐瞒病情。那个时候,高鹏飞刚结束高考第二天,而母亲马春平已经被确诊结肠癌121天。


2005年,为了让孩子上学,高计民举家从黄土镇老家搬来县城,他在附近养猪场找了一份喂猪的工作,一个月基本工资300元,猪卖得多有提成,高计民手脚勤快,常常一个月能赚到将近600元。那个时候,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是温饱足够,母亲很健康,高鹏飞也从来没有为学费发过愁。


然而好景不长,2012年2月9日,48岁的马春平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结肠癌。马春平还在犹豫要不要做手术的时候,她已经跟老伴决定,“得病这件事得瞒着儿子,现在是高考的要紧时候,不能让他分心”,这一瞒,就是4个月。“我高中在翼城上,全封闭式学校,一年才回一次家,每次打电话,妈妈的语气都很正常,我一直都不知道她已经得了癌症。”高鹏飞回忆说。


2012年6月9日,高计民去翼城接考完试的儿子,他特意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想要掩盖住这一年生活重压带给他的沧桑窘迫。父子一年没见,高鹏飞却感觉到气氛有点怪异,直到他们来到长途汽车站,直到高计民买了两张去往太原而不是隰县的车票,直到高计民终于忍不住,这个埋藏4个月之久的秘密才暴露在了儿子面前。高考结束带来的放松感还没有持续到12个小时,紧接着,高鹏飞就因为父亲描述的另一件事情瞬间窒息:“你妈生病好几个月了,在太原,你去看看吧。”“什么病?”“结肠癌。”


复读一年后再考成为村里唯一的准大学生


2012年,高鹏飞的高考成绩是452分,这个成绩并不理想,决定再读一年,他选择了费用相对较少的隰县一中。


虽然高鹏飞从翼城回到了隰县,在离家2里地的学校复读,半个月回家一次,但一家人仍然一年到头四地分居。身患癌症的马春平独自守在50平方米的出租屋中,逼仄却又空旷。女儿在离家244公里的太原打工赚钱,半年回家一次。高计民在高速路上修路,就近住在离家30公里的黄土镇老家,一个月回家一次。


家庭的窘境和沉重的大学梦,压在高鹏飞心头,一年之间,他变得越来越沉默了。


今年高考,高鹏飞考了493分,这个低于一本线14分的尴尬成绩,却是隰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文科状元。临考前的几次摸底,他的成绩都在530分到560分之间,493分的成绩并不在他的预料之内。然而,作为村子里唯一一个准大学生,甚至是唯一一个有着状元光环的准大学生,他的未来仍然让很多人羡慕。


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也是这个家庭唯一的机会。


2012年,马春平的结肠癌共花去17万元的治疗费用,这使家里债台高筑,举步维艰。其实,马春平今年5月份就该复查了,复查一次要5000元,因为没钱,一直拖到7月都没去。现实总是过于残酷,今年大年初二,马春平察觉心口痛,她去省心血管医院检查,紧接着她又被确诊为冠心病,并且因为结肠癌手术的原因,医生说不能做支架。


高计民现在在高速路上修路,工钱迟迟结算不了。这个钱是要给马春平复查的救命钱,高计民想,给两三千也算,去年借了太多的钱,不能再借了。马春平则希望,工地上的钱回来先给儿子交学费,自己的病可以再缓一缓,但是高计民不同意,“她的病不能再拖了”。“活得太累了!”马春平靠在床上,低声说了这样一句,伴随着轻轻一声叹息。


她觉得自己活不久了,家里还有很多事不放心。2012年7月,马春平在肿瘤医院化疗,对来陪床的女儿说:“你快点结婚吧,结婚我就放心了,鹏飞吧,没办法,还小。你结婚吧,结婚就有人管你了。”女儿当时就哭了,马春平跟着也哭了。女儿抱着她说:“妈,你能好,你还年轻,坚强坚强,过去就没事了。”


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2012年国庆节,女儿结婚了,嫁给了同在太原打工的一个隰县小伙儿。


高鹏飞也知道家里很紧张,读高中时,他一个月的生活费是300元,家里给200、学校补贴100。为了保证月底的时候也有饭吃,他经常会有意地控制饭量,不敢吃好的,或者少吃一点。他也不知道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要怎么办,但父亲的话让他安心,“你必须要念大学,我说啥也要供的。”


风雨飘摇的家想供个大学生有心无力


高鹏飞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赶快收到录取通知书。


高鹏飞喜欢英语,他本来想要报大连外国语大学,结果错过了口语考试时间。高鹏飞的第一志愿是大连大学英语系,他在朋友家上网时查过了,那里环境好,而且最关键的是,他想看海。他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大学,“应该是一个比高中轻松些的地方吧。”


最后高鹏飞被中北大学的汉语言文学系录取了,虽然并不是他理想的大学,但是,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已经承受不起他再读一次的费用和时间,他必须要走了。


马春平常常想,儿子赶快念大学吧,我得了这个病,还有几天时间呢。


马春平对儿子的期望并不高,有时候她也会跟儿子讨论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将来”,她常跟儿子说:“对你要求也不高,考个特岗教师(特岗教师: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我就觉得满足了。”


高计民考虑的更多一些,他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木讷,不善于与人交流,既然喜欢英语,将来倒不如做个笔译,清清闲闲的,听说赚得还可以。只要别做农民,别走自己的老路。


然而,当遥不可及的将来遭遇触手可及的窘迫,他们还是沉默了。


马春平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早上6点就起床了,有时候晚上想事情想到失眠就起得更早些,然后她出门去散散步,6点40分回到家做一个人的早饭,家里的灶是烧木柴的,老伴每个月回来上山去砍八九十斤木柴,放在院子里备用。早饭一般是稀饭馒头,有时候会加些黄瓜菜,然后她打开电视,沉默地看一上午,但是家里经常停电,她于是就经常沉默地坐一上午。


邻居都很好心,会招呼她吃饭,帮忙从下面抬水。


马春平有时候挺想哭,尤其是想到儿子的时候就特别想哭,她想自己生病了,不得活了,还耽误了儿子。她也希望儿子能留在身边,别考那么远,“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要有出息,远就远点吧。”


高计民说:“等鹏飞上大学走了,我们就把这个房子退了,回村里老家去住,这样又能省下一笔房租钱。”


本报记者 刘斌 实习生 罗紫蕊


○母亲的话


我就是觉得死了的话放心不下这个儿子


他有时候也跟我说过,别上了吧,咱家没钱。我说,你这么小,不上学干啥,啥也干不了。我知道他其实想上学,这孩子懂事,从来没跟我们吵过架。回到家,话挺少,他内向。


孩子平常也打电话回来,问我你在干啥,吃饭了没,吃药了没。得了这个病,我心里难受,我就是觉得死了的话放心不下这个儿子,他爸是排最后的,姑娘已经嫁人了。我有时候挺想哭,我想哭就一个人偷偷哭,不敢让他们知道。


这小子太内向了,我就担心他将来谈不上对象,你说谁家女孩看你一声不吭能跟你好。有时候就担心这个小孩儿将来娶不到媳妇,没有人能看上他。他学校里的朋友倒是经常来,三四个都是男孩儿,没有一个女孩儿。上学、找工作、娶媳妇,啥心也得操,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了。


有人问我,要是现在有一笔钱,我只能在给自己治病和让鹏飞上学中间选一个,我怎么选?我说我肯定选让他上学,我已经49岁了,没几天了,他要走的路还很长。说实在的,我不想让小孩遭罪。我这辈子,要是能活就活,要是活不了也没什么,能活几天算几天吧。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