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安徽七旬流浪翁收养侯马脑瘫弃儿:一段苦情人生,八年父子情深(图)

时间: 2013年08月06日07:31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老殷和寒冰相依为命。


侯马乔村,一位七旬翁收养脑瘫儿,依靠捡破烂来抚养孩子的善举感动了侯马人,老人和孩子在好心人的接济下勉强度日。救助残弱,原本属社会职能范围,却演变成了一段小人物之间的爱心佳话,这戳中了谁的痛点?


命运多舛,但他觉得到处都是好心人


这位收养弃婴的老人名叫殷计钱,70岁,安徽萧县王寨镇殷庄村人,曾于1969年,在安徽贲古县当了四年防化兵。


殷计钱有文化,思维敏捷,却一生命运多舛。1958年,姐姐和父亲在一次大灾荒中饿死,母亲带着年幼的他给人当保姆,侥幸活了下来。殷计钱退伍回村后,在十里八乡给人说媒,也不赚钱,说成了,就讨口好饭吃。“别人给钱,我也不要,我是在做好事,做好事就有好报,不是吗?这不,老天爷看见我心善,给了我个娃娃。”老殷说起话来,语句短语速快。


因母亲后来患上眼疾导致双眼失明,殷计钱将退伍的钱都给母亲看了病,结果,病没有看好,家里却一贫如洗,殷计钱就此孤单终身。十年后,殷计钱自小就出外谋生的哥哥从侯马来信,说侯马有工作可以做,能吃饱饭。殷计钱辗转来到侯马,这一呆就是四十年。


四十年中,殷计钱给人喂马,给人看鱼塘,还到猪场给人家喂过猪。“都是看我可怜,就给我份工作吃饭,我什么都干过,有的好主家还会给我一半个零花钱买件衣服什么的。我一辈子除了吃喝,一分钱也没攒下。”年老后,殷计钱身体越来越差,就没有人敢再雇佣他了,从六十岁那年,他开始了流浪生涯。


2005年的一天,在侯马502医院门口,殷计钱看见一群人围在一处。他过去一瞧,原来是一对夫妻给一岁的儿子检查身体的结果出来了——重度脑瘫。在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下,夫妻俩打算将孩子扔在医院门口。“那个妈妈她舍不得,可她老公让扔。周围的人也说养着没有用,脑瘫啥都不能干。我一看这个娃,长得细眉细眼,白白胖胖的,这么可爱的一个娃就要扔,太可惜了。”殷计钱眼瞅着父母将孩子扔下离开,他一步上前抱起孩子问:“你们真的不要娃了?”


孩子母亲哭着点头,老殷就说“那我要了”。“孩子妈妈扑上来哭了半天,才放手走了。他们也是好人,要不是没办法谁扔自己娃啊!”从此,殷计钱将孩子喜滋滋带在身边,逢人就说是自己儿子。502医院一带的人知道内情,看到他带着孩子风餐露宿倍感心酸,时常会给他5元、10元让他给孩子买牛奶。“还有人给过100元呢,孩子的衣服都是好心人给的,我走到哪里都能遇见好心人,太多好人了,说都说不完。”老殷还提到孩子的父母,“他妈妈来看过很多回,觉得这娃不行。”


旁边的乔村村民提醒:“你看见了?这都8年了,全侯马人都知道你在乔村,我们一回都没见过孩子他妈。”


殷计钱反驳:“502的人都说他妈妈来过好几回。他妈也是个好人。”在老殷眼里,全世界到处都是好心人,没有一个坏人。


流浪生活,但他与寒冰相依为命很快乐


殷计钱给男孩起了个名字——寒冰,他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个名字,一直很喜欢。


为了养大孩子,不被市容管理人员“驱逐”,殷计钱来到了乔村,宽厚的乔村人接纳了他。很多人愿意腾出家中空房给殷计钱住,殷计钱不住,他说:“麻烦人家干啥呢,咱有孩子,又脏。”在一户人家的房子后,他搭起了一个窝棚,下雨下雪时在里面躲躲,大多数时候,在街头铺个竹席子,露天度日。


流浪的辛酸日子中,寒冰,让殷计钱的晚年不再孤单。


每天早中晚,殷计钱外出三趟,捡一些纸箱子、瓶子到废品收购站换上几元钱,看到街头上的新鲜小吃,给寒冰买一些回来。寒冰吃东西的样子很享受,张着嘴,乐呵呵的,一时喂慢了,歪着头就往他怀里滚,像极了一头饿坏的小狮子——这一刻,殷计钱觉得幸福无比。


有时走在路上,忽然下暴雨,怕孩子淋雨感冒,殷计钱就使劲儿往回跑,好几次崴了脚。“赶回来后,看着孩子在雨里哇哇大哭,我一把抱住孩子到窝棚里,心都生疼生疼的。”殷计钱没有感到苦和累,有一个人让他牵挂,在他看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寒冰耗尽了殷计钱的全部精力,直到现在,他还需要一口一口地给孩子喂食,孩子不懂得拉撒,殷计钱还得照顾孩子便溺。


寒冰今年9岁了,但还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甚至不会喊一声“爸爸”。很多好心人都问过同样的一个问题:“老殷,你养这个孩子图了啥?”


殷计钱憨憨地笑笑:“他是一条命,我要不收留他,他还能活吗?现在,他就是我儿子,我应该养他。”


“他每天可乖呢,从来不哭。”殷计钱欣慰地列数孩子的优点,晚上睡觉,寒冰用小手摸着殷计钱的脸,才能睡着;殷计钱坐在寒冰身边,寒冰会用双臂抱住他,用脸贴在他背上;看到他回来,寒冰就笑,“笑得那个甜啊,高兴狠了还会蹦跳呢。”


经过殷计钱日复一日的训练,寒冰能站起来了,他盼着孩子有一天能走几步,“我要是老了死了,他也能自己出去找口吃的。”


更多人劝说殷计钱将孩子扔掉,每每听到这样的话,他就反问:“你舍得扔你家娃吗?”“不图他以后能帮我啥,我不能丢下他。”殷计钱说,他活着,孩子就活着。


千金万金,但他从不接受诱惑与娃分离


2011年,一个从侯马火车站过来的男人找到了殷计钱,神神秘秘地将他拉到偏僻处说:“老头,我看你也可怜,也不和你搞价钱,给你13万元买你娃,有这钱,你可以在村里买间房,娶个媳妇,好好过晚年了。”殷计钱疑惑地说:“你花钱买他干吗?他什么也不能干。”神秘人神秘地笑了:“你就不用管了,你拿你的钱就可以了。”


殷计钱当即就拒绝了:“我养了这么多年,我也没亲人,也不可能卖我娃赚钱。再说了,谁知道你拿我娃干啥呢,再多的钱,我也不能把娃给你。”神秘人开导了半天,他执意不肯,最后,这个人气急败坏地指着殷计钱骂:“你个老傻子,你都快老死了,看你能保护他多久。”骂完,悻悻地离开了。


据说,寒冰几次失踪,殷计钱都费尽周折地将孩子找了回来。村民赵大姐回忆起一件事,去年一个雨天,殷计钱一安徽老乡趁着他去市区捡破烂,将寒冰拉到了三轮车上带走。殷计钱回来发现孩子不见了,赶紧四处寻找,一个骑摩托车的行人称有一骑三轮的载着孩子进了附近村庄。“我进村一问,知道是我们一个安徽老乡,估计是看我养孩子辛苦想帮我减轻负担。我找他,他不认账,我直接找到了村支书。后来,村支书把孩子给我送了回来。”殷计钱说着回头摸了摸寒冰的头,百般疼爱地说:“我娃长得好,人们都可稀罕了,谁都喜欢他。”


前几天日日大雨,殷计钱将寒冰寄养在哥哥家。哥哥的一个朋友来串门,看到寒冰,就要花4万元收养,“那个人也怪可怜的,儿女都在车祸中死亡,有几个赔偿金,他看见我娃好,就想养着。”殷计钱说,“我哥哥随口答应了,第二天人家都拿来了钱要抱走,哥哥才说这不是我家的,是我弟弟家的。我哥问我卖不,我说多少钱也不卖。”


殷计钱说,寒冰就是他的亲人,是他的儿子,这么多年的漂泊,没有人给过他一个真诚的笑脸,只有寒冰,在他疲惫归来的时候,灿烂地笑着迎接他。


他设想过寒冰被抛弃后的境遇,可能像侯马亚秀一样被残害,可能饿死,可能被人打死……“孩子没了我,不能活。如果没有了他,我也活着没意义。”殷计钱老泪纵横。


双双援手,但他和孩子又该何去何从


这几年,殷计钱感到力不从心,原本能走十几公里的路,现在走几百米就累得腿打颤。他经人指点去了侯马市民政局,请求救助。民政局领导接待了他,最后的答复是,殷计钱户口不在侯马,无法接受救助。


有一次,寒冰发烧,殷计钱带着孩子去侯马市中心人民医院看病,大夫看他可怜,就给开了一张介绍信,建议福利院收留孩子。殷计钱下了几次决心都没舍得,还是将寒冰带回了自己的窝棚。但他真的是想找个能真正遮风挡雨的地方,照顾好孩子的生活。


殷计钱说自己活着,全是因乔村人接济所致,很多村民送来衣物和食物,还帮助他照顾孩子,若是看到下雨刮风,村里的赵大姐会将孩子抱回自己家,等他回来再抱走。


殷计钱庆幸地说寒冰是掉到福窝窝里了,“足有百余件好心人送来的衣服,还有各种好吃的点心面包,村民们吃肉,还会送过来一点。侯马市的志愿者也经常过来,给钱给东西,他们有什么就给我们什么。”老殷在一个大包袱中翻腾,只见,干透的面包和花露水、香皂、润肤露等日用品混放在一起,满满一包。在记者采访之际,还有村民给他送来一双旧的名牌运动鞋。


2012年,一个发表在贴吧里的救助帖子,讲述了殷计钱收养脑瘫儿的故事,引发关注,很多网友都专程前来探望。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好了,好心人也越来越多了,要在旧社会,我们就被饿死了。”殷计钱庆幸着。


记者了解到,临汾市关于《创建残疾儿童康复无盲点市》的文件规定,7-14岁肢体残疾儿童可在临汾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做康复训练,每人每年救助3000元。然而,尽管寒冰是侯马人,但殷计钱无从得知其父母是否给寒冰上了户口。


另外获知,殷计钱的哥哥在侯马也收养了一名唇腭裂儿童,现在已长到了13岁。“我哥哥就靠捡破烂把孩子养到了这么大,我嫂子常年患病,他们穷得很。他们能养大,我就能养大。”殷计钱咬了咬牙。


孩子该往哪里去,老人又该何去何从?


我国儿童救助保护体系还不尽完善,政府一直在鼓励公民收养、民间救助。侯马吧参与救助的网友一致认为:收养弃儿是爱心的一种体现,殷计钱这种情况,应申请政府福利救助,政府更应该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给老人和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以彰显政府之善。


本报记者 高 辉 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