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冰块脏过马桶水?央视报道,调查人员在崇文门的肯德基、真功夫和麦当劳3家快餐店中,取回可食用冰块进行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发现,肯德基、真功夫的冰块菌落数量高于国标,且高于马桶水数倍。对此,肯德基7月21日晨发道歉信,称“正了解情况”。而媒体记者当日探访三家门店发现,带冰块饮料仍在出售。
对此,人们无疑会把质疑的目光聚焦于食品卫生监管部门。但透过“带冰块饮料仍在出售”的现实,或许更应该对“脏冰块”曝光后经营者坚持不下架表示担忧。
应该说,菌落总数高于国标19倍,高于马桶水箱水12倍的“脏冰块”能够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的确暴露出我国食品卫生的监管漏洞。但这种菌落超标何止财大气粗的洋快餐,一些超市和散落于市场的各类冷饮小摊,其自制冰块的卫生状况同样堪忧。有标不循固然值得关注,监管主体的缺位更令人忧心。
按照国人的认知常识,对食用冰块卫生质量的监管应由质监和工商部门负责。但有的质监部门另有说法,认为冰块不能算是商品,一般是在冰饮店、饭店“即做即卖”,属食品流通领域的经营行为,应由工商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对此,有的工商人员则称,自制冰块是直接入口的食品,既无包装,也无保质期,无法界定有效期就难以对其实施监督处罚。目前还没有在流通领域发现有预包装的食用冰块产品,这块也不归工商部门管理。看来,责任主体缺位导致食用冰块的监管空白,而菌落超标由媒体曝光而非监管部门发现,更佐证了这一现实。
曾几何时,防记者,怕曝光成为掺杂使假者的最大心悸。但纵观“脏冰块”被央视曝光后,涉事企业“正了解情况”和依然在售的不慌不忙,无不令人感到舆论的威力正在消减。如果连媒体曝光这一屡试不爽的监管手段都不具震慑力,真不知道还指望拿什么来保障我们的食品安全。透过消费者对“脏冰块”的“无所谓”态度和“与平时一样”的排队购买,民众也似乎失去了以往的监督热情。这究竟是缘于对食品卫生隐患防不胜防的“审丑疲劳”,还是因“英国也有”而产生的心理平衡?
其实,国人对“脏冰块”的恶心,关键来自对参照物 “马桶水”的反感。但所谓“马桶水”不过是如厕冲洗使用的水箱水,也就是经过消毒后的自来水。而每毫升菌落总数为150个的“自来水”,同样超过《冷冻饮品卫生标准》的规定总数50%,尽管自来水不能直饮,但人们用它洗脸、漱口、刷牙,会不会危害健康,仍或是人们的不解疑问。
食品安全大于天,卫生监管重如山。“脏冰块”需要依规查处,但由监管部门失察、涉事商家不屑、消费群体漠然折射出的监管失灵现状,更需政府及社会的认真反思和务实矫正。
郑桂灵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