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杰拍下的同学们下乡义诊的照片
村民医疗常识的缺乏、某些疾病的高发、乡村医疗条件的简陋……都让这位90后男孩感触颇深
7月,暑假如约而至。我省的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小分队再次启程,奔波农村,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武杰,山西中医学院学生,他去的地方是晋中市和顺县横岭镇旺盛村,在这里,在带队老师的帮助下,他和十几位同学结合自己所学特长,为当地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
义诊、针灸、按摩,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给贫困家庭送去免费药品……下乡的每一天,武杰都感觉忙碌而充实。在与村里百姓的接触中,农村居民医疗常识的缺乏、某些疾病发病率高的特点、农村百姓对看病贵看病难的纠结、乡村医疗条件的简陋……这些都让这位90后大男孩感触颇深,在下乡日记中,他写道,“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实践才华、开拓创新的广阔天地。”
○日记
2013年7月8日
9时20分,经过一路颠簸,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晋中市和顺县横岭镇。带队的指导老师是我院教授王茂盛。在当地镇领导配合下,队员们将血压计、听诊器、酒精、棉棒、艾条等医疗设备在当地门诊安置妥后,便以广播的形式宣传山西中医学院的义诊活动。
从11点到12点,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有不少患者前来咨询。利用现有条件,指导老师详细问诊,并开具处方,病种有更年期综合征、慢性咽炎、高血压等。考虑到患者的家庭状况,指导老师尽可能少用昂贵的药品,,避免给村民增加负担,这就是医者仁心吧。
2013年7月9日
早饭过后,由于阴雨天气道路难行,当地政府安排车来接我们,一行人提着各种医疗用具前往横岭镇的旺盛村。上午9时许,治疗室临时设在旺盛村的党员活动中心。前来就医的村民络绎不绝,测量血压的同学都有些忙不过来了!
据村民说,该村60%以上的人都患有高血压。起初,我不太相信。直到经过一天的测量,才知道高血压在这的发病率竟如此之高!经过详细了解,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平时喜食盐和油,少食蔬菜和水果,比较劳累,易怒。于是,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穿插了一些预防疾病的小常识,使村民正确认识及预防高血压。
2013年7月10日
今天,由于下大雨,我们取消了上午的义诊,在横岭镇镇政府会议室里就下乡以来的感受进行了交流。
在交流会上,每位队员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宋思敏说,刚来到这里的第一感觉就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好地方;然而通过我们深入的了解,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如乡镇卫生机构条件简陋,缺医少药的现象让人揪心;由于气候等原因,导致当地人们的健康状况很难得到保障,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竟然可以高发到如此地步。
2013年7月11日
在来之前,就听说此地地处太行山区,是著名的革命圣地。今天下午,通过与当地政府协商,我们来到了地处横岭镇石拐村的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共分为 “石拐会议前的抗战形式”“石拐会议”“根据地的日益巩固”“日军在和顺制造的惨案”等8个部分,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抗战画面、一组组感人的历史场景,使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辛与不易,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
随后,我们分两支义诊队伍在石拐村、仪城村进行了义诊,包括量血压、切脉、健康宣传、推拿按摩以及针灸等,受到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2013年7月12日
今天上午,我们冒着蒙蒙细雨,来到横岭镇横岭村老党员张小秃家里,老人已经85岁,1946年入党,是新中国成立前的优秀老党员之一。在他家里,我们看到墙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荣誉证书和省政府发来的慰问信。他激动地给我们讲述了自己的革命故事。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前辈的身体状况,给他测量血压,进行针灸治疗,并且向他及其家人讲解了很多养生保健知识和具体的防治方法。而我们作为青年医学生,应该向老前辈学习并且为他们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服务,不断发扬我校“艰且益坚,持重笃行”的精神,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贡献。
○记忆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暑假
每个上过学的人,都有着关于暑假的各种回忆。不同年代的人在学生时代,是怎样度过他们的暑假的呢?
60后范美华:帮父母照顾弟弟妹妹
范美华,女,1960年生,退休主任医师
“我们那会儿放暑假,哪能像现在的孩子这样,又是旅游,又是玩电脑。我们家5个孩子,年龄相差都挺大,一放假就赶紧回老家给父母帮忙。”范美华一边写着报告一边说。
范美华老家在祁县,曾在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原山西大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读。在家里排行老四,向来孝顺的她,为了不让父母辛劳,每年学校一放假她就急匆匆启程回老家。
范美华说,在老家门前不远处就是一条小溪,帮父母做完农活后,他们五兄妹和几个要好的伙伴去小溪边玩耍。“那会儿的农村生活,不像现在这么优越,有电视、有电脑。我们有点时间就在村子里玩玩水、爬爬山。”她说,虽然当时没有这么多高科技,但是觉得那会儿的生活很充实。
70后温晓志:一到暑假就忙着打工
温晓志,男,1974年生,公司员工
开车送货、节假日促销,各种的零工让温晓志的暑期变得无比忙碌。
小温说,当年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就没敢和家里要求外出旅游,只能利用高中最后一个暑假去考了驾照。不过这个决定对他来说再正确不过了。
上了大学后,每年暑假小温都闲不住,去尝试各种零工。让他想起来都觉得有意思的就是开车送货,用他的话说就好像现在的唐久配送车一样,什么都送,养花的化肥、蔬菜水果、衣服、扫地笤帚等吃、穿、用的各种商品,从尖草坪小商品批发了东西,哪有要货的打电话来,就给他们送过去了。“我还给太原二监送过一次货呢。”小温说,一个暑期下来,能挣1000多块钱了。
80后景淘:过自在的暑期生活
景淘,男,1982年生,市直机关公务员
“我上大学的时候,山西省几乎都转遍了,跟我关系不错的几个同学都不是太原本地的,一到暑假,我们不是去外地的同学家赖着,就是到处旅游。”说起大学生活,景淘颇为激动。
景淘是地地道道的太原人,毕业于山西大学。大概因为他曾是搞体育的吧,性格特别豪爽,他评价自己是“粗犷中不失细腻”。说起暑期生活,景淘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的精彩生活。大二那年暑假,他们几个哥儿们,跟着其中一人在运城住了一阵,“那几天是我们最自在的一段时间。”他说,“同学的妈妈特别会做饭,每天给我做的饭都不带重样的。”
因为景淘同学的父亲是村里一所中学的教导主任,晚上天气热睡不着的时候,他们就跑到学校的操场上躺着聊天。
90后王禹佳:趁着暑假参与公益事业
王禹佳,男,1991年生,太原工业学院学生
作为太原工业学院红十字会的发起人,王禹佳从高二开始,就一直坚持参与公益活动。他,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暑期生活。
王禹佳是天津人,上大学后每年的暑假都在为公益活动奔波,这似乎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今年暑假,他依旧没有时间回家。他准备与媒体联合推出“宝贝回家”大型公益活动,致力于解救被拐幼童,给失去孩子的父母以安慰。两个被拐儿童、一个寻找失散多年亲生父母的已婚妇女,这些人都是这个暑假他要帮助的人。虽然这些事情几乎占用了自己所有的时间,但他从不后悔。他说:“这些事情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他们需要我。”
○小调查
现在的大学生暑假都怎样过?
在5个月的紧张学习后,学生们迎来盼望已久的暑期长假,不免有些兴奋。
为了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暑期生活,记者向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燕山大学、太原工业学院等几所高校的20名大学生,针对“暑期怎样过”进行了小调查。
对于如何过暑假,学生们都有自己的安排,有的要打工、有的会留校帮老师做设计、有的要去旅游、有的会学车考驾照、还有的索性哪也不去就呆在家里。
面对“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度过暑假”这个问题,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为减轻家里的负担,打工挣点生活费;有的是要考研了,需要利用假期好好学习做准备;有的觉得平常学习压力太大,而且也没有时间出去,所以借着放假的机会出去走走,让自己好好放松一下;有的则是想利用放假时间,让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能。
本报记者 路丽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