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车方式很简单,朝着系有绿丝带车辆开来的方向,伸出手臂竖起大拇指即可
山城阳泉有了首批“绿丝带”顺风车志愿者
假如你有急事,正为等不到公交车或出租车焦灼万分时,一辆轿车停在你面前,邀你搭个顺风车,你会坐吗?
假如你的车空着,看到路人正在等车,或者对方有急事,你愿意停下车载他(她)一程吗?
如今,山城阳泉有了首批“绿丝带”顺风车志愿者,这意味着,如果你在出行中遇到后视镜系有绿丝带的车辆,只需伸出手臂举起大拇指,就可以免费搭乘。
当然,你也完全可以成为顺风车志愿者中的一员。
○名词解释
绿丝带行动
“绿丝带行动”始于2008年大雪中的贵阳,是由一群车主自发组织的爱心活动。许多出租车和私家车司机们自发组织起来搭载因路面结冰出行困难的市民,并在每辆车的车门把手上挂上了一条绿色的丝带。“绿丝带行动”就此被倡导起来,得到北京、上海、安徽、山东等多个省市的积极响应。
1 狐疑目光中车主主动上前搭揽
“人家和我说句谢谢,我就美坏了!”
经过数日“桑拿天”的洗礼,7月8日下午,阳泉迎来一场中雨。
天气凉爽了,市民出行却不方便了。张鑫是一名年轻的上班族,平日出行主要坐公交车。13时40分,她看外面还在下雨,便比平时提前10分钟出了门,来到离家不远的南山公园等公交。十几分钟过去了,面对经过的满满当当的公交车,张鑫一筹莫展。
这时,一辆后视镜系着绿色丝带的吉利车停在她的跟前:“你好,我是‘绿丝带顺风车队’的,你去哪里,我可以免费捎一段。”司机高兴明摇下玻璃对张鑫说。“我去西河口。”张鑫怯怯地回答。“我去三矿,正好顺路,你上来吧!”高兴明向张鑫挥了挥手,张鑫犹豫了一下,上了车。
张鑫注意到,这是一辆私家车,车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飘着股淡淡的香味。高兴明提醒张鑫系好安全带后,汽车稳稳起步。高兴明边开车,边向张鑫解释“绿丝带”是怎么回事。15分钟后,车停在西河口,张鑫不好意思地掏出5元钱,被高兴明婉言谢绝。张鑫略有些吃惊,“这个活动不错啊,以后我买了私家车,也参与行不行?”
“这是我拉的第二个顺风车乘客。”高兴明告诉随车的记者。他介绍,7月5日下午到阳泉矿区政府附近送朋友,一名年轻后生看到车上的绿丝带,主动上来问是不是顺风车,然后他把小伙子送到四矿口,“小伙子是在网上看到顺风车的介绍的,听到他下车时的一声谢谢,我心里感觉很温暖。”
阎丽霞是爱心车队的成员之一,她的座驾是一辆奥迪A3,算是顺风车中的“豪车”。自从成为首批爱心车主,阎丽霞已经拉了四拨免费搭乘的乘客。“我都是选择等车的妇女、儿童、老人和学生,最多一次拉过三个人。虽然活动刚刚起步,但我很开心做这件事情,不求什么回报,一定会坚持下去。”
开朗的魏兴武是一家饭店的老板,他经常在买菜、进货途中顺路捎几个人,而他捎的乘客总数,在“绿丝带行动”开始后,已有20多人次,是“绿丝带顺风车队”中最多的。16时40分左右,魏兴武将车开进一处公交车站牌,随后下车对着等车的人群喊:“有去河边街的吗?有的话免费搭乘。”面对人们满是狐疑的目光,魏兴武依旧执着地喊着,直到一名年轻小伙被说动,上了他的车。
“买车三年,只要我看见马路边有人等车,就主动问别人。如果顺路,肯定会送到目的地。今天下午这场大雨,我还从德胜东街捎了两个人,人家跟我说句谢谢,我就美坏了!”说完,魏兴武哈哈大笑。
2 搭顺风车既节能环保又能缓解交通压力
“让‘顺路捎一程’成为大家的共识”
6月30日,由百度阳泉吧和阳泉义工发起的“绿丝带”顺风车队,举行了“绿丝带行动”启动仪式。绿丝带是顺风车队的主要标志,只要车辆的后视镜上绑有绿丝带,右侧放置有“顺风车队字样”的车贴,就代表可以顺路搭载乘客。拦车方式很简单,朝着系有绿丝带车辆开来的方向,伸出手臂竖起大拇指即可。“绿丝带行动”的初衷,除了彰显爱心,在“绿丝带行动”的发起人薛志鹏看来,最大的作用是可以为节能环保,减缓交通压力做一份贡献。他坦言:“现在人们出行一般都是坐公交车、打车或自驾车,但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公交车不一定能挤上去,出租车也不一定能打到。而很多私家车主上下班,往往都是一个人,太浪费了!”他说,发起这项公益行动,是希望私家车主能在上下班的途中,捎带一下顺路的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我希望通过爱心车队的壮大,鼓励大家同乘一辆车,引导大家形成搭载顺风车的习惯,让‘顺路捎一程’成为大家的共识,实现‘节能环保、缓减交通压力’的目标,倡导绿色出行,共建美丽阳泉。”
他还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北京顺风车公益基金管委会工作人员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通过两处高速公路收费闸口的私家车里,超过八成只有司机一人。机动车的乘坐率过低,被专家认为是堵车和雾霾的重要原因。以北京500万辆车为例,按最低标准10%的“顺风车”比例计算,除去平均每天尾号限行的100万辆车,每天可减少40万辆车的出行,“顺风车拼车后,北京每年将少消耗新鲜空气约250多万吨,减排一氧化碳约3万吨。”
记者了解到,目前阳泉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8万辆,仅去年就新增2.4万辆汽车,并且还在以每天100辆的速度递增。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小觑,阳泉市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对顺风车一事很是赞成,“汽车尾气已成为了阳泉市主要空气污染源之一,不说别的,宣传顺风车,坐顺风车,起码可以大大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
3 门槛挺高对23名车主进行过严格审核
“希望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从去年10月“绿丝带行动”正式倡议到付诸行动,中间也经历过些曲折。这项活动的主要成员,大多来自百度阳泉吧和阳泉义工中的爱心人士,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和试运行,最后有近百人参与顺风车活动,但大多是自发行动,没有专门进行组织。在几个月的实践中,出于对车主和搭载乘客双方面的安全考虑,参与的成员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有必要对加入车队的成员进行资格审核。
今年6月开始,顺风车队“准入”门槛提高——凡加入车队的成员,必须有一年以上驾龄,而且驾驶证、行驶证以及相关保险手续齐全。经过仔细审核,首批符合条件的23名车主领到了象征顺风车队的标志:一张车贴、一张识别卡和一条绿丝带。每名车主的识别卡上都标有以“顺风车”首字母“SFC”开头的编号。
发起人薛志鹏表示,成立顺风车队,发放标识不仅仅为了统一,更是为了打造一个品牌,让更多的人放心加入、安心乘坐。“虽然到现在只有23辆车通过审核,但这是好的开头,相信这份爱心会很快传递开来。”他希望,有更多的私家车主加入到“顺风车”志愿者队伍中来,“通过阳泉百度吧和阳泉义工吧均可申请加入‘绿丝带’。”
采访中,阳泉市客运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顺风车搭载乘客是一种爱心行为,与“黑出租”的性质完全不同。不过行业主管部门表示,因为目前国家对顺风车没有具体的监管细则,一旦出现纠纷、安全或个别车主私自收费问题,不知该如何监管,“因此也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顺风车的发起人之一、阳泉市青联副主席李凯表示,自己就是车队中的一员。他认为,对于顺风车这种行为,市民们的担心和顾虑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23位车主都是经过严格审核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困扰顺风车最大的问题,是很多阳泉市民还不知道这项活动,因此每每搭载乘客,志愿者们都要耐心地介绍绿丝带活动的意义。此外,由于目前顺风车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参与的人员也有限,所以有多少人愿意搭顺风车、是否对缓解交通压力起到实质性作用、出了事故如何解决等问题尚待验证。不过,顺风车车主们大都是信心满满,“爱心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本报记者 霍雪飞
○街头小调查
你愿意搭顺风车吗?
7月10日,记者冒雨站在阳泉街头以随机的形式,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共询问了30名行人,收集了30份样本。
你是否会乘坐免费顺风车?23人表示会搭乘;4人表示不一定;3人表示不愿意乘坐陌生人的车。
不愿意搭顺风车的理由是?答案一致,为“安全问题”。而且全部11名女性对此问题都有顾虑。
问卷调查中,中青年人几乎都能接受搭顺风车这种形式,3名不愿意搭顺风车的行人,年龄都在56岁以上。
有11人表示,如果购买了车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会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记者手记
顺风车搭的其实是信任
爱心顺风车,搭载的不仅仅是爱心,更重要的是信任。
其实“顺风车”在国外早已司空见惯。在西欧,有些人甚至身无分文就能搭顺风车游遍全国。阳泉爱心人士组建的“顺风车队”,用一条风雨中飘扬的小小绿丝带,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为节能减排、环保做出了贡献。
但毋需讳言,面对顺风车,面对陌生人的主动帮助,多数人还是抱有一定的戒备和疑虑:“他为什么要帮我?他难道有什么目的?”
任何一种信任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有其形成的社会基础和氛围。一个疑虑重重的社会,一个信任缺失的社会,肯定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所以,重建信任的努力,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在信任与不信任的双向拉力中,让信任占据上风。
所以,理解它,参与它,坚持它,让“爱心顺风车”前行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将人们之间信任汇成大江大河,让我们的社会更完善更可爱!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