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老家漫山遍野的红枣搞发明,王侯贵获得了国家专利,还吸引了央视“我爱发明”栏目组来录制节目
因心疼媳妇捅枣核常捅破手,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做起发明家的梦
7月7日下午,黄河岸边的临县丛罗峪镇王家塔村,骄阳似火。眼前43岁的王侯贵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和笔者想象中的“农民”形象相差甚远。从小滚爬在乡村,只有小学文化,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做起发明家的梦,通过11年努力,围绕老家漫山遍野的红枣搞起发明,居然获得7项国家专利。
话题,首先从他参加的央视十套“我爱发明”举办的“人机大战”谈起。
王侯贵发明的“全自动红枣去核机”“红枣夹持全自动红枣去核机”“红枣夹持器”“实用新型红枣旋转扶正器”“全自动气动红枣去核机”“全自动红枣清洗机”“气动自动化红枣去核机”都获得了国家专利,部分产品已在临县得到应用。
“我媳妇是个再好不过的女人,对我搞发明特别支持,从来没有怨言。她相信我一定能成功,也相信我是一个了不起的丈夫。”
“付出这么多,虽然生活过得很紧张,但值了!”
“人机大战”完胜50人
6月7日下午,临县东关广场,人们正现场围看央视“我爱发明”栏目组举办的“人机大战”。尽管天公不作美,时而飘起一阵小雨,但2000余名观众热情不减,一直坚持观看。“人机大战”的一方,是王侯贵和他的发明专利设备“红枣去核机”;另一方,是临县某食品公司的员工及现场部分观众,共50人。也就是说,一台机器要和50个人比拼红枣去核能力。
大赛开始,这边,伴随着“红枣去核机”的轰鸣,一箱一箱的红枣倒入进料斗,出来便是整整齐齐的去了核的枣。那边,50个人铆足了劲飞快地用细铁管一下一下捅着红枣。一番“鏖战”,赛事结束,公证员公证:红枣去核机完胜!
王侯贵成功了,赢得长久的掌声和赞誉,也让王家塔村的村民们对他刮目相看,“看侯贵平时能鼓捣,还真鼓捣出名堂”“好样的,侯贵给咱们争光了”……
但有谁知道,光鲜的背后,是王侯贵一路的辛酸历程。为了搞发明,他已经投入60万元,到现在还有外债。这次央视“我爱发明”栏目组主动联系他,给他录节目,他第一个念头就是拒绝人家:“谢谢你们的好意,但你们还是不要来了,我搞发明搞得没钱了,没法招待你们。”
做“去核机”源于心疼媳妇
提到“发明灵感”,王侯贵打开了话盒子:“2003年非典期间,不能出门打工了,在家里闲得无所事事,就琢磨干点事。那时候,媳妇王莲莲和村里一些人,常被经营红枣加工的老板叫去给红枣去核。红枣去核后可做蜜枣、油炸枣、空心脆枣,也能做糕、粽子、月饼。人工去枣核,是用一根空心的细铁管,不停地去捅,很费劲,还常把手捅破。媳妇也经常捅破手,我看了心疼,就萌发了发明红枣去核机的念头。从加工手法看,给红枣去核,和缝纫机很类似,缝纫机的针也是一下一下捅。之后,我拆了一台缝纫机,发现缝纫机带的是14个针,于是给自己的机器也设计了14个针。”
王侯贵用一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个半自动的红枣去核机,但不理想,于是就又做了一个,感觉还不错,就带着他的机器来到太原,找到一家专利事务所。没想到,迎头就被泼了一盆冷水:“你这不行,太简单,不像个机器。”
这时候的王侯贵也冷静了下来了,是啊,发明哪是那么简单的事,看来发明的征程还很漫长。但他没想到,这发明之路一走就是11年。11年间,没有机械基础知识的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他从来没有动摇过,“我就不信做不成”。
他不断寻找灵感改进和完善,改进过程中,他没想到会遇到一个“重量级”的人物:2012年6月,吕梁市委书记高卫东在临县红枣园区调研,看到王侯贵的“红枣去核机”样机后,连连称赞:“这是一个好产品,会对临县的红枣加工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高卫东对机械设备感兴趣,对这台“农民发明家”发明的机器更感兴趣,和王侯贵聊了有30分钟,最后对红枣去核机提出改进意见:“这个设备进料斗子小,你应该把进料斗往大做一下。另外,进料斗的坡度也应该更陡一些。”
按高卫东提出的改进设计尝试,果然,设备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为搞发明几乎倾家荡产
搞发明让王侯贵几乎倾家荡产,为筹集资金,他把自己住的窑洞也卖了。“现在还要借住别人的房子。”王侯贵苦笑着说。
十几年了,他几乎把精力都放在了发明钻研上,只偶尔到附近各村修庙的工地上做一些油漆彩绘活儿,所有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妻子王莲莲身上。“我媳妇是个再好不过的女人,对我搞发明特别支持,从来没有怨言。她相信我一定能成功,也相信我是一个了不起的丈夫。当年在村里,我算是不务正业,搞这些发明,家庭收入就靠她种地和打零工。现在她在一家超市打工,家里收入主要还靠她。”王侯贵说。
花光了积蓄,就向亲戚朋友借,至今,王侯贵还欠着外债。最让他难受的是过年的时候,人家过年,把一年的收入带回来了,家家都是幸福美满的情形,可他呢,因为搞发明,一直没离开村子,单靠妻子微薄的收入,年过得很恓惶,“甚至有几个春节,还要到小卖部赊年货过年。”
最困难的时候,差一点耽误了自己的两个女儿。那一年正月,两个女儿在村里玩,看见街上不知谁家把“冰块”摆在街上。年幼的孩子出于好奇,就各自尝了尝,没想到一进自家院里,就浑身抽搐起来。后来据医生讲,两个孩子吃的“冰”里有老鼠药的成分。王侯贵赶紧把两个生命垂危的孩子送往医院,经过抢救,总算把孩子从鬼门关里夺了回来。
坚持就是胜利,无怨无悔的坚持,终于让王侯贵成长为一个农民发明家,如今,他发明的“全自动红枣去核机”“红枣夹持全自动红枣去核机”“红枣夹持器”“实用新型红枣旋转扶正器”“全自动气动红枣去核机”“全自动红枣清洗机”“气动自动化红枣去核机”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部分产品已经在临县这个红枣大县得到应用。“付出这么多,虽然生活过得很紧张,但值了!”采访结束时,王侯贵眼角闪现出泪花。
特约撰稿人 贺建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