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刚常说,干部的责任就是要带领群众走上富裕路,过上好日子。如果百姓富不了,要干部干什么?
1972年,当地信用社一位领导见郭建刚思想进步、能力强、办事踏实认真,就动员他到信用社工作。当时,能进信用社,可是一般人托熟人找关系也求之不得的好工作。可郭建刚仅在小梁信用社干了7个月。村里开始调整党支部班子,党员和群众一致推荐他担任支部书记。为了不辜负党员和群众的信任,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他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回村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群众盼富、致富热情特别高,但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尽快致富,成了郭建刚面临的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多次拜访农业专家,学习农业先进技术,经过调查了解,认为种植经济作物是增加群众收入的一个好门路。于是,他亲自到外地参加学习,并在自家地里试种西瓜。经过科学种植,精心管理,结果一年下来,亩收入2000余元,极大鼓舞了村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第二年,全村种植西瓜面积达到三百余亩,农民增加收入近60万元。
为了保护农民调产调出好收成、高收入,郭建刚和支、村委一班人,经常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农业技术,组织成立了农民技术夜校,多次聘请农业专家到村里传播各类专业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特别是2003年,辛庄村葡萄长势良好,可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出现严重“卖难”现象。郭建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当干部就要为群众销售产品,打通渠道,做好服务。第二年,当葡萄快成熟时,他就四处奔走,多方联系,最终和6家外地客商达成销售协议,全村三百亩葡萄很快销售一空,既解决了群众“销售难”,又增加了收入。大家高兴地说: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好书记。
近年来,按照河津市委提出的“以林业为主”的土地经营思路,他又带领村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全体党员划分为苹果、葡萄、核桃、桃子、养殖等5个产业党小组,并制定详细的党小组职责。2011年至今新发展优质水果300亩,核桃干果经济林180亩,改造老果园300余亩,使全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粮经种植比例达到3:7,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范例。
三十多年来,郭建刚始终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兢兢业业,踏实苦干,带领干部和群众,把一个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贫穷落后的村庄,建成了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省级先进单位,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200元,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一面鲜艳的旗帜。
本报记者董杰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