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中旬,高旭君领到了改良井下防爆电话的专利证书
一个盲人身上的N个疑问——
37岁的高旭君,年仅3岁时因病失明,然而,他在太原南内环街的云天数码港开了家维修电脑的公司,凭着耳朵听和手指摸,就能维修电脑硬件,他从来没见过电脑是啥模样。
7月1日,高旭君向本报记者报喜,他试制成功了井下防爆电话新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这是他拿到的第一个国家专利,一个盲人怎么想到研制井下防爆装置,他可是从没有下过井呀?
没下过井,怎么能改良井下防爆电话?
改良矿山使用的井下防爆电话,单这个想法就引起记者的好奇,高旭君介绍说:“我能维修的电子设备有很多,包括复印机、投影仪之类的,所以客户非常多。有个客户开煤矿,他们井下使用的防爆电话经常损坏,他请我修理这些防爆电话,所以我就开始接触到了这种平常人很少能见到的电子设备。”
高旭君觉得这个活儿不复杂,矿井下面的防爆电话因为使用环境恶劣,话机非常脏,蒙着厚厚的煤尘,还有井下的污水侵蚀,电话线路和话机容易受潮或是被粉尘阻塞而损坏,“隔十天半个月我就会去对方矿上,成批被损坏的话机从矿井里拆下来堆在矿办公室,我就在对方办公室修。无非是电阻变形、线路折断等等,很好修理。”高旭君说。
井下作业知识他是怎么知道的?
小高想,如此频繁地来重复这样简单的维修,不值得,有什么办法让话机不这么总坏呢?
首先高旭君想到了电缆问题,“那种专用电缆很粗,里面包裹着200根到400根的细电线,只要有一根出了问题,整个电缆就失灵了,这就是井下电话连接方式的缺陷,而且这种电缆要200元一米,一个矿井需要的电缆和话机数量非常大,所以要改就要先改这里。”高旭君把自己擅长的无线电连接技术,移植到这种电话电缆上,先后试验过很多次,最后决定用20元一米的光纤代替电缆,反复摸索着技术难点。
他是个盲人,许多井下作业知识并不了解。他有自己的办法,电脑上的盲人读屏软件帮了大忙,一边听一边记,有不懂的地方就再从电脑上查,找专业的人来问。
经过一年左右的试验,高旭君终于有了成绩,把按照自己想法设计组装的井下电话和电缆,在模拟条件下通话成功,不仅成本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而且可靠性增强了,“起码保证大部分电话能长时间不坏。”高旭君说。这一成果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考察验收后,这项技术创新完全符合实用性专利,今年6月中旬,他领到专利证书,并希望能尽快推广应用。
为什么对电子产品这么在行?
小高在太原市盲校求学期间,学会了用手摸索感觉物体的形状,进而在心里设想物体的构造和原理,“我从小就喜欢修理,盲校没毕业就在路边修过自行车,还能修吹风机之类的小家电。”高旭君说。
1997年,他接触到了电脑,整整两年,上万次的拆卸组装,靠着敏锐的听觉,还有早已练就的巧手,掌握了电脑硬件全部维修技术,电脑哪个部分正常运转的声音是什么,了然于胸,只要电脑一开机,故障的声音一发出来,高旭君就明白该在哪里下手。
电脑大小零件那么多,他是怎么安放的?
2006年,自己创业开了家电脑维修部之后,顾客从一开始的质疑,到后来的信服,全都是高旭君用自己的技术换来的。
他介绍说:“一台电脑摆在跟前,我的工具、拆下来的零件螺丝什么的,都有固定的地方放,永远不会变,任何东西掉地下,我凭着声音就能判断出掉在哪里,东西大概有多大,是电脑的哪个部件,该怎么修全都心里有数,包括现在的一体机,我都像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了解它们。”“他修电脑惟一和别人不一样的就是谁也不能说话,要保持安静。”找高旭君修电脑的顾客冯女士这样说。
高旭君坚持了多年免费给盲人修理电脑、安装盲人读屏软件,向盲人普及电脑知识,而且带动更多的盲人使用网络。
本报记者 吴学强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