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福尔摩斯”身后神秘的刑侦技术(图)

时间: 2013年06月28日02:57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刑事科技警察正在工作


 

——记者走进晋城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

6月18日,晋城市区迎宾路,几辆大巴停靠在路北的晋城市公安局门前。


当天,全省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在晋城举行。大巴上的100多人均是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


在晋城市公安局局长郭齐鸣的引导下,这些在刑侦战线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福尔摩斯”们,进入局大院的前楼。晋城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就设在这座楼内。


从外观上看,前楼只是座七层楼房,与其他临街的楼房并无特殊之处。就在这座大楼的三层,一件件扑朔迷离的案件被抽丝剥茧直至真相大白;一个个微不足道的遗留物,最终为案情的侦破起到决定性作用……


据省公安厅科技处处长李国元介绍,晋城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是省内唯一一家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的专业机构,“在法律责任、管理能力、技术能力三个方面,均达到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规范要求,其检验鉴定结论在国际上获得57个签署互认协议国家和71个国际认可机构的承认,各项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6月24日,记者来到晋城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窥探楼内的种种为外人所不知的神秘氛围。


A 在幕后的刑事科技警察


发案现场拉起了隔离栏,几名身着勘查服装的民警身背精良装备,戴口罩、手套、鞋套、头套进入现场。他们或手拿摄像机、勘查灯,或拿刷子放大镜,一厘一寸地搜索提取证据。


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一幕,也经常在生活中重现。被称为刑事科技警察的民警,现实中的任务就是在蛛丝马迹中去伪存真,辨识善恶。


晋城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拥有法医4名,痕迹技术人员6名,理化实验人员5人,DNA技术人员4人,加上各县区公安机关的专兼职技术人员,共95人。“35岁以下的技术人员占到84%,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到95%,高级职称10人。”晋城市刑事技术支队长张天林说,别看年龄结构低,可这些青年技术精英已成为当地侦查破案的主力。


去年9月26日凌晨,晋城市区金鼎路,在一辆被烧毁的三菱越野车驾驶座上,一具尸体完全炭化。一根铁丝在死者腰腹部位置绕了三圈,将其完全固定在车座上。刑事科技警察现场勘查,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恶性杀人案件。但勘查中,一些细节让民警困惑不已:被烧毁车辆的车门紧锁,并未破坏,钥匙插在锁孔内;捆绑死者腰腹部的铁丝,打结部位在其身体右侧,副驾驶座上有烧焦的残留手钳、打火机的残留铁片。铁丝和手钳,经证实是死者从邻居家借的。死者体内酒精浓度每毫升高达178毫克,达醉酒状态。与此同时,民警在血液中检出一氧化碳达到致死浓度……


一切迹象和证据,成为判定死者自杀的重要依据。经刑侦民警调查得到的线索,最终也证实了结论的正确。死者生前因工作原因情绪抑郁,有自杀倾向。现场勘查表明,死者在醉酒后把自己捆绑在驾驶座上,用打火机引燃车后座产生烟雾,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火势越来越大,导致死者炭化。这一结果,家属表示认可。


刑事科技准确还原了案件真相,为案件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张天林说:“晋城刑事技术工作多年来实行法医伤情检验鉴定阳光作业制度,科学、及时、准确地作出鉴定结论,能够为案件侦查指出正确方向,也能够给社会、给受害者家属明确满意的答复。”


2012年以来,晋城刑事科技警察共勘验各类现场3700余次,勘查率42%,出具各类鉴定书及检验报告6000余份。“其中每年侦破的4000余起案件中,80%以上需要通过技术检验鉴定,通过技术手段直接破案的占到35%。特别是去年至今全市发生的27起杀人案件,侦破率100%,刑事技术民警做出的幕后奉献和精确的检验鉴定结论功不可没。”


B DNA鉴定找出藏匿真凶


10年前,刑事科学技术部门仅拥有单一的检验鉴定设备。“目前的技术水平如发现、提取、固定痕迹物证的手段,已实现了从单一到多样,方法从有损到无损,范围从常规到微量,操作从手工到自动化。”张天林说,目前中心的鉴定项目,从十几种增加到上百种,甄别能力从种属认定到个体识别,生物物证检验从蛋白水平发展到基因水平。


高精尖装备的运用,增强了刑事科学技术的实力,而且促使刑事技术部门的现场勘查能力和检验鉴定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事DNA实验室工作已6年的贺小华,亲历了DNA从无到有的艰辛创业历程,也感受到了这项技术服务公安侦查甚至直接破案的巨大威力。


2007年1月3日,晋城市城区景西路,一名6岁女孩被残忍杀害。尽管当地警方多年来艰辛追踪,却毫无线索可寻。2011年3月,中心DNA数据库建立过程中,贺小华在录入晋普山监狱在押人员杜某的DNA数据时,比对数据框奇迹般跳出,与当年民警采集到的“2007·1·3”杀人案现场遗留物的DNA数据重合。一起流窜作案的故意杀人案,在历时4年后终于真相大白,凶手最终伏法。


目前,晋城警方的DNA数据库已建成7.8万条的违法犯罪人员库。“这个数据量,排名全省第一。”巨大的数据量,为全国各地侦破命案积案也大显神威。


1996年,310国道河南省境内发生30余起抢劫案,抢劫中致1人死亡,20多名暴徒先后落网,可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在逃。去年初,河南省民权县警方携带王某儿子的DNA分型,请求通过晋城市DNA数据库进行亲缘关系比对。民警录入后,发现该数据与数据库中吸毒人员王某某存在父子关系。技术人员通过遗传关系,认定了王某某就是潜逃在外的王某。原来,潜逃16年的王某一直用其弟王某某的身份藏匿晋城。至此,一起历时17年的命案积案告破。


晋城还在全省地市级公安机关首家开展了骨骼、牙齿类疑难检材的DNA检验。


DNA数据库建库以来,晋城警方利用DNA技术直接破获命案积案8起,破获其他案件360余起。去年初,“全国公安机关重点理化检验鉴定实验室”评选有果,晋城市公安局及湖南省公安厅、南京市公安局、青岛市公安局理化实验室最终入围。这也是我省公安机关唯一的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


C 模糊视频图像“变”清晰


如今的晋城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检验鉴定专业设置齐全,覆盖各项常规和重点疑难物证检验项目。张天林说,在传承好传统技术手段的同时,探索和运用微量物证、电子物证、视频侦查等新技术和手段,注重将DNA、指纹、理化、法医、电子物证等多种技术手段相互结合、综合利用、多方验证,不断形成新的技术破案“杀手锏”。


3月22日晚11时许,陵川县境内陵沁线路段,一辆疾行的轿车撞上路边一推自行车男子。肇事轿车逃逸,男子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处理、刑事技术民警赶到现场勘查取证,对相关监控视频进行分析检验。在调阅一小区的监控摄像时,仅拍摄到了路过案发现场几辆轿车的侧部;在一收费站内监控,看到的是几辆路过完好无损的轿车。经排查,一辆雪佛兰轿车曾经过案发地,但在另一地却发生撞击致引擎盖、车灯损坏。技术民警运用微量物证检验、DNA实验和视频模糊图像分析处理系统等检验技术手段系统分析比对,最终证实正是这辆雪佛兰轿车车主王某肇事逃逸,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车辆损坏。


民警宋瞻说:“中心运用的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警视通模糊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可对案件视频快速侦查、案件视频图像综合处理、犯罪嫌疑人体貌、犯罪物品及犯罪车辆特征综合分析。”2012年11月,这套系统在晋城市公安局落户并投入运行。目前,该项技术曾对忻州市原平“2012·10·17”交通肇事逃逸案、“2012·12·11”晋城开发区兰煜花园盗窃案、“2013·2·18”临汾爆炸案、“2013·3·22”陵川交通肇事逃逸案等进行了视频检验和模糊图像处理,以此确定了嫌疑人员和车辆的各类形态特征,为疑难案件的破获提供了侦查方向和技术支撑。


在微量物证检验领域,晋城在全省首家配备一系列高新技术设备,可对泥土、灰尘等各类微量物证进行鉴定,大大提升了整体检验鉴定能力。专门从事微量物证检验的民警杨晓斐说:“过去,微量物证的检验鉴定都需要到北京、天津等一些大城市的司法鉴定中心做,现在,我们的设备也可以做到!”


D 面对恶劣案发现场没退路


晋城市公安机关共有法医28名。穿着白大褂工作的法医,为案件当事人双方出具法医鉴定结果。


在记者采访中,法医王刚带着技术人员刘雁军、段伟,刚刚从一处故意杀人案现场回来。这起案件中,被害人头颅被割断,尸体也残缺不全。血肉淋漓、惨不忍睹的场面,让在场的几名刑侦民警呕吐起来。王刚等人则在现场初步进行了尸体检查,提取了有效证据。下午,他还要前往医院太平间做进一步的鉴定,面对别人目不忍睹的头颅,反复查看做检验才能认定死亡原因和作案工具。“我已记不清去过多少次现场,有时要面对高度腐败爬满蛆虫的尸体进行检验,而这种检验常常要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有时自己的衣服、头发中沾染的恶臭几天都无法散掉。”王刚说。


法医侯文敏记得,自己参加搜寻证据最为艰难的一次是在2009年4月。当时,晋城一煤老板的妻子刘某失踪。经45天的艰辛侦查后,嫌疑人杨某被抓获。杨某供述,杀害刘某后他就碎尸焚尸,丢弃于厕所粪池中。时值6月,为找到证据,刑侦、技术民警头顶烈日,在臭气熏天的粪池中开始打捞尸块。经过几天的打捞,数团疑似尸块被找到。经DNA检验,检出了人类DNA。又经与受害人家属比对,确定刘某被杀害,为这起杀人案件定罪提供了有力证据。


科技就是战斗力,先进科技装备更让侦查破案效率倍增。“任何高科技手段,都需要与人脑的高度碰撞才会产生巨大的效益。”晋城市公安局局长郭齐鸣感慨地说:“晋城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领域能走在全省前列,正是因为民警们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忠诚,他们用无私和奉献驾驭着科技,用智慧和技术捍卫着正义。”


本报记者 李吉毅 通讯员 张晓云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