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运城市委组织部承办:运城市新闻中心
三晋都市报驻运城市记者站
陈玉芳,临猗县临晋博达学校校长,中共党员。23年义务教养59名陷入绝境的孤残儿童,用自己的双手为这些孤残儿童撑起了一片天;累计捐款近百万元,资助530名贫困家庭子女,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校长妈妈”。2005年以来,她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双学双比能手,山西省十大公益事业功臣、运城市扶贫济困楷模、运城市十大杰出母亲、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和感动山西十大人物,2012年获慈善中华行慈善爱心大使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毅然挑起重担
陈玉芳从小由养母带大,她虽出身贫寒,但自强不息。早在1990年,陈玉芳兴办家庭服装厂,就有一些孤残儿童陆续登门拜师学艺,看着这些身处绝境的孩子,她毅然挑起义务教养的重担。2003年,她又筹资创办了临晋博达学校,使孤残儿童既有了生活的乐园,又有了学习的课堂。
在陈玉芳教养的孩子中,有的是残疾,有的是智障。孤儿张培德曾是一个放羊娃,2004年陈玉芳将他教养,供他上学,因孩子从小无人管教,十岁前以给别人放羊为生,与羊为伴,对人情礼节一点不懂,常常生出许多事端。一次,张培德发现挂在大家庭宿舍的爷爷遗像被另外两个孤儿取下,他不问原因动手就打,将两名孤儿打得躺在地上不能动,陈玉芳对他既痛心又心疼。可没过两天,他又骑车把别人的车撞了,陈玉芳既要赔别人修车费还要修自家的车,陈玉芳心想,对这孩子不教育不行,她一面建议校长将他开除,一面悄悄让大儿媳以家长身份将张培德领到家里,督促他学习,教他做人。她说:“要管好这些孩子,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爱心,才能把他们教育成人。”
真情撒播大爱
抚养孤残儿童和资助贫困学生,陈玉芳不但操心费力,每年还要支付生活学习费用13万余元。这对一个农村妇女来讲,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以前,靠家庭服装厂微薄的收入,还能勉强维持下去。但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服装厂不景气,陈玉芳的学校也陷入困境。有人劝陈玉芳断“尾”求生,丢了教养的孩子们,但陈玉芳硬是咬牙强撑着。几年下来,陈玉芳欠下200多万元的外债。后来当地政府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发出向她学习的号召,一些企业家也伸出了援助之手。
2012年,58岁的她又一次创业,办起玉芳爱润信绣艺馆,免费培训30多名残疾人和孤残儿童学习刺绣工艺,不仅使残疾人和残疾儿童掌握了致富技能,也让她教养的孤残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有了保障。
深圳逢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育明在电视上看到陈玉芳的事迹后,曾来信联系,陈玉芳想,高董那里是孩子们发展的好地方,于是她亲自坐火车,到深圳为孩子实地考察,并将孤儿郝作峰送到该公司。高董感动地说:“你放心,我一定将作峰培养成一名科技人才。”
截至目前,陈玉芳教养的59名孤残儿童,除现在上学的18名孤儿外,她把17名长大了的孩子陆续推荐到国家大剧院等单位;22个孩子长大成人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子女,他们有的学有专长,自主创业,开了自己的门店。还有两名成为党政机关的副科级干部。陈玉芳告诉记者:“孩子们成才、成人,是我最大的欣慰。”
本报记者 董杰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