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范世禄来说,陪伴儿子的15年,让他的生活别具特色,特别有价值(图片由范世禄提供)
6月16日,又到一年父亲节,身为“星儿”(自闭症患儿)的父亲——山西方舟自闭症康复研究院负责人范世禄,给自己写下一段话。他说,这是他为父15年来,头一回总结自己的父亲角色,也算是自己给自己过节吧。跟着这篇感言,记者也走进了这个有着深沉父爱故事的特殊家庭。
43岁的范世禄,是15岁的自闭症患儿的父亲。目前,儿子在正常的学校读初二。儿子3岁前,范世禄是机械制造专业的工程师,一家汽车公司的售后经理。儿子确诊后,他辞了工作陪护儿子,又借了六七万元,在太原市大马村开办了一家自闭症康复研究院,最初仅是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适合交流的训练环境。
又到父亲节了,首先自己祝自己父亲节快乐吧!作为父亲,尤其是作为“星儿”的父亲,我不敢说自己有多优秀多伟大,我只能说自己基本称职,我尽到了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
十几年来,我没有抱怨、嫌弃、更没有放弃;我在尽自己所能去引导、理解、接纳、尊重他,尊重他应有的尊严,理解他的一言一行,支持他的合理行为,全方位的接纳他。正是因为他的与众不同,才让我的生活也别具特色,也才让我放下自我,远离人世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淡泊名利,去从事了一项难而充实的事业。很多人对此不解,但我觉得值,有价值。我最起码知道了人生的真谛,爱是不图回报,爱是恒久忍耐,爱是永不放弃。
好好活着,善待生命!我也会陪着我的宝贝儿子继续前行,和他一起去欣赏人生路上的每一道风景,迈过每一道沟、每一道坎,感恩在我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感谢你们支持我们一路前行。
——范世禄
父亲就应该是这样,一旦做出决定,就要特别坚定
谈起儿子范之舟,范世禄先打开电脑上一张父子俩的合影,照片中,他与矮半头的儿子肩搭着肩,笑得非常灿烂。
当年,范世禄和爱人工作忙,孩子一两岁时一直跟着老人。听老人说起孩子反应迟钝时,范世禄不以为然。直到孩子两岁八个月,仍不会叫“爸爸”“妈妈”,他们才开始重视。晴天霹雳就这样响起:山西省儿童医院诊断为孤独症倾向,南京脑科医院确诊为自闭症。
面对被诊断为“终生残疾”“永远无法治愈”的疾病,孩子的妈妈几乎崩溃,一夜夜睡不着觉。范世禄说,当时的他比较迟钝,并没有考虑太多。
2003年,非典来了。“很多人都是‘谈非典色变’,而我感谢非典,非典让我们能静下心来面对孩子。”那阵子,单位放假,夫妻俩在家训练孩子拍皮球、发音,几乎没有效果。当年11月,他们赶到青岛,在一个培训机构接受了一年多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一周后,我和孩子刚适应,爱人就要乘车回太原,我抱着孩子在车下送她,就在车开动的一刹那,孩子喊了声‘妈妈,不要走’。”范世禄回忆说,那是孩子第一次主动发音,第一次叫“妈妈”。
经过一年多的康复训练,范世禄想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他的生存环境,找个不被干扰的环境训练他。“自闭症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家太受干扰,而且,必须在一个群体中,他的交流、处事能力才能得到锻炼。”
那下一步怎么办?思来想去,范世禄决定办个康复机构。于是,2005年3月,一回到太原,他就开始借钱、租地方、买设备,三万元的房租,三四万元的教具等……六七万元的启动资金全是借的。“父亲就应该是这样,一旦做出决定,就要特别坚定。”范世禄这样形容当时的决心,对于他的决定,爱人抱着试试的想法,相当于给儿子提供一个训练场地。
我理解我儿子,他也在不懈地努力
2005年3月26日,范世禄有了自己的康复研究院,200多平方米大,里面投入最多的,是儿子喜欢的感知统合训练设备。当年3月28日,研究院来了第一个学生琦琦;当年4月6日,第二个学生凯凯来了……到了当年8月28日,研究院已有了十个孩子。
范世禄说,办这个机构就是一种摸索,他和小舟就是在这个群体的陪伴下一起成长,一起交流经验,一起互相鼓励。拍皮球时,在球一次次地跑掉、一次次的失败中,范世禄都在一旁带着笑脸,紧张地盯着孩子的小手,寻找着一点点细微的进步,用那种特别兴奋夸张的表情去鼓励孩子。
学会了拍皮球,再学打羽毛球,一个发球姿势,小舟练了3个月;拿尺子比划着在两点间画一条线,小舟又练了3个月,但范世禄总是充满耐心:“从没烦躁过,这得感谢我以前从事的汽车售后服务这个工作,让我学会了倾听抱怨,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我理解我儿子,他就像一个坚持爬行的蜗牛,虽然慢,但也在不懈地努力。”
范世禄和爱人按照小舟的爱好,陆续给他选了钢琴、葫芦丝、绘画、小提琴、英语等课程。“上帝造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2010年,小舟通过了钢琴三级考试,2011年又通过了葫芦丝三级考试。范世禄到现在也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能一边弹钢琴一边看地理书,背课文也能背得很快。
去年情人节,小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盒巧克力,送给了妈妈。而今,小舟读初二,学校离家不远,每天独自上下学,还时不时独自去公园转转。范世禄说,他会打电话问问孩子走到哪儿了,但心里挺放心。
他首先是我儿子,其次才是有问题的儿子
儿子是范世禄的骄傲:“不管什么时候,他都首先是我儿子,其次才是有问题的儿子。”
小舟小学入学考试那一天,笔试成绩还不错,但在等面试时满楼道地跑,使得校长对他比较反感。后来,范世禄等了很久,向校长说明情况,终于将他打动,小舟成功入学。
进中学时分班,范世禄和爱人找到班主任坦言孩子的情况。后来在老师的安排下,在入学第一堂课上,范世禄给全班同学播放了电影《海洋天堂》(一部讲述自闭症患儿与父亲的感人故事的影片)及有关自闭症的影像视频,让大家认识、理解小舟。
“星儿”变通能力差,在他们成长的每一阶段,家长们都不敢掉以轻心。带孩子坐火车,范世禄要提前告给孩子怎么跟别人交流;孩子坐公交车,教他公交车出现故障怎么办;去公园,找不见父母怎么办;去书店买书,没有他要买的书怎么办、钱不够怎么办……“必须想得非常周全,因为意外状况发生时,自闭症孩子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懂向身边的人或家人求助。”为了随时帮助小舟,范世禄给他买了部手机,随身携带。
“当‘星儿’的父亲,就要活到老,陪到老。”范世禄说,他最大的期望就是等若干年后他们离开时,小舟能过上适合他的生活。现在他所能做的,就是和儿子互相支撑着一起往前走,帮他、教他迈过一个个坎儿。
父亲节前一天,范世禄试探着问儿子:“明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脱口而出:“父亲节!”范世禄有些激动,他说自己没别人想得那么辛酸,即使有,也是过去的事了,所以他想让更多自闭症家庭感觉到积极、阳光的一面。既然再怎样痛苦也改变不了事实,还不如对自己、对孩子都自信一些。
本报记者 姬仙果
■链接
“星儿”由来
人们这样描述自闭症儿童: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为了“星儿”的明天不再孤独,很多“星儿”的家庭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们放弃工作,甚至卖掉房屋,陪在“星儿”左右,承受着智慧、耐性、爱心的无尽考验。
太原“星儿”
太原市有多少“星儿”呢?目前还没有一个官方统计数据。而“方舟”成立的8年来,送出去的自闭症孩子上千名。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每年门诊接待的自闭症儿童在200个以上。
想帮助“星儿”其实很简单
采访中,记者正巧碰到了方舟自闭症康复研究院开家长交流会。会上,不敢带孩子坐火车、不敢告诉别人孩子患自闭症、教育机构不愿接收这些孩子都成了家长们的担忧。
一位家长称,他带9岁的儿子坐火车时,孩子在车上一点儿也闲不住,不是在车厢里来回跑,就是在坐椅上翻过来爬过去。儿子的行为引来不少白眼和责问。后来,他很怕带孩子坐火车。还有家长询问:“你们告诉别人孩子患自闭症后,怕不怕没人跟孩子玩?”
对此,范世禄呼吁,要帮助“星儿”很简单,只要做到了解他们的特征,理解他们的行为,当他们在公众场合突然尖叫、跑动、哭闹时,不要笑话,不要歧视,不要排斥,在他们进入社会时,多创造一些机会就足够了。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