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睡在上铺的兄弟怎么了(图)

时间: 2013年06月13日04:06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高专诚 山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

王洁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资深心理咨询师

王金龙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会主席

新闻背景


近日,接连发生的“复旦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宿舍命案”“江苏沙洲职业工学院刀伤案”等一系列校园安全事件让国人嘘唏不已。大学室友之间因琐事而同室操戈、取人性命,引发了人们对一代人的教育反思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切关注。调查显示,在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因素进行统计时发现,排前三位的首先是“人际关系”,其次是“就业压力”,最后才是“学习问题”,由此可见,同学矛盾、室友不和现象目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体存在。


睡在上铺的兄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本该书香沁人、宁静祥和的大学校园屡发命案,原因何在?偶然事件当中存在哪些必然的因果?如何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引导?对此,相关专业人士从社会学、心理学及大学生自身视角出发就上述问题展开对话。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心理学解读


记者:近来,我国高校连发安全事件,同学之间因琐事同室操戈,对此,我们该视其为单纯的个体存在,还是该和一代人的成长背景联系起来?


王洁:恐怕是一代人的问题。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规定,班主任必须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说明这方面问题很严重。作为心理学老师,我经常要紧急处理学生之间的人际矛盾,来我这里进行心理咨询的大学生基本上也都是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记者:大学阶段的心理问题与小时候的成长背景有何关联?


王洁:小时候一旦养成自我、自私的性格,长大进入社会后,很容易形成极度自负或自卑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会更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心理学研究证明,一岁到三岁时,教养不当会铺垫精神病基础。三岁到六岁时,教养不当会铺垫神经症基础。


我受理过一个案例,一位20岁的大学生,由于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习惯,认为别人都该围着自己转,当现实和预期不一样时,就反过来认为别人对自己都不好,同学聊天时,她就以为是在骂自己。去医院检查不出什么问题,但这种心理疾病带给她的痛苦却真实存在。


高专诚:现在很多孩子在家庭中唯我独尊,哪个环节都是被捧的对象,不把自己当作普通一员,这很容易形成自我而不自信、忍受力差的性格特点。“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


王金龙:目前大学生主体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有个性、有追求,但由于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部分家长又过分看重孩子的学科教育,忽视素质教育,导致孩子的心理素质成长与生理成长严重脱节,苛求他人、求全责备、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成为很多学生的心理共性。


记者: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看来这句话不仅是先天所致,其间更有后天家庭教育的影响。


高专诚:是这样。小时候我家有四个孩子,我经常挨父母打,上大学后接到家里来信只有两个意思,一是要节俭,二是别惹事。那时即使在食堂买了贵一点的菜,心里都会想如果父母知道了会怎么看。我女儿是一名在读大学生,她在一次聊天中和我谈到一件事,班上一位同学要买一部照相机,家里给了一万元,同学本想买一部几千元的,剩下的钱自己花,后来因父母要查验发票,这位同学就买了一部一万五千多元的相机。这个例子说明,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通常不会替父母的利益考虑,这就是教育差异带来的行为差异。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的社会诱因


记者:除了家庭教育因素,社会教育是否也有不到之处?


高专诚:“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目前,年轻人得到的教育是两个极端,要么是张扬个性、实现自我的价值观灌输,宣扬活在当下,对未来、对亲人没有牵挂之心;要么是为国为民的空洞说教,大而不当,高校德育课程内容陈旧,授课方式呆板,学生们大都很反感,起不到应有作用。


王洁:德国人生活很优越,但有50%以上的德国人都看过心理医生。我国国民的心理学素养基本为零,大部分人感冒了会大把吃药,心理出了问题却不当回事,不仅没有相关知识,在心理出现问题时也不知道去找谁,结果是要么对内攻击自己,要么对外攻击别人。


王金龙:的确如此,我们在进入大学前,都需要在学科学习上占用大量时间,为考试疲于奔命,人格、心理、性格的形成没有得到较高质量的指导,这是现阶段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思考的问题。


记者:这种社会诱因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王洁:只讲竞争、不讲合作的豺狼文化被很多人所信奉,由此引发的心理浮躁问题已经成为时代现象。以前我们的治疗方式采取心理——生理模式,现在采取的是心理——生理——社会模式,社会因素对心理影响程度越来越大。


记者:过于自我的社会学结果是什么?


高专诚:失去自我。有经商办公司的朋友曾告诉我,公司招录员工不愿用本地年轻人,因为这些孩子没有经过社会历练,自我意识太强,包容度差,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时间不长就会辞职,给公司管理带来很多难题。


一朝之忿三思而行有待哪些环境构成


记者:为避免室友矛盾,有人建议让学生们根据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自由组合,这个办法可行吗?


王洁:问题未必那么简单。年轻人心智还在形成阶段,稳定度低,今天是好朋友,明天未必还是,所以,让他们自己选择宿舍是一种被动的解决方式,积极做好人际关系的调解整合才是根本出路。


记者:从心理学角度看,怎样做才是根本出路?


王洁:哈佛大学规定,如果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校会监督学生做一个疗程的心理治疗,在相关治疗机构出具证明后,这名学生才能够继续拿学分,这一教学辅助内容,我国高校目前还没有。另外,在西方心理学发展成熟的国家,一个心理咨询师要完成16门研究生课程、300小时自我体验、600小时临床经验才能获取资格证书,我国目前只需经过三个月的双休日培训就能拿到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该做好的事情。


记者:从社会学角度看,我们又该调整些什么?


高专诚:在社会转型期,是非观点交叉,价值标准模糊,未来预期不明朗,很多东西都在变化之中,但人们最基本的道德伦理关系没有变,儒家文化恰恰在这方面的教育思想有很多可取之处。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个人的荣辱进退关联到身边很多人,年轻人要学会牵挂,要存孝悌之心,一朝之忿,需三思而行。


记者:作为学生会干部,你有什么建议?


王金龙:现在高校学生入学都要进行心理教育,但很多同学不信这些,一旦遇到问题还会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定期的心理讲座,更需要深入到每一位同学身边的心理咨询。另外,举办“宿舍文化艺术节”,组织大家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专诚: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总想着让孩子成名成家,其实,健康和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本报记者 贾力军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