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吉祥龙”,生动,富有韵律
明日太原将举办其个人作品全国巡展
对于很多人来说,去过西北大漠,体会最深的莫过于那里的浩瀚。我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长林中阳先生,就出生于甘肃民勤,那里苍茫的大漠,孕育了他的坦荡,亦如他创作的书法作品一样,尽显浩瀚、雄浑。林中阳的成名作品“龙”,被中央领导以国礼送给外国高级领导人,而他的十米长卷分别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悬挂或收藏。
9日,这位书法家将在龙城举办其个人的全国巡展。凡事喜欢亲力亲为的林中阳于7日抵并,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听他解读国礼背后的“故事”,以及他热心公益的始末。
书写的“龙”和神九一起上天
林中阳书写的“龙”,很有韵律,很生动,在潇洒中见沉稳,畅达中又透着一丝婉约。因此,这幅定格在纸张上的“中华吉祥龙”,被中央领导作为国礼馈赠给外国高级领导人,甚至神九还搭载着林中阳的“龙”遨游太空。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当选国礼呢?带着好奇,记者采访了林中阳,他说:“要有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还要能代表国家形象,展现中国的文化符号。”也是偶然的机会,林中阳创作了“龙”字,并被定为国礼。而为了写好“龙”字,他潜心研究了十余年,不仅将书法功底中的笔墨、点画、线条运用到极致,还突出了中国的文化特色。用他的话说,“龙”字恰好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图腾精神和文化精髓。
按照林中阳的指点,记者仔细观察起了他的这幅作品,近看像一男一女背身而坐,头顶有颗太阳,远看就像一条龙,在空中盘旋飞腾,“一男一女彰显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理论,也就是阴阳结合,这就是华夏文明的精髓。而作品右上的一点,恰似太阳照耀大地,万物生灵,且主题部分以牵丝相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天人合一的和谐思亲历亲为想。”林中阳的一番解读,彻底说出了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
其实,最令林中阳自豪的,是神九上天时,还带着他的这幅“龙”字,“神九是真正的蛟龙上天,两者结合成一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本次展览中,林中阳还特意带了两幅“龙”字作品,一幅四平尺,一幅六平尺,便于省城市民近距离感受“龙”的魅力。
作品曾亮相迪拜帆船酒店
林中阳创造了很多奇迹,就在今年农历正月初一,阿联酋迪拜著名的帆船酒店,就用红色激光灯在酒店正面的外墙打上了他创作的巨幅中国书法“蛇”字,这可是别人不曾有过的经历。“一家国外的酒店,选择在中国农历春节用书法点亮酒店,表明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已经被国际认可。同时,这也表明了中国书法走向世界,被外国人接受的事实。”对于中国书法,林中阳总有说不完的话,在他看来,中国书法目前正迎来鼎盛时期,艺术市场空前火爆,却因为这种庞杂以及收藏者的盲目,让人感到浮躁,“盲目的收藏,会推升、助长一些所谓的‘大家’,人们都不是潜心搞创作,而是开始去炒作自己。况且西方文化对中国市场的冲击,让书法在国内的传承显得不那么纯粹。”
可以想象,林中阳在习书写字间的专注,以及他对传统艺术的执著和责任。
每到一处都会捐助当地希望工程
将书法与公益相结合,这或许是艺术家的最高境界。就拿此次展览来说,太原是林中阳举办全国巡展的第22站。从2002年开始到2013年,长达11年的巡展之路,绝非易事。更难得的是,他每到一个地方,还会为当地的希望工程进行捐助。迄今为止,由他捐助的希望小学多达十几所。“书法是一门艺术,是要回报社会、回归于人民的。我选择在全国办巡展,就是想把中国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全国人民汇报。”林中阳心怀大爱,他之所以在办展览时从事慈善事业,纯属是尽一个艺术家应有的社会责任,圆一个能让更多贫困孩子上学的梦。原来,从小在西北长大的他,家里经济条件很差,甚至连一分钱一支的铅笔都买不起,他只能跟在同学后头去捡人家扔掉的铅笔头,把笔芯剥出来,绑在一根木棍上,用这样特制的铅笔,勾勒自己的梦想。
林中阳说:“我知道山西有很多贫困县区,那里的孩子上不起学。我也是想尽一份力,唤起大众对他们的关注。”其实,早在来山西前,他已经把十万元的款项捐给了芮城的一所希望工程,“他们告诉我,要在芮城建立一个希望小学,我很期待孩子们重返校园的那一天。”在慈善面前,林中阳是行动派,永远是说到做到。
本次展览将于9日在省城文联大厦内隆重开幕。届时,林中阳将展示近年来创作的书法艺术品,并且带来一幅长9米、高2.8米的巨幅长卷,上面书写了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此外,由林中阳创作的诗、词也将在山西展出,这也是林中阳诗词作品的“处女秀”,以飨山西的爱好者。
本报记者 孙轶琼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