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图书馆新馆外景。
6月1日,经过山西省图书馆(以下简称省图)全馆职工一个多月来全力以赴、夜以继日的奋战,在2013年儿童节,新馆少儿阅览室终于迎来了第一批尊贵的客人。小读者们对阅览室里的自助借还书系统、触摸屏电子阅览系统产生了浓厚兴趣,工作人员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走向智能化与人性化
1909年,大清帝国宣统元年,山西巡抚宝棻奏《晋省创设图书馆折》……省图迈出百年征程的第一步,先后使用过“山西公立图书馆(附设博物馆)”“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太原博物馆”等名称,1957年3月,“山西省图书馆筹备处”成立,正式与博物馆分离,建在旧馆所在的地方,由于学术氛围浓厚,这条巷子被称作“文源巷”,但图书馆的公益性职能,却一直没有得到发挥和拓展。
2000年,全世界人民喜迎跨世纪、千禧年,而属于省图的跨越也在这个时候到来。据馆长魏存庆介绍,2000年以前,省图每年用于购书、运转的经费大概就是一两百万,图书更新缓慢,服务项目少,基础设施水平低下,不能完全履行自己保障公民阅读权利,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2000年过后,省图的专项经费逐渐增加,现如今,已经达到了800万元,我们还在继续申请,将达到1000万元。”
2013年6月1日,新馆正式迎来了第一批读者。魏存庆告诉记者,从旧馆到新馆,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跨越,更多的是软硬件、基础设施上质的飞跃,这集中体现在智能化、现代化、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和服务项目上。
新馆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老馆的2.2倍;新馆阅览坐席达3000个,可容纳3000人同时阅览,是老馆的3.5倍。新馆启用后,老馆读者排队占座、站着看书、阅览空间不足的窘境,将一去不复返;新馆藏书规模达700万册,是老馆藏书量的2倍多。
记者了解到,待新馆7月1日全面开放后,会实现读者自助办证、借还与复印,并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启动手机图书馆系统(正在试运行),通过手机平台为读者提供服务,实时发送消息(如通知、核证、还书等),读者可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登录省图的查询借阅信息和书目,在线阅读馆藏数字资源,实现移动阅读;还将引入盲用读屏软件、盲人智能阅读器、盲用读书机、盲文复印机、盲文刻印机、电子助视器等专用设备,向广大弱视群体提供全新服务……
以公益事业促文化产业
作为山西省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省图的两大特色品牌栏目“文源讲坛”和“文源视界”,为之履行“普及公民教育、传播知识理念、宣扬公益精神、承担社会责任”的职责和义务担当了尖兵和桥头堡的作用。
文源讲坛,是省图拓展服务领域的一个文化服务平台,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13年来,逐渐形成山西的知名文化品牌,其中包括有“星期日讲座”“暑期中学生讲座”“中国古典诗词欣赏与创作系列讲座”“网上公益课堂”“山西省领导干部讲座”等诸多板块,以“浓缩信息精华,聚焦百姓话题”为宗旨,邀请了省内省外800余位名家、学者,举办讲座1830余场,20余万听众受到了先进文化的洗礼,被媒体誉为“思想圣殿汇古今之音,知识宝库陈百家之言”。
与此同时,省图也积极探索讲座和展览资源共建共享,寻求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全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进行合作,迎进来送出去,将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带给三晋人民,也将我省的艺术作品、风土人情介绍到全国,实现文化交流、资源共享。
魏存庆说,省图每年购买160万的数字资源,有100多万种图书资源,几十万的其他论文书籍报刊资源,对外全部是免费的,新馆还划分了阅览、休闲、多媒体体验区,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已经得到了质的飞跃,有能力跻身于国内一流的图书馆序列,“我们亟需对省图的资源进行推广宣传,让公众了解我们,进而前来利用省图资源。”
首席记者 李尚鸿 实习生 仝军强 文/图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