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捡瓷片老人钟爱“临汾窑” 十几年间陆续收集古瓷片7000余片

时间: 2013年06月06日02:43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十几年间,他收集古瓷片7000余片。这些不同时代、不同窑口、不同色泽、不同特点的瓷片,在印证临汾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为研究临汾窑瓷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他就是家住临汾市尧都区警苑小区古瓷片收集爱好者葛培忠。


老汉捡瓷片成瘾


今年72岁的葛培忠是吉县人。他退休时,正值临汾市区旧城改造如火如荼的时期,各大工程、项目都在施工之中。葛培忠看到有人在家门前工地中挖什么东西,便过去询问。得知是在挖古瓷片时,葛培忠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虚心地向人请教有关古瓷片的知识,自己也开始捡起了瓷片。


刚开始,家人对葛培忠的这种兴趣爱好表现出了相当的不理解。“刚开始捡瓷片时,全家人反对,有时辛苦几天捡来的瓷片,被家里人当垃圾扔了,怪可惜的。”葛培忠讲述了自己1998年刚捡瓷片时遇到的麻烦,从工地上回来,经常是一身泥一身土。家里人经常唠叨,亲戚朋友也劝他,不让捡瓷片。


“为了保存这些‘成果’,我就悄悄放到地下室去。后来,时间长了,家里人看劝说不了我,也就不再说了。”其实,在1998年之前,退休后的葛培忠已经捡了一年多的瓷片,捡来的瓷片全都给了跟他一起捡瓷片的郭师傅。每次捡到瓷片,他都虚心地向郭师傅请教瓷片的窑口及特点。有一天,郭师傅说:“你懂点文化,自己给自己捡吧,每一块瓷片里都凝聚着古老的文化知识,这些瓷片都是鉴定瓷器的标本。”此后,葛培忠开始了自己的“捡瓷片人生”。


每块瓷片就是一部历史


每天一大早,葛培忠就提着塑料袋,拿一把小锹,在市区各处工地转悠。为了增强这方面的知识,还订购了《鉴宝》《收藏》《收藏界》《文物天地》等杂志,购买了《中国陶瓷史》等书籍,边挖边学。现在,在他的眼里,每一块瓷片就是一部历史。


在临汾市鼓楼广场修建、尧都区第二人民医院新建门诊楼、东关改造、贡院街改造等工程中,葛培忠捡到了数千片瓷片。即使到现在,当他得知有工程开工时,就赶紧去那里看看有没有瓷片。


从一个人捡瓷片,到后来因捡瓷片认识的农民工赠送瓷片,再到用烟来换瓷片,最后掏钱买瓷片……15年时间里,葛培忠收集的瓷片已达7000余片。这些瓷片大多出自市区内繁华地段的工地上,也有部分从乡宁、霍州以及位于龙祠、峪里一带的临汾古窑址捡回的。他把捡回的精品瓷片进行清洗、分类,用装过月饼、白酒的盒子,把青花瓷、定窑瓷、临汾黑釉瓷、临汾钧窑瓷等细分整理,小心保存。


每有瓷片爱好者前来观赏,葛培忠都毫不吝啬,一一拿出介绍。如今,他所捡的瓷片涉及唐、宋、金、元、明、清等多个朝代,年代最久的为汉代。有官窑、哥窑、钧窑、汝窑、定窑,有北方耀州系、龙泉系等各大窑口的瓷片,有少量明清官窑青花瓷片,也有仅一两片的绞胎釉、法华等瓷片。


让更多人了解“临汾窑”


在跟葛培忠老人聊天时,他一直不断在提临汾窑。“临汾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在临汾市区的各主街道的地下有着许多的宝藏!我们这些老伙伴在一起研究过临汾的古瓷片,地下一米是清代的,两米以下的是宋代、金代的地层。古时候因为地震、战乱等因素,古瓷器都掩埋在地下,这都是瑰宝啊!临汾窑在唐宋时期就小有名气了,特点就是油滴和兔毫”。


从葛培忠翻出的资料中,可以看到关于临汾窑的相关记载。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瓷器词典》记载:“平阳窑(临汾窑),唐代重要窑址。在今山西临汾。”清代兰浦著《景德镇陶录》记载:“平阳窑亦西窑也,平阳府所烧。唐宋皆陶,有砖窑,大而容器多;有土窑,小而容器少。”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葛培忠向记者介绍,临汾窑属于磁州窑系,是山西南部规模较大、烧造水平较高的重要窑场。


据窑址考察及有关资料记载,临汾窑烧造品种以黑瓷、白瓷为主,兼烧钧瓷和青黄瓷等。器型以碗、盘、缸、枕等器物为多,也有葫芦瓶、梅瓶,还有烧制黑釉的小执壶,灯盏及划花、剔花、刻花文字瓷枕等。


瓷片涉及临汾窑的多个品种,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临汾钧瓷瓷片。作为临汾钧窑与其他钧窑的区别,在临汾钧瓷瓷片半透明的乳光釉下,布满了蚂蚁蛋一样大小的珍珠,美丽无比,让人爱不释手。有古诗词里用“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王兔毫霜”描述的兔毫釉,也有玳瑁、鹧鸪斑等稀有的瓷器残片。


葛培忠说,目前,许多人对临汾窑瓷器没有概念,甚至不知道临汾历史上生产瓷器,他希望能给临汾窑瓷器做一点贡献。通过葛师傅厚厚的手稿记者看到,他将临汾瓷烧造年代的探究及资料记载,对临汾瓷窑址、临汾瓷器类型进行了认真梳理,一篇系统介绍临汾瓷的文章已经完成,下一步将对临汾窑瓷片进行详细整理。


葛培忠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看到过临汾古瓷片的展览,所选瓷片异常精美。他表示,如果临汾举办专门供群众长期参观的瓷片展,他愿意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部分古瓷片无偿捐赠,让更多的人了解临汾瓷的悠久历史。


郭兆宾 王泽伟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